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阳活血理论探讨针刺治疗脓毒症
2021-01-06黄宇新何健卓尹鑫郭力恒
黄宇新 何健卓 尹鑫 郭力恒
摘要:脓毒症发病急且病死率高,对这一疾病随着现代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证实在对疾病的治疗上具备独特优势。本次研究中就中医关于脓毒症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行分析,并就基于温阳活血法运用针刺治疗脓毒症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脓毒症;针刺;温阳活血法;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1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等特征。脓毒症治疗复杂,同时治疗费用也较高,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也都积极探讨关于脓毒症的有效治疗方式。然而虽说现阶段西医采取抗感染治疗脓毒症取得长足进步,但是病死率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医对疾病致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以此开拓出全新治疗理念。
1.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针对脓毒症现阶段中医尚无现成辨证体系可套用,而根据疾病发病后可引起发热的情况,为此中医常将其归属“外感热病”的范畴,此外根据疾病各阶段症候表现,进一步归属为病变范畴。诸多中医学家表述的“温毒”、“疽毒内陷”多可归属现代医学脓毒症范畴。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自之类也”,故中医也将脓毒症归属“伤寒”范畴。
依据中医学基本理论,可见脓毒症病因复杂,但总体概括不外乎为内外因素作用,其中外因主要外感六淫、虫兽、毒物等,此类物质侵袭机体引起正邪交杂,损耗正气,邪毒瘀阻及正邪逆乱,引起脏腑功能失调[1]。内因则是平素正气亏虚,正虚邪恋,邪毒阻滞,气机逆乱,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对脓毒症中医病因病机,目前对病机的认识主要是认为毒邪内蕴、瘀血阻滞及正气虚脱致使病变出现,在发病病机上,关键涵盖三点内容:一是正气虚脱,二是毒邪内蕴,其中毒指的是广义上的毒,涵盖痰、瘀、火热等,三是瘀血阻滞。病机之本则是气虚血瘀及阳脱阴竭,而疾病的基础在于毒邪内蕴,病变层次则是内陷营血,病理产物具体为瘀滞脉络,具体病机改变为正虚毒损及络脉瘀滞。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等状态,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正气虚脱,尤其阳气虚衰是关键,而瘀血阻滞为标,故治疗以益气温阳、活血通络为法。
2.中医对脓毒症辨证论治的认识
根据脓毒症发病及演变,脓毒症损伤脏器功能可归属“厥证”、“脱证”范畴,脓毒症休克等状态则更贴近于“厥脱”。中医辨证分析上,结合中医卫气营血辨证理念。对脓毒症全身性炎症反应阶段,其表现类似于气分证、营分证,大致同温热病中期相关,具体病机主要是阳气来复,正邪交争及阴津损耗[2]。脓毒症持续进展至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阶段,正气损耗明显,因此常常表现出正虚邪盛的情况。
部分学者结合伤寒理论、温病学说,认为脓毒症发病初期表现为太阳病、卫分证;进展期表现为阳明病、少阳病、营分证与血分证,这一时期因正邪交杂,病机明确,因此在这一时期进行治疗非常关键。六经相传及卫气营血为脓毒症辨证论治基础表现,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两者可融会贯通,借此探讨疾病中医辨证论治的特征。依据疾病发展与传变规律,需结合病变发展规律实施灵活应对,确保干预效果满意。
3.以温阳活血法为理论运用针灸治疗脓毒症
中医对于脓毒症的研究历史悠久,在对疾病的治疗上,相关研究表明中药方剂以及中药制剂能直接的破坏内毒素、引起内毒素代谢及抑制巨噬细胞活化,通过上述的机制可以起到对脓毒症症状的改善,在具体药物上,比较常见的如双黄连、板蓝根、清开灵、大青叶等,此外一些从中药材提取出的一些制剂如青蒿素、大黄素、丹参素等也证实具有拮抗内毒素的作用。因此若是可从中草药中提取到对脓毒症的有效成分,对于开发出有效治疗的方式有积极意义。
中医观点认为脓毒症发病缘于毒邪侵袭,病机主要是正气虚脱、毒邪内蕴、瘀血阻滞。针对脓毒症的辩证特点,王今达教授提出著名的“三证三法”,把脓毒症分为:热证、瘀证、虚证三大证。治法分别以清热、活血、温阳为特点。在实际临床辨证中,三证往往同时存在,只是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主要表现不同。脓毒症初起,毒邪侵袭,多见热毒炽盛,则以热证为主要表现;正邪交争,体内经络循行不畅,产生以瘀血为代表的一系列病理产物,故以瘀证为主要表现,治以活血通络为主要治法,由于此阶段正气在与邪气交争过程中已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而活血法亦会在一定程度上耗伤正气,故运用活血法时,必须兼顾正气。随着疾病进展,毒邪不能快速驱除,持续耗伤人体正气,出现以虚证为主要表现的状态,正气虚衰,气损及阳,瘀血内生,故治法需以温阳为主,兼以活血。
