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家的 隔代育儿之道

2021-01-06李美锟

父母必读 2021年12期
关键词:隔代家规育儿

李美锟

两代人一起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各种矛盾和摩擦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我们经常听到来自年轻父母的吐槽,其实,我们也该听听祖父母的心声。

梅玲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心理学界深耕数十年,她科学、前瞻的家庭教育理念影响了无数家庭。同样,她也是一位慈祥的姥姥,在育儿道路上,在与子女的交流上,她也颇有心得。此次我们有幸请到张梅玲老师来谈谈隔代育儿之道。

您怎么看待现在的年轻父母?

A 要多给老人一些肯定和信任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比较大,与我们那个年代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或者三个孩子,那没有老人帮忙照顾,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很愿意帮助孩子照顾孙辈。但是我发现,年轻父母对于老人看孩子这件事上有一个很大的误解,那就是他们认为老人的育儿理念不够先进,不够科学。这一点我是不太认同的,当然年轻的父母的确有更多的了解先进育儿理念的渠道,整体受教育的情况也会好些,并且还能熟练地使用互联网,了解育儿知识,但我们老一辈也并不全是故步自封的,而且很多育儿经验放在今天也并不落伍。

我非常希望年轻父母不要先给老年人贴上“养育理念就是落后”的标签,你们白天要去工作,孩子的生活起居主要是老人照看,如果总有这样的想法,很容易造成对老人的不信任,平白生出很多家庭矛盾。另外,我也承认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新的玩具,或者更舒服的服装面料是我们老年人所不知道的,但作为子女,可以跟我们多讲讲,而且可以态度好一些地讲,不要不耐烦。从年轻父母那里了解这个社会的变化,是老人非常重要的消息来源,也是为了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在帮忙照顾孙辈的日子里,您最需要什么?

A 独立的时空

好像真的很少有人关心城市里这些帮年轻人带孩子的老人,尤其是身在异乡的老人。他们需要什么?我见过年轻父母给老人买衣服、买滋补营养品、买金首饰的,老人其实也很开心,因为这是年轻人心疼他们的辛苦付出、表达爱和感谢的一种方式。其实,除了这些外在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视。很多老人在帮助子女带孩子的时候,其实精神压力是很大的,担心孩子磕了碰了,担心孩子着凉生病,而且这种精神压力是连续性且高强度的,长此以往,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影响。所以我觉得,老人一定要有独立时空。这个独立时空,其实就是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放松。

想要让老人有独立时空,需要两代人一起配合。比如在周末或者法定节假日,带孩子这件事就应该由年轻父母来做了,这也是宝贵的亲子互动时间,同时也是老人悠闲的休息时间或娱乐时间,身心都要得到放松。到了孩子上幼儿园以后,我认为年轻父母要鼓励老人更多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每个地方都有老年大学,就是没有老年大学,也可以让老人自己去逛逛公园,结交朋友、跳舞、唱歌、画画……对老人来说,养育孙辈并不是他们的主要责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过得丰富多彩,才应该是属于他们的晚年生活。

都说老人溺爱孩子,您怎么看?

A  用家规来避免

其实作为祖辈,对溺爱孙辈这件事,我们自己内心是知晓的。但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确实有点难控制,有“明知故犯”的意思。我们老一辈人都是从苦日子過来的,觉得孩子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才是健康的,所以在孩子的吃穿方面有时候确实会放纵孩子。这时候其实就需要孩子的爸爸妈妈出来及时控制局面。我一直坚持,在隔代育儿中,老人的角色就是来帮忙的,做决策的还得是年轻父母。

老人有爱孩子的心,却没有掌握爱孩子的方法,不知道怎样的爱才算是爱。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家规,这个家规最好是在家庭会议的讨论中得出来的,需要全家人共同执行。家规可以包含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饮食、穿衣,还有礼节、行为……比如有些老人喜欢把孩子喜欢吃的菜挪到孩子的面前,或者纵容孩子把菜里面的肉都挑出来放到自己的碗里,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溺爱,让孩子在吃饭这件事上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而家规的制定,往往可以规避掉这些问题,比如家规可以规定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要专心,不能看手机,不许用筷子乱翻盘子里的菜,等等。如果上到家庭大事,下到生活细节,家庭成员都按照家规来执行,执行家规本身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恰好也是教育学上讲到的“终身成长”。虽然确实有不少老人会溺爱孩子,但是依然有很多办法是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的。

隔代养育,其实是三代人的共同成长。生活中的小摩擦,并不会淡化亲情的浓度。作为子女,对于老人的帮忙,我们应怀着尊重、感恩、包容、体贴的心,为孩子树立敬老爱老的榜样,也让这个小家庭里的每个人,都被爱围绕。

猜你喜欢

隔代家规育儿
爷爷奶奶来“听课”
家规伴我成长
祖训家规重传承
家风家规我来说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父母用心才能做好家规
隔着代,相亲爱
隔代家长怎样当
育儿神器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