APP下载

接过父辈的教鞭

2021-01-06胡荧谌愿平周放弹

科教新报 2021年46期
关键词:阴山杨俊教鞭

胡荧 谌愿平 周放弹

安化縣高明乡阴山排教学点坐落在大山腹中,仅靠一条窄且弯的乡村公路连接外面的世界。11月11日,记者来到阴山排教学点,正赶上上午第二节课。

“你们将这些练习题做好。”谭志勇将前天晚上整理并复印的资料发给了10名三年级学生后,转身便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几个汉字,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他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了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和读音以及汉字的偏旁部首等,一年级的10名学生端坐着认真听讲并大声跟读。琅琅书声打破了山区的宁静,传递着知识与希望。

在阴山排教学点,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像这样一个年级上课、一个年级写作业的复式教学模式是常有的情景。

谭志勇在这里教书已有33年。“山里的娃不能没有老师,你一定要接我的班。”1988年9月,遵循父亲的遗志,谭志勇接过教鞭。在这个教学点,他既是学生的启蒙老师,也是他们的保姆。

学生杨俊的母亲体弱多病,见7岁的杨俊无人照料,谭志勇把他接到家里住了半年。学生周意的父母在外打工,只剩体弱多病的奶奶照看他,周意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条河,谭志勇担心他的安全,每天将他背过来背过去,风雨无阻,直到周意升到完小读书为止。

“校长兼教工、做饭又打钟”是谭志勇的真实写照。早些年,山里的孩子上学路途很远,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外,谭志勇还要给他们生火做饭。那时候,生活用水要去学校门前的小河挑,谭志勇身患先天性心脏病,挑一担水来回要近半小时,妻子肖凤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农闲时就赶来帮忙。慢慢地,肖凤萍对这个教学点更对这里的孩子产生了感情,便加入到谭志勇的“队伍”中来。

在这里,谭志勇开足开齐了所有课程,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英语。“英语和音乐是我的弱项。”谭志勇说,于是,他请来高中毕业的妻子肖凤萍来教学生们。音乐课上,肖凤萍弹着电子琴,虽然有点笨拙,但孩子们伴着音乐唱得很投入。教学点没有什么体育器材,谭志勇和肖凤萍带着学生们玩传统游戏,滚铁环、跳房子,虽然简单,但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尽管教学点只有他们夫妻两人,但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从来不落后。谭志勇经常带领学生为村里的五保老人搬柴、打扫卫生等;每年儿童节都要组织文艺汇演和新队员入队仪式;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成了学校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之一。谭志勇说:“虽然我们地处深山,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丢。”

如今的阴山排教学点已完全不是当初的那般模样。“这几年学校的变化很大。”谭志勇说,2018年新建了食堂并配备了工友,教育现代化的触角也延伸到了这个翻新改造后的教学点。

“他们为这个教学点付出了很多。老师们不愿意进来,有他们在,我们就安心。”一学生家长说出了他的担忧。

宁静的夜晚,人们都进入了梦乡,谭志勇还在灯下备课,那是在书写希望。

猜你喜欢

阴山杨俊教鞭
执着
追爱五十天,这是浪漫的开始吗?
追爱五十天,这是浪漫的开始吗?
《红蜻蜓》教案
滇中记(组诗)
虚拟教鞭 让演讲更真实
对于一座山的个人注解
请停下你手中的教鞭
阴山岩画
教室风波之新教鞭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