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2021-01-06陈烨鑫
陈烨鑫
(江苏省启东中学 江苏 南通 226200)
1 教材中的实验分析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是人教版《物理·选修3-4》中第十一章第5节内容.教材中研究受迫振动的频率和观察共振现象的装置分别如图1和2所示.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图1 研究受迫振动的频率
(1)图1的装置中振子除上下振动外,还会发生前后左右摆动.
(2)图2的装置实验现象不稳定,实验效果不好,而且只能演示B球的共振,难以和书中的共振曲线(图3)结合起来理解.
图2 观察振幅的差别
图3 共振曲线
其实图2的实验装置只能说是一个耦合摆,让能量在小球之间来回传递,因而并不能很好地演示共振现象.
2 实验改革
针对以上实验出现的问题,对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过程如下.
笔者找了一个玩具小汽车上拆解下来的小电动机,在它的转轴上焊接了一个小铁块做成了一个电动偏心轮,再将他们用透明胶带绑在钢锯条上.将泡沫海绵剪成薄片状,用502胶水将它粘在钢锯条的一端作为遮光条,如图4所示.
图4 自制共振演示装置
接下来将学生电源、电动机、滑动变阻器和开关连接起来,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选择直流6 V.如图6所示,将数字计时器与1个光电门连接作为测量电路,光电门用铁架台的夹子固定位置.调节夹子的高度,使遮光条处在光电门的挡光位置.全套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
图5 共振演示装置电路实物图
图6 用夹子固定光电门与数字计时器相连作为测量电路
图7 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演示仪
这样制作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演示仪的过程也是朱正元教授“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理念的实践.
3 实验优点
研究改进后的实验可以发现:
(1)采用调速电机带动偏心轮转动,驱动更平稳,周期性强,且驱动频率可调.
(2)可以定性研究受迫振动的振幅与驱动力频率的关系.
调节滑动变阻器,即改变了驱动频率的大小.随着驱动频率的增大,钢锯条的振幅也变大;某一驱动频率f0下钢锯条振幅最大;把驱动力频率再增加,钢锯条的振幅又突然减小.则对应于驱动频率f0,钢锯条发生了共振现象.实验现象明显,而且和书中共振曲线对应性强.
(3)可以定量研究受迫振动的频率与驱动力频率的关系、共振时的频率与固有频率的关系.
将泡沫海绵剪成薄片制作成遮光条,与数字计时器配合,可以测锯条的振动周期.通过对振动过程中某一状态下周期的测量,可清晰显示:
1)不管系统的固有频率如何,它做受迫振动的频率总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2)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4)削弱实验中的驻波现象的影响.
调整锯条的长度,优选锯条和铁架台夹子接触处的材料,削弱驻波现象对实验的干扰.
4 结束语
在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中,对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是教师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由课程的复制者走向课程的创造者的有效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求真求实、客观严谨、批判质疑、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