现代医学认为脓毒症发病过程常伴凝血机制异常、微循环障碍,临床实践表明应用温阳活血法治疗脓毒症可明显改善患者转归及预后,针对应用温阳活血方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可能是与治疗方式改善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关联,通过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预后,此外方剂的应用还能起到双向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作用,可以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并且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而对于针刺治疗,主要是通过针刺调节脓毒症胃肠功能,主要原因是夹脊穴附近有脊神经后支通经,神经纤维支配的范围覆盖穴区,神经后支源自同一脊神经后支,对这一部位进行针刺可起到调理脏腑及疏通静脉的作用,有效治疗胃肠道功能[3]。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温阳活血法理论治疗脓毒症,可改善疾病症状与预后,而中医针刺作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各种疾病的治疗上均证实有满意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在对脓毒症的治疗上,根据针刺与温阳活血汤药各自的优势,在实际的治疗中通过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的缓解脓毒症患者的症状。而具体关于针刺配合温阳活血法对脓毒症的治疗研究却比较少,主要是无论是针刺还是温阳活血法单一方式干预脓毒症均可控制症状,因此很少会联想到将两种方式进行配合治疗,在比较早的研究中有关于联合治疗的研究,在具体的治疗上如应用针刺放血配合清热解毒饮治疗的方式,得出的结果是对于脓毒血症,在进行联合治疗上,借助放血疗法的应用可以起到活血的作用,让病情能迅速得到缓解,而在此基础上佐以中药内服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的增强疗效,很少的患者在经联合用药无效果。但因为脓毒症的证型研究存在一些模糊情况,并且在各分期的分型情况有一定差异,关于采取针刺配合温阳活血法的研究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分析决定,这样做到对症干预。
4.结语
中医学对脓毒症的病因病机、疾病特点、治法用药均有一定阐述,可概括为“热证、瘀证、虚证”三大特点。脓毒症初起以毒邪侵袭为特点,表现为热证;毒邪伤正,正邪交争,产生瘀血等病理产物,表现为瘀证,兼有气虚;邪气伤正,正气虚弱,气损及阳,表现虚证,病程越长、病情越重,则阳虚的表现愈发明显。可见在脓毒症的三个发展阶段中,瘀血、阳虚均属病情较重时期的主要表现,因此在脓毒症疾病进展过程中,温阳活血的理念符合脓毒症各时期的病情的发展特点,且尤其符合病情较为严重的脓毒症的病情特点。
针刺治疗脓毒症具有较丰富理论基础,可具有调理脏腑及疏通静脉的作用,改善脓毒症各项指标。而以“烧山火”为代表的针刺疗法,在温阳活血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可基于温阳活血理论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应用中发挥独特疗效。但是对中医治疗脓毒症的剂量、治疗方式组合等仍旧无确切的结论可供参考,尤其是对脓毒症危重患者,对应用温阳活血法是否对脓毒症的症状起到缓解作用以及对疾病改善程度,仍旧需要在后续的相关研究中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以达到更好治疗的目的。总之,使用中医温阳活血法可改善脓毒症的症状,期望在理论探讨基础上让治疗方式更进一步的应用到脓毒症的治疗上,以为中医治疗脓毒症开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郭玉红, 徐霄龙, 黄坡,等. 以3种中医治法治疗脓毒症大鼠验证脓毒症核心病机[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03):340-343.
[2] 李培恒, 俞兴群, LI,等. 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研究近况[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03(167):221-224.
[3] 李海峰, 胡国强, 刘雯雯,等. 针刺夹脊穴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9, 73(10):35-38.
作者简介:姓名:黄宇新 性别:男,广东,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 学历:硕士研究生 单位全称:广东省中医院 科室:重症医学科 职称:住院医师。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210201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