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发声,是人之教养的“标配”

2021-01-06周云龙

杂文月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错话私下标配

周云龙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数据是什么?数据有多大?估计没有几个人说得上来。

不过,据我的观察发现,有一种“大数据”在民间出现已久,而且“大数据”的应用十分广泛。

某个年轻人被公示提拔,周边的私下议论往往是,此人一定有背景,然后是有鼻子有眼睛的“关系线路图”。当然,当事人如是女性,必定认为背后有“权色交易”。问他何以见得?他会抛出一组真实姓名:你看xxx,再看xxx、xxx……坐井观天了吧?少见多怪了吧?可以说,没有无缘无故的官,哪个后面没有一两个关键人?要不怎么轮不上你?

某个官员被宣布落马,熟悉或不熟悉的评论者往往撇開贪赃枉法的具体情节而言他:此人一定站错了队,或者他后台不硬,要不怎么会轮到他被抓?问他怎敢断言?他有点不屑置辩:你看xxx,再看xxx、xxx……熟悉的句式,熟悉的思路,有时强势到不容你反驳。

信息时代,身边事、网上事,声声入耳,事事关心,热点、焦点引发的某些议论,明明是强词夺理、有罪(错)推定,有些人却往往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哪来这么强大的自信?因为他自认为熟悉并掌握一组社会大数据(库)。但是,那些数据可能是他们道听途说而来,可能是他们东拼西凑而来,也可能是他们联想猜测而来,只是“大致的数据”“大约的数据”,不足为据也。

人在世间行走,每时每刻都在有意无意地采集周边外界的信息、数据。而人与人的职业不同,分工不同,生活半径更是大相径庭,所以,人们占有或携带的数据又是千差万别的。民间有两句通俗的表达: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不管“都多”,还是“还多”,与计算机采集的数据能力相比,我们都相形见绌。在科学的准确的大数据面前,不管是“走桥多的”,还是“吃盐多的”,都要谦卑一点,理性一点,不要执迷于“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式的经验判断。

本来,私下的议论、点评,范围总归有限,传播也难成气候。而现在,借助便捷、高速的网络空间,有人敢瞎扯,就有人敢起哄,更有人敢扩散。因为人的差异、数据的差异,某些场景下的交流,无异“鸡同鸭讲”,甚或“鸡犬不宁”。那些黑白颠倒、离题万里的变异舆情,往往就是在无序、无聊的喧嚣之间一夜发酵、快速生成的。

是不是都要拥有靠谱的规范的大数据才能开口说话?显然不是。人生一张嘴,都有说话的权利。而人一旦说话,就有可能说错话,说前后矛盾的话,甚至是假话。不过,相当一部分人往往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他们允许自己说错话,说谎话,而容不得别人一句话有假有错——有假必打,有错必喷。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作为一个金句,在本土流传已经很久,目测转述引用的频率或是最高,显然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共识基础。不过,如果大家真正阅读并理解那个金句,网上的喧闹还至于那么理“歪”气壮吗?往往是一言不合,全网开战,而且此起彼伏。当然,在法律边界之内,我们又应当允许他的口不择言,甚至言词偏激。

吵、喷、骂、撕、杠,是一个人表达的权利,那也最能暴露他真实的面目。不可能也没必要苛求所有人都“有话好好说”,但是,理性发声,才是人之教养的“标配”,更是社会文明的标尺。

猜你喜欢

错话私下标配
莫怕“偶尔说错话”
不用自己改 大嘴已标配 别克新GL8艾维亚&新GL8 ES陆尊
如是说
便携式电风扇
Jennys expedition diary 珍妮的探险日记
趣味动物习语
“星战”片头的四大标配
好婚姻的标配是什么
真话犹可贵 错话亦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