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定要打回去吗?

2021-01-06蒋曼

杂文月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同伴暴力成人

蒋曼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请一定打回去。这是一些父母面对小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时,私下公认的方式,颇受年轻父母的追捧,简单粗暴,还有着威武不能屈的刚直。甚至有育儿专家言之凿凿:如果不学习反抗,以后就是悲惨和软弱的一辈子。成人的思维强势介入孩子的世界,他们给出的解决方式果真是灵丹妙药吗?

自以为效果很好。但是如果打不赢,怎么办?家长开始直接参与,以身垂范,言传身教。于是社会新闻上常常有家长闯入学校,找小学生理论,甚至直接动手“教育”不听话的“小子”。除暴安良的对象成了不谙世事的稚子,这是成人社交方式的失败,但他们居然都认为这是最好的方式。

成人世界对儿童的耐性与理解越发脆弱,校园霸凌总能恰到好处地激发父母心中的保护欲。他们振振有词:如果他们父母不好好教育,那我就帮着教育,那么我们都是替天行道的正义之士。

校园暴力近几年频频被媒体报道,弄得家长们都草木皆兵,以为学校里丛林法则比文明法则更有畅通的能力。

孩子之间的摩擦和纷争是必然存在的,他们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与同伴相处。玩耍打闹,有些争吵,有时攻击,但大多数时候孩子也是不记仇的,更像是一种动物本能的游戏。在互相碰撞、摩擦中学会控制力量和情绪,也学习和同伴相处的能力。

经典韩剧《家门的荣光》中,9岁的东东在学校老是被女同学娴智胖揍,经常肿着一只眼回家。太爷爷和家人的教育却格外感人。太爷爷告诉他,女人是很珍贵的,不能打回去;姑姑让他给小姑娘带个饼干,改善关系。最后他决定好好学习跆拳道,不是为了打回去,而是为了阻止暴力。听着一大家人在轻松的气氛中调侃,东东在挨打中学会了理解朋友和家族传承的宽容和原谅。

孩子的世界毕竟与成人不同,争吵乃至打架都是沟通的一种方式,小动物总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了解他人和四周。

校园暴力以及霸凌当然需要制止,但是10岁以下的孩子并没有成人世界欺凌的这种概念。他们的打闹、追逐、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种游戏的方式,不能预估后果,所以也会犯错,也会闯祸。

除了打回去之外,还有许多解决矛盾的方式,这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孩子们需要学习准确评估出事件的严重程度,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也要学会宽容和谅解。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也遇到过逞强的混小子控制不住坏脾气,要挥手打人,还要无故骂人。我们说:你要学会逃跑,躲避天敌、评判危险是动物的本能,不丢人。如果对手比你强大,你首先应该逃跑,躲避,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评估风险很重要,不要当愣头青。女儿说:其实发怒的人很可怜,大家都躲得远远的,只有他一个人生气。

然后呢,女儿自己找到了许多方法,结成同伴联盟,用同伴的力量去形成压力。“如果他老是打我们,我们就不和他玩。但是他如果改正了,我们就又可以一起。”化解冲突和矛盾的不是只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学会冷静的观察、评估事态,寻找外力,结成联盟,感化或者短暂断交。孩子们有一百种方法来应对人际问题,而有些父母只有最无能的一招:打回去。

朋友阿晶曾经担心刚进幼儿园的女儿:如果有人欺侮你,你一定要打回去。女儿天真地问:什么叫欺侮。我们幼儿园老师说:小朋友是用来爱的,不能打。许多年过去了,她诚恳地感谢那个幼儿园老师,让孩子用爱,而不是仇恨去解决问題。

网上有一条热播的视频,两个高中男生都在生气,阴沉着脸站在黑板前方,横眉冷眼,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怨气。老师命令道:手拉在一起,两个男生忸怩而不情愿地拉手。结果,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我们以为无法消融的坚冰顿时化成满屏春意。我们都笑了,在笑里,一切芥蒂都可随风而去。

猜你喜欢

同伴暴力成人
反性别暴力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暴力”女
成人不自在
寻找失散的同伴
暴力云与送子鹳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Un rite de passage
向暴力宣战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