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炎症反应与耳鸣的相关性
2021-01-06左健李婷雷爱春李雅兰肖倩文葛佳丽乔月华
左健 李婷 雷爱春 李雅兰 肖倩文 葛佳丽 乔月华
(1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2徐州医科大学形态学科研实验中心;3淮安市淮安医院;4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耳中有积液、听力下降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1〕。分泌性中耳炎对人体危害较大,若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较多的临床症状,其中以耳鸣较常见,若耳鸣长时间持续,最终可造成听力丢失〔2〕。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由于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机体各系统功能减退及病情发展,这些因素均会增加耳鸣发生风险,患者多预后欠佳〔3〕。临床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已有研究发现,除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引发该疾病最关键的因素外,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及遗传因素等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4,5〕。近年来,关于炎症反应是否参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鸣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的研究现已开展,但目前炎症反应是否会直接影响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鸣的发生尚无定论,相关研究仍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炎症反应状况与耳鸣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完成治疗与随访的80例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医院就诊并完成治疗与随访的80例老年非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65~88〔平均(72.59±4.12)〕岁;体重指数18.24~22.84〔平均(20.34±0.62)〕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中专38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5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66~89〔平均(72.67±4.15)〕岁;体重指数18.27~22.89〔平均(20.41±0.63)〕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中专34例,大专及以上学历3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相关诊断标准〔6〕;②年龄≥60周岁;③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均完善。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可能引起耳鸣的耳科疾病;②合并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1.3方法
1.3.1炎症反应状况评价方法 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并放置于含有枸橼酸钠抗凝剂的采血管内,进行离心处理,设置离心速度为2 000 r/min,共离心30 min,离心完毕后取上清液,放置于-20℃的冰箱内保存待检。选用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所提供的西门子 DPC1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对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1.3.2耳鸣发生评价方法 参照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7〕判定耳鸣发生情况,共6个问题,采用0~3分制。无耳鸣:0分;Ⅰ级:1~6分;Ⅱ级:7~10分;Ⅲ级:11~14分;Ⅳ级:15~18分;Ⅴ级:19~21分。其中0分为无耳鸣,≥1分均有耳鸣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IL-6、IL-8、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2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鸣的发生情况 80例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耳鸣,发生率为20.00%(16/80)。依据耳鸣发生情况将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
2.3老年分泌性中耳炎中发生耳鸣和未发生耳鸣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发生组的IL-6、IL-8、TNF-α水平均较未发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炎症反应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影响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各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检测水平作为协变量,将患者有无发生耳鸣作为因变量(1=有,0=无),分别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IL-6、IL-8及TNF-α均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老年分泌性中耳炎中发生耳鸣和未发生耳鸣的炎症反应情况对比
表3 炎症反应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噼啪声”和低调的“轰轰声”等间歇性耳鸣现象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且患者在打呵欠、擤鼻及改变头位时,还会出现气过水声,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8〕。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充分了解〔9〕。但近年来,临床发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其相关研究现已成为热点,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炎性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及发展中占据了重要角色,且可对耳鸣的发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关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的相关研究已有展开,炎性因子可影响其发生已被证实,但各研究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仍需要加以明确〔10〕。因此,对炎症反应中的因子水平变化进行分析对降低分泌性中耳炎耳鸣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与非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相比,其机体内存在较重的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是一种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IL-6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是一种功能广泛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可参与多种细胞生长与分化过程,且IL-6具有调节免疫应答、急性期反应及造血等多种功能,同时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处于中心地位〔11,12〕。在炎症反应中,IL-6的升高时间相对于其他细胞因子早,也早于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且持续时间较长,临床常用于辅助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13〕。IL-6可由T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主要通过直接促进成熟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激活T细胞,促进增殖并诱导肝细胞产生急性期反应蛋白〔14〕。除IL-6外,TNF也是一种主要的炎性细胞因子,该因子可促使肿瘤组织细胞发生出血性坏死,临床依据其来源和不同结构分为TNF-α和TNF-β,其中TNF-α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及其他多种细胞合成分泌〔15〕。细菌脂多糖、病毒及内毒素均可诱导TNF-α的生成,通过促进细胞膜表面黏附分子的合成分泌,提高白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促进白细胞向炎症局部聚集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软骨和骨吸收,且减少其合成分泌〔16〕。同时TNF-α可对血管内皮细胞核B淋巴细胞的生长过程发挥阻碍效果,阻碍其抗体形成;此外,TNF-α还可提高巨噬细胞分泌过量的氧化氢、羟自由基,造成组织受损。通常情况下,IL-6主要在机体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而TNF-α在水平较低时可发挥保护作用,水平升高后则转变为损害效应。IL-8属趋化因子家族中的细胞因子之一,其主要由TH1细胞分泌,可介导局部炎症有关的免疫应答辅助抗体生成,且能够参与细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型炎症〔17〕。IL-8主要通过对中性粒细胞起到趋化及激活作用,加强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酶活性和吞噬作用,且对嗜碱性粒细胞和版T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趋化作用。当中性粒细胞与IL-8接触后,其形态会发生变化,之后定向游走至反应部位,并释放出大量的活性产物,而这些产物可导致机体局部的炎症反应〔18〕。结合上述各指标具体机制推测各指标可能参与了中耳炎患者耳鸣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IL-6、IL-8及TNF-α水平较高(炎症反应程度加重)均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炎症因子可提高中性粒细胞水平,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炎症,导致大量炎症因子分泌,引起炎症反应持续存在甚至进一步加强,从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病情加重,鼓室组织受损程度加重,继而造成耳鸣。
综上,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炎症反应,这可能是诱发耳鸣的影响因素,二者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临床应尽早评估老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炎症反应状况,并针对性采取合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减少耳鸣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