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辈眼中的冷冉
2021-01-06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我相信教育是社会的自觉行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首先表现在它对自身发展进程的自觉程度上。这不仅仅是几个领导人和教育家的事,而是整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问题。
·我相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理想的人,而不是现实的人的平均数值。因此,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有理想的人,而不是一个世俗之辈。当然,学校自身不能包办这个任务。人的发展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过程,而社会化就是个性与社会文明的融合。这是一个客观过程,它并不保证理想人的形成,保证理想人形成的则是教育的功能。教育这一功能之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它能否自觉地运用人的发展与社会化的客观规律。
·学习是学生自身社会化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与“习”的有效配合才是引导他们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摘自《冷冉教育文集·我的教育信念》
冷冉(1919—2007),著名教育家,大连市劳动模范,原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原大连教育学院院长,著有《教育操缦集》《冷冉教育文集》等。冷冉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他在长期刻苦钻研和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教育思想体系。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继承中国教育传统、吸纳世界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教育实际,注重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人的成长规律来思考整体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包括“情·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当是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辩证统一的过程,破除了传统教学“唯知论”的束缚,把人的心理素质培养放到了应有的高度;他的德育“阶段连续”体系假说、“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理论,构建了大连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框架;他的“学校运行机制活力说”,揭示了学校管理的科学规律。实践证明,冷然的教育思想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理论的重要成果,其不仅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连教育的发展史,也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上的历史高度,是大连、辽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宝贵财富,需要后人深入研究,不断传承。
爱护人才、提携后辈的长者
吕景云(原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科教办主任)我之所以敬重冷冉,当然有他的年龄和资历高于我的原因,但重要的是,我佩服他的人品和才学。他重事业,轻职位,知识渊博,富有创新精神,尤其是他的爱护人才、提携后辈,让我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教育科研是教学改革的一项基本建设,培养出一支明白人的骨干队伍,学校工作的活力和科学性就会增强。他不只是停留在建议上,而是身体力行;不是个人一枝独秀,而是满腔热忱地支持、扶持一代新秀的成长。
他自己学而不厌,对新秀诲人不倦、精心培养。他不辞辛苦,跑了很多学校,看了大量优秀教师的课,鼓励教师课改,帮助他们把教学经验上升到理性上来。教育学会每年召开研讨会报上来的论文,他都认真审读,积极参与评议,提高了研讨会的质量。凡有论文作者请他审改稿件,他都是来者不拒,竭尽心力帮助修改,心甘情愿为他人作衣裳,很有鲁迅先生当年无私提携文学青年的遗风。
博学睿智的人生导师
贾聚林(原大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我常常翻阅冷老给我的信,以及他在我写的文章上加的批语。每当我读到这些,他那双生动睿智的眼睛、他那慈祥和蔼的脸庞就会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在我看来,他好像满脑子都是学问,以至于我每次在重要场合的讲话或写的文章不事先征求他的意见,就会心里没底。向冷老请教学问,我常常感到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经常是我没完没了地问,他循循善诱地答。有时他有了新的主张和灵感,也会托人捎信邀我到他的住处相谈。他虽年逾古稀,谈起学问来,头脑异常清晰,思维异常活跃,有时会像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语言铿锵有力,情绪激昂慷慨。当我的见解得到他的认同,特别是他认为我有创新见解的时候,他显得格外激动,甚至会拍案叫好,让人倍感亲切和鼓舞。每次从他那里出来,我都会有满载而归之感。所以每每遇到问题,我必会亲自登门请教,而每次求教也必有丰厚的收获。
冷老是我人生中最好的老师。他是一个有着丰厚学问底蕴的人,教育界的同仁也许只知道他的“情·知教学”理论和有关德育的三个假说,对于冷老在其他方面的学问了解的却并不多。据我所知,冷老不仅熟悉世界各国著名教育家的主张和理论,而且对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教育思想,也能旁征博引,追本穷源,听者也必定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大连教育科研的开拓者
