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什么样的高考文化?

2021-01-06张魁兴

杂文月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口总数高考制度寓意

张魁兴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进行完毕,现在已进入录取阶段。高考前夕,为了方便学生,各大地铁站纷纷开启了“绿色通道”,考生们拿着准考证就可以享受优先测温、不用排队、直接进站的服务。有的地铁站还精心准备了“爱心包”,免费提供橡皮、签字笔、清凉油、饮用水等物品。学生们寒窗苦读十年,高考正是检验成果,决定未来能否进入理想大学,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关键时刻。事实上,全国各地各相关行业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考生提供便利。而有些家长为了讨个好彩头,不仅带着孩子去吃必胜客、买紫色内裤、穿旗袍、举向日葵,甚至把菩萨都请来了!

表面看,现在的人越来越迷信了,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化学、地理……古今中外,各类名人都可能被拜到。当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高考好好考得了,封建迷信不可取”,这真是封建迷信吗?其实,不过是家长们的自我安慰罢了。古代祈盼丰收创造出“年年有余(鱼)”的美好字眼能真正换来年年有余(鱼)吗?祈盼“早(枣)生贵子”真能早(枣)生贵子吗?在我看来,这不过是表达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向往和对自己最朴素的祝福而已。

近年来,尽管人们对现行教育制度屡屡提出质疑,但谁都知道高考在目前仍然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渠道。至少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无数平民百姓的子弟通过高考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转换。现在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大批干部许多都是恢复高考制度后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很多人可以说没有高考就没有他们的今天。有人做过一个统计: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17年,中国一共诞生了1.14亿的大学生(含专科),占人口总数的8%。其中本科以上的大约8000万,占人口总数的5.7%;硕士以上的约800万个,占人口总数的0.57%。这些人中,有的人后来成为了国家层面的领导人,有的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可以说,如今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精英人士,大多是从这条路走出来的。

这些年,为了高考,社会上展现出来形形色色的高考文化,有把车牌号、酒店的门牌號换成了211、985的,有坐船赶考被赋予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完美解释的,有邀请百位业主一起包粽子寓意“一举高‘粽’(中)”的,有包括“1根油条+2个鸡蛋”“万事粥(周)全”“鱼跃龙门”“牛气冲天”这种放之全国皆可的必备菜单的,还有各地独特的“状元菜”的菜名:“独占鳌头”“金榜题(蹄)名”……大菜吃完,水果和零食也有讲究,杨梅寓意“扬眉吐气”,花生寓意“妙笔生花”,如果数学不好,那必买“蒜香青豆”,意为“算的全对”。甚至于连必胜客都能强蹭高考热点,吃顿必胜客也被赋予了非同一般的含义。

众所周知,高考不可能一考定终身,况且谁也不会单纯地认为高考就能决定人的一生。但是,高考有一系列其他制度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至少高考和每一个人未来的工作发展息息相关,学历是没有家庭背景的年轻人去到机关、国企或者大城市的第一块敲门砖。高考之所以被重视,根本原因还在于普通老百姓还是绝大多数,高考是这些家庭对未来最美好的憧憬。

重视高考没有错,但我们应该传承积极健康的高考文化,高考再被重视,高考再隆重,高考也不是在这几天就“旗开得胜”就“马到成功”的,功夫还在平常的十年寒窗苦读。这几天再重视,也是临阵磨刀,效果可想而知。在我看来,高考搞得这么隆重,恰恰是一种不太健康的高考文化,它传递的是一考定终身的错误信号,不值得传承。社会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社会到处都彰显公平,公平公正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处处得到落实,是人才就能脱颖而出,是人才就不会被埋没,谁都能为社会为国家充分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那谁还会那么超规格地对待高考呢?

猜你喜欢

人口总数高考制度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模仿老鹰的乌鸦
2053年全球总人口将达100亿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高考制度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
高考制度必须实行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