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典型“二世而亡”

2021-01-06郑殿兴

杂文月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流民皇位于谦

郑殿兴

要说清非典型“二世而亡”,得先说说典型的“二世而亡”了。比如“秦二世”即秦始皇之子胡亥,便是“二世而亡”典型例子:“执政”没几年,秦亡国,他亡命了。无独有偶,“隋二世”即隋文帝接班人杨广,也是“双亡”的“二世而亡”……其后,虽有几个提线木偶一样的所谓皇帝,不值一提了,用不着浪费笔墨了。

非典型“二世而亡”——朱元璋接班人朱允炆(朱元璋的孙子),便是典型了:皇位,被“靖难”叔叔夺去了;性命,不保或难保了!事后,虽有未死之传说,也仅仅是传说。即便,没真死、真没死、没死真……可作为至尊皇帝,一直亡命天涯、一直销声匿迹、一直永无踪影……跟死了有啥区别?所以,非典型“二世而亡”与典型的“二世而亡”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去:虽未亡国,却也是“双亡”:“明二世”朱允炆皇位亡了,命(近乎)亡了。

“二世而亡”的“秦二世”“隋二世”,皆人渣皇帝,忒不顾惜民力,忒害国害民……被大众、属下推翻乃情理中事,没啥好说的。可跟他俩很不同、极不同、大不同的非典型“二世而亡”的“明二世”,让人有些心情复杂了,惋惜万分了,怨意多多了:怪“祖皇”朱元璋乱杀功臣,有些道理;怪燕王朱棣毫无情义,有些道理。其实呢,最主要、最重要的,是“明二世”朱允炆千万、千万别忘了怪自己。

对“削藩”,不好说绝对错了。但却可以说,“削藩”与朱允炆的能力、与时机选择,绝对不匹配、不对称了!甭说别的,少历练,无建树,靠世袭上位的朱允炆,一上台便以“削藩”来“立威”,忒不自量力了:你爺爷是开国皇帝,威权、能力无人能比,咋儿“折腾”都没事——你连你爷爷一两成都没有,你也“折腾”,不自找倒霉吗?你喜欢、重用的,多是“清流”“二把刀”,派不上大用场。重臣方孝孺,除忠心可嘉外,还有啥可取的?曾经的“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哪个成事了?仅一个燕王“靖难”,就让你遇难了……不怪你自个儿怪谁呀?

比较而言,你的后辈——明宪宗朱见深,比你强多了。如果说,朱允炆将一手好牌打烂了,那么,朱见深则是将一手烂牌打活了,起死回生了。当年,朱见深之父明英宗把自己“折腾”成俘虏(土木堡之变),毁了大明半壁江山;皇位被弟弟取代了,儿子(朱见深)太子位也没了……还好,机缘巧合之下,明英宗夺回了权力。可他一上台,就继续加倍“折腾”:处死武将于谦,废弟弟(代宗)帝号,重用奸佞宦官……待朱见深接手时,明朝已是江山“千疮百孔”、上下“离心离德”、多地“流民四起”的烂摊子。

但朱见深的得民心之举,很快见效、见好了:平反于谦冤案,恢复于谦儿子官职,重新重用于氏一族;以德报怨,恢复虐待自己的“叔皇”朱祁玉帝号,重修了他的陵寝;对“流民造反”,则恩威并用——专设流民新区,让其安居乐业;选拔有能力武将,提高军将积极性,大胜外敌收复了河套失地,更扬眉吐气了一把……有人说,若无朱见深收拾残局,明朝等不到崇祯,早完了。此说,不算忒夸大、夸张吧?晚年,朱见深虽也有“专宠贵妃”“重用宦官”问题,但无论怎样,他那些理性决策带来的“起死回生”之功,比朱允炆“削藩”导致的非典型“二世而亡”之祸,强百倍、千倍、万倍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朱允炆的非典型“二世而亡”、朱见深“起死回生”的教训和经验,让我们越发明白、清楚了:任何地方、任何机构、任何家庭、任何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个审时度势、有个科学决策问题——一切得失、兴衰、生死,就看主事者政治判断力如何了。

猜你喜欢

流民皇位于谦
成鹰之路
果子单
东晋士族与流民研究文献综述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论东汉皇位继承的主要模式
于谦藏品欣赏
略论十九世纪中叶鸭绿江北岸早期朝鲜流民社会——以《江北日记》为中心
辽朝皇位继承研究
西晋流民问题浅探
浅析明代宗藩制度与皇位继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