宋庆泮(原大连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冷冉对大连的教育和教育研究贡献是巨大的,他开创了大连市教育研究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之下,组建了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之后各县区相继组建了科研室,从此大连的基础教育战线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他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思想,其中最具特色,影响最广泛的是他的三个教育假说——“情·知教育假说”“德育阶段连续假说”“教育运转机制活力假说”。他为教育研究树立了典范,他做教育研究的突出特点是着力于教育思想的研究,因为教育思想是教育中的主要矛盾,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他教育研究的作风也值得我们学习。
他是我从事教育研究的引路人,与他结识之后,拜访他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次拜访,我们所谈的问题,无一例外都是关于教育和教育研究中的问题。就是在这些数不清的谈话中,使我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逐步认清了教育研究,知道了什么是教育研究,为什么要进行研究,应该怎样进行教育研究。他与我之间的交流完全是平等对话,他从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我,更不会把他的想法强加于我,而总是让我自己去思考,去判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为开发教育力量的能力是校长的基本能力
隋庭升(原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小学校长)
走上校长岗位的第二年,我认识了冷老。冷老非常认真地对我说,一个校长不一定对各学科都内行,但有一门学科——教育科学却必须是通晓的。说实话,教育科学的内涵,当时的我根本说不出一二来,谈什么“通晓”啊!冷老就校长的话题讲了很多,有些话我似懂非懂,但有两点我听得非常认真和投入:
第一,关于校长最基本的能力品质。他认为,善于培养与开发教育力量的能力是校长的基本能力。所谓教育力量就是教师的力量。优秀的校长,应该是有能力激励教师事业心和工作热情的校长。关心教师,熟悉教师的工作情况和进步情况,发现每个人的点滴进步,如数家珍;关心每个人的缺点错误,如疾在身。这样才能激励教师振奋精神,努力工作。
第二,关于校长的威信建立。他认为,领导者的威信由多种因素组成,职务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权威,不能履行职责,管理上软弱无力的校长是谈不到威信的;单靠权力说外行话,拿不出正确主张,不善于组织工作的校长也不能建立威信;最重要的,还是校长自身的道德修养,道德品质的高尚与低劣,对于建立校长的威信起着直接的决定的作用。学校教育中有许多是非问题,如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高低优劣问题,应当通过研究讨论、实验对比的方法加以解决,不要动则由领导作结论,有威信的领导讲话尤应慎重。权力在手不等于真理在手,不要以为自己讲了没有反对意见就万事大吉了,有些时候没有反对意见,并不是因为真理在你那一边,而是因为权力在你那一边。因此,做校长的切不可把威信当砝码加在真理的天平上,这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也将有损于领导的威信。领导的能力是领导威信的必要条件,一定的领导威信又是一定领导能力的保证。
为了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冷老建议我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写随笔。我照着冷老的路子,一写就是20多年,对我的成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深深体会到,写教育随笔,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会产生巨大的教育效益。教育资源比比皆是,关键是校长要做有心人,一点一滴去挖掘。
办学者的坚强后盾和强大精神支柱
韩玲(原大连市中山区桃源小学校长)我的第一篇论文是在冷老的鼓励下写成并获奖的。之后每次见到他,我都能从他身上得到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慢慢地我发现,冷老虽然在教育理论方面博学多才,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但他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他总是那么尊重别人的意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他热情而又谦逊,诚恳而又平易,让人如迎春风、如沐春雨。正是因为冷老这样的人品和学品,给我的思想松了绑,激发了我的创造思维。在办学过程中,我总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能坚持下去。桃源小学所取得的荣誉,凝聚着冷老的智慧。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冷老指引我走向了私立办学之路。退休后,当时的入学难和高学额使我这个从教40多年、当了十几年小学校长的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触。长时间的思考使我认识到,中国教育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多渠道办学。这个想法得到了冷老的大力支持。办学之初,几经磨难,冷老总是写信鼓励我。他说,一个教育工作者能在烦琐的业务中始终保持先进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探索教育理论,而又符合时代的需要,这才叫真学识;把真学识付诸实践,并取得优异成绩,当教师便是优秀教师,当校长便是著名校长,这才叫真才能;更不容易的是,在本来可以放下肩上的重担,安度晚年生活的时候,仍然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以苦为乐,经受种种挫折,一心要为教育事业添上一笔异彩,这才叫真志气。对于你,可以说学识、才能、志气三者兼而有之,令人佩服……这些真诚的话语对于当时的我无异于雪中送炭,让我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冷老是我办学的坚强后盾和强大精神支柱。
