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教学策略初探

2021-01-06赵一文

新教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华知识点核心

赵一文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科学严谨的课程设计,指向了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的整合,是一种源自学习本质,解决问题、习得技能、培养能力的学习方法设计。我校作为教改示范校,在2020年也尝试进行了多学科项目化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特点,对项目化学习进行了有效的设计,让项目化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

一、梳理单元核心知识,指向单元能力的培养,形成大概念学习链

夏雪梅教授在《素养时代的项目化学习如何设计》一文中指出,核心知识是项目化学习最本质的一个特征。这些核心知识可以是学科中的关键概念、学科能力,也可以是与学生成长、认识世界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及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寻找与项目化学习相关的核心概念和素养能力,来做好项目化学习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由单元组形成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单元组编排,从文本的知識点、教学的重难点出发,确定文本内容和语言领域的核心知识点,以及要培养的能力。这样的核心知识点的确定,对整个项目化学习来说,是较为简单而又有实效的,也便于从低学段到高学段循环上升的知识链的形成,把学生的学习从知识点向知识面发展。

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和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文化。这四篇课文既有传统节日的介绍,也有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介绍。在教学时,教师引入项目化学习的理念,根据文本内容,对单元课文进行统整,把单元课文分成两个大项目组:一是中华传统节日,一是中华历史文化遗产,分别进行不同的情景任务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组进行学习研究,充分调动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两个情景任务探究学习,教师设定了三个核心知识点:一是通过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学习品质。二是把课堂学习与课外生活相融合,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表达,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三是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想象、表达、创造等语文学习综合能力。基于这样的核心知识点,我们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将课内课外的知识相融合,在拓展探究和合作中,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如:有的学生收集、归纳了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和古代小故事;有的学生结合本地文化特色,采访了非遗文化传承人;等等。我们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表达,用项目成果呈现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和深度理解,最终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能力上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二、善于捕捉课内外生成,形成真实有效的驱动性问题

除了教材中的知识能力生成,教师还可以捕捉真实生活中的情境生成,往往生活中的问题生成,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以我校五年级的一节课堂为例。当时在课堂上,一学生趴在桌子上哭,教师经询问后得知,该生在家中与父母起了争执。于是,学生们不禁开始抱怨起父母对自己的管教太严了。一个个问题就这样产生了:为什么父母要管这么严?父母为什么这么看重成绩?为什么家长们很爱互相攀比孩子?甚至有学生提出:为什么父母不爱我们?

结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教师把项目化学习的理念用在教学设计中。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慈母情深》描写的是母亲不辞辛劳,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父爱之舟》描写的是浓浓的父子之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鼓励和批评两方面表达出父母不同的爱。通过梳理,不难发现,这一单元的主题表达的是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但是父母在表达爱上的方式是不同的。教师把文本与现象结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问题深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从问题驱动出发,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最终形成分组图表,把抽象的项目变成学生可操作、可探究、可实践的小项目。从现象到问题,把问题融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有利于帮助学生确定驱动性问题。

三、提供学习支架,在合作探究中从低阶向高阶发展

项目化学习用核心知识的问题创造高阶思维的驱动力,引导学生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造、分析推理等高阶认知策略。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给予学生研究内容,而不进行指导和提供学习支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就容易产生偏离,就会产生无效的结果。

小学语文单元式项目化学习,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应给予不同学段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从文本的阅读、想象创作入手,采用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等学习方法。而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增加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进行学习,如动手做实验,撰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等。从“问题导向—文本阅读—实践探究—想象创作”这样的板块学习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合作和探索沟通的能力。在项目化的学习中,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形成了对外在事物的情感体验,学会了创造性、多元化、多方位地表达,把语文与生活进行了联结,拓展了语文的学习空间。

四、展示学习成果,注重跟踪全程评价

学习成果指的是项目化学习结束时产生的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可以是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如精彩的课堂发言、小结、吟诵、课本剧表演、实验、模型、调查报告、视频、小论文等,都是成果的展示。对于学习成果的展示,教师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如要契合团队的驱动性问题、能突出重点等;教师还要适时点拨、纠偏,提升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评价最重要的目的是在于改进,项目化学习的最终主旨也是在于通过实践探索,让学生在想象、阅读、实践、表达等能力上有所发展。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评价应该要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既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也要对学生形成终结性的评价。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人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把过程性评价和成果展示相结合,才能形成终结性评价。

可以说,项目化学习是教育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到素养本位的提升,课堂呈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新样态。项目化学习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有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中华知识点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