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不要班门弄斧

2021-01-06杨新伟

杂文月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采石题诗斧子

杨新伟

李白墓在青山,而衣冠冢在采石江边。相传李白酒醉狂捉月,落水而死于采石江。许多游人从采石江边李白墓经过时,都喜欢在上头题诗。安徽当涂李白墓之墓道、墓壁上,历代骚客文士题了不少诗,良莠不齐。有好的流传后世,也有借诗仙而自抬身价的“伪劣”之作。明代名士梅之焕见之十分气愤、反感,以一首七言绝句《题李白墓》嘲之:

采石江边一堆土,

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

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死后变成采石江边的一堆土,但他虽死,诗名却照耀传诵千古。那些来来往往经过的人,竟也在李白的墓前乱题诗,就好像在鲁班门前卖弄大斧,实在太不自量力了。其中以“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为后人传诵。班门弄斧,成语最早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成语的本意是,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不谦虚的行为太可笑了。这和日常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如出一辙。要不要班门弄斧?如果用于自谦之词,尚可以用原意,以示对对方之尊重,学生不应该在您面前“指点江山”。愚以为,从学术学问角度讲,非常有必要在“鲁班门前弄大斧”。热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代表的“白话文”运动倡导者,同以辜鸿铭、刘师培、黄侃为代表的“文言文”坚守者的新旧文化学术论战,就是班门弄斧。当然,学术上的班门弄斧不是说一定要对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第一,班门弄斧有助于主动对标,树立信心。检验自己的手艺行不行,不行还有多大差距,坚定信心补短板。第二,班门弄斧有助于自主创新,开宗立派。相当于毛遂自荐,可能被发现你是好苗子,略加点拨就能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第三,班门弄斧有助于切磋技艺,继承发扬。無论是先入为主者,还是后起之秀,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弘一大师为朋友题写座右铭中的一句,可以解释此观点,“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第四,班门以及班门能影响到的领域,要营造一种兼容并包、勇于试错的学术氛围,吸引更多的“弄斧”之人,这样才能“雏凤清于老凤声”,互联网时代很容易玩出黑科技,更好地服务社会。

偶拾数学家华罗庚的一段话,深以为然。“中国成语说,不要‘班门弄斧’,我的看法是:弄斧必到班门。对不是这一行的人,炫耀自己的长处,于己于人都无好处。只有找上班门弄斧(献技),如果鲁班能够指点指点,那么我们才能够进步得快些;如果鲁班点头称许,那对我们攀登高峰,亦可增加信心。”

美国棒球名人尤吉·贝拉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连自己要去哪里都不知道,你是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对于“独上高楼”的人,一般具备真正的学人思想,敬畏学术、尊重科学,更要多到班门拜访,这是进阶目的地的必要一环。但也要善意地提醒,拜访班门,应做到王国维在清华国学院任教时,要求其学生的“六不”:即不放言高论、不攻击古人(在此文注释成学术先辈)、不议论他人短长、不吹嘘、不夸渊博、不抄袭他人言论(现代意义上的适当参考引用是可以的)。也可能是多虑了,能够班门弄斧的人,自然有程门立雪的虔诚,真正不知好歹的毕竟是少数,否则必定是德寡学浅成不了气候。

猜你喜欢

采石题诗斧子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省力与费力
隧道工程采石坑段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的采石废弃地景观评价研究——以新乡市凤凰山森林公园为例
画竹题诗
李一氓工作情景与《石头记》题诗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树和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