强调德育是学校的首要责任
王志州(大连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冷冉先生不仅学识渊博,学问深厚,而且学风严谨,学德高尚,令人仰慕。先生认为,古今中外有人群就有道德,有学校就有德育,学校和教师应该把德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首位就是第一位,第一位就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必须优先做好的,要把德育作为一项事业,事业是需要人全身心投入的。教师如果怕操心,不愿意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德育工作,教师的师德就要大打折扣了,有师德的教师都会用心来做好德育的。他说:“德育是学校和教师的首要责任,对于这个问题,古人在《清史稿》里的‘化民成俗,基于学校,兴贤育德,责在师儒’说的就是学校和教师的德育责任问题,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任。”谈到教师要用心做好德育,先生是从字源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切入来谈谈这个问题的。他用手空划着,风趣地说:“我们老祖宗在造字的时候就有用心育德的意思,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德’字的原形。”他强调,人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是一个人有无道德、道德如何,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当中才能表现出来。教师只要用心来做德育,把学生装在心里,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就能做好德育。
先生认为,育德的最好办法是教师用心去化育,这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德育的过程最好是师生能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德育最好的效果是教师连同教育一同走进学生心里,德育最好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性、品性和德行。那么,如何判断教师是否用心来做德育呢?先生很认真的说:“这要看你知不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学生知不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你们的心思能不能想到一起,你心里有没有学生,学生心里有没有你,你感没感动过学生的心,你的用心能不能被学生感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存有心理的陌生,没有心镜的映照,缺乏心情的感动,是学校德育的大忌。用心做德育就是要对学生有爱心,要用心去爱学生。爱心是人的一种美德,既然美德就不是人人都有的,也正因为它是美德,所以只要人人注意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则人人都会生成美德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小爱(父母之本能的爱),而是大爱(理性之博爱),所以,教师要有大爱之心,要大爱无疆,大爱无类。”
为我国当代教育史贡献了宝贵的教育思想
梁卫(原大连市教研科学研究所所长)冷冉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当代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其教育思想的逻辑结构是由教育价值理论、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应用理论三个维度构成的,其基本内容是由“一条主线”(教育社会化定向干预论)“三个支点”(阶段连续德育体系假说、“情·知教学”思想、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活力说)和“泛散论群”(基本理论之外对其他教育理论和问题的论述)架构而成。
有学者对我国教育学术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的《教育研究》杂志1980—1991年的作者群做过分析统计,能在教育研究上发表10篇以上文章的作者,国内仅有7位,冷老居第3位。实际上,从1978年开始,冷老在《教育研究》上共发表16篇教育学术论文,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冷冉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
冷冉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始终基于遵循教育规律和关注学生发展,具有原创性、超前性、科学性、实践性、朴实性和可行性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地方教育实践特色和普遍指导意义。他的教育主张不仅在理论上经得起论证,在时间上也经得起验证,在实践上有可重复操作的价值,因而表现出独特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实践证明,冷老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与“情·知教学”的目标,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教育部编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教材中,吸纳了“情·知教学”的思想观点;立体结构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教会学习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思想方法……冷老的许多论述,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被再次证明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