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效果分析

2021-01-06傅义娟王云平林元清炊文婷李秀英

中国兽医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菌流产

傅义娟, 王云平, 林元清, 炊文婷, 李秀英, 应 兰, 张 燕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青海西宁810001)

青海省畜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控工作先后经历了检疫、免疫、免疫效果考核和监测、扑杀4个阶段,经过几代兽医工作者的辛勤努力,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06年底,全省 8个市 (州)、39个县(市区) 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并通过国家考核验收。之后几年随着各地“布病防控工作组”的撤消,畜间布病防治工作逐步松懈,再加上畜间贸易交易的频繁、外地牲畜的调入流动,省内布病疫情开始出现反弹和回升,为控制畜间布病,2015年青海省农牧厅兽医局印发了《青海省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方案》,确定了“分区域防控、免疫与监测相结合、检疫与监督相结合”的防控原则,将全省分为监测净化区和免疫区。本文对近10年全省畜间布病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防控情况及防控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1 疫病监测

1.1 血清学监测 近10年间,在全省40个县(市)、14个种牛场和23个种羊场进行了布病血清学监测,共监测血清831 547份,检出阳性5 999份,平均阳性率为4.25%(表1)。

表1 2007-2016年畜间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1.2 细菌学监测 2006年、2009-2012年对各地送检的牛、羊流产胎儿、胎衣等流产物进行了布鲁氏菌分离培养,共检测牛流产物676例,分离出菌株18株,羊流产物871例,分离出菌株7株(表2)。

2010年4月,玉树地区发生地震后,为掌握当地震后动物疫病流行发生情况,省动物疫控中心采集57份牛、羊流产胎儿,经中国军事兽医研究所进行多联PCR检测,从其中11份中检出核酸阳性,经进一步测序,鉴定为羊种布鲁氏菌。

2 流行病学调查

2009年起,每年在农区、牧区和环湖地区各选择2~3个县,每县选择3个以上乡镇,共抽查20个以上养殖场、户开展布病流产、防控等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奶牛平均空怀率为3.71%,流产率为0.18%,其他牛平均空怀率为12.06%,流产率为0.39%;羊平均空怀率为1.48%,流产率为0.24%(表3、表4)。

表2 布鲁氏菌检测结果

表3 2009-2015年牛养殖场(户)调查空怀及流产情况

表4 2009-2015年羊养殖场(户)调查空怀及流产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布病疫情在我省半农半牧区和青南牧区危害较严重,最具代表性的是海北州的祁连县和海西州的天峻县,布病疫情的反弹最突出,疫情形势最严峻。2008年,祁连、天峻两县部分乡镇怀孕牛、羊出现大范围流产现象,在祁连县默勒镇采集流产牛群的血样35份,经省动物疫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检出阳性26份,阳性率高达74.28%。随后对该县5乡镇10个行政村157户牧户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母牛流产率平均在6%,个别牧户牛流产高达80%,主要为4岁以上成年牛,羊的流产率一般在4%左右。对天峻县5乡镇11个行政村157户牧户进行了走访,该地区牛流产率在2%,羊流产率为3%;对采自该县4乡镇的1 028头牛和2 042只 羊血样进行了检测,牛羊布病阳性率分别为13.13%和3.04%。2010年两县已经农业部批准,对除乳畜、种畜外的其他牲畜全部实施免疫。除此之外,贵南、海晏、同仁、泽库、玛多等县也出现牲畜流产、死胎现象,比如,2013-2014年贵南县塔秀、森多、过马营发生牦牛流产较多,2015年8月采集流产牦牛血清210份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布病阳性率高达32.86%,布病的感染给当地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

3 流行特点分析

3.1 时间分布特点 从时间上看,2006-2010年布病阳性率呈持续上升态势,2010年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近几年呈平稳趋势(图1)。

图1 2006-2017年畜间布病阳性率曲线

3.2 种间分布特点 从不同畜种看,总体是牛的感染率高于羊,不同畜种间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种牛(1.72%)、其他牛(1.16%)、种羊(0.67%)、其他羊(0.41%)、奶牛(0.29%)(图2)。

图2 不同畜种间布病阳性率比较

3.3 空间分布特点 从不同地区看,畜间布病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北州(1.63%)、果洛州(1.22%)、玉树州(0.75%)、黄南州(0.65%)、海西州(0.52%)、西宁市(0.31%)、海南州(0.19%)、海东市(0.05%)(图3)。

图3 不同地区畜间布病阳性率比较

4 采取的防控措施

4.1 合理制定方案和规划,采取科学措施进行布病防控 2009年省农牧厅兽医局印发了《青海省2009年布鲁氏菌病监测防治方案》,制定了“监测、免疫、扑杀及无害化处理、消毒、流通监管”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2013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海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布病被确定为19种优先防治病种二类动物疫病的第1位;2015年省农牧厅兽医局再次印发《青海省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方案》,确定了“分区域防控、免疫与监测相结合、检疫与监督相结合”的防控原则。《方案》和《规划》的制定,为近10年指导全省畜间布病科学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线,成为指导性文件。

4.2 重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布病防控能力 为使布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省动物疫控中心每年举办全省动物防疫技术培训班、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班、布病防控知识及免疫技术培训等,同时各市(州)、县(市)动物疫控中心进行逐级培训,累计培训各级技术人员1万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基层技术人员的布病防控工作能力。

4.3 及时组织订购检测试剂,确保布病检测工作“三统一” 全省累计订购布病试管凝集抗原、琥红平板凝集抗原等检测试剂近100万头份,及时分发到各级实验室,并要求做到“三统一”,即统一检测试剂、统一检测方法、统一判定标准,有力促进了布病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4 实行定点联系工作制,确保布病监测、阳性畜扑杀等工作顺利完成 对布病防控工作实行定点联系工作制度,组成8个工作组,负责8个市(州)布病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监测进程信息反馈、阳性畜扑杀监督及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等,有效促进了布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4.5 认真做好疫苗免疫,控制减少布病危害 实施布病免疫在全省畜间布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10年,经报请农业部批准,在祁连、天峻两县对繁育母畜进行了连续4年的免疫。据统计,布病阳性率从2009年的6.23%下降到2014年的1.88%;母畜空怀率和流产率也大幅下降,疫苗防控成效显著。

5 存在问题

5.1 阳性畜扑杀补助经费严重短缺 2017年前农业部仅对布病阳性奶牛给予扑杀补助,对其他阳性畜无任何补助。由于奶牛扑杀补助费远远低于市场价,农户往往拒绝扑杀而私自低价转卖,使得部分阳性畜得不到及时扑杀处理,形成潜在传染源。

5.2 流通环节的监管相对滞后 近年来我省养殖业发展较快,养殖户与省内、省外牲畜的串换交易频繁,个别奶牛经营者随意将外省未经检疫的奶牛甚至布病阳性牛贩运进省,而同时个别地区在奶牛异地调运申报审批、调运检疫、流通监管等方面落实不力,监管不到位,给布病的传播和流行带来很大隐患。

5.3 免疫畜的存在,干扰了正常监测工作 个别奶牛场未经许可,擅自对本场的奶牛进行布病疫苗的免疫,受现有检测技术影响,不能有效区分免疫抗体和感染抗体,严重干扰了布病的监测净化工作。

5.4 布病防控知识普及率不高 部分场户对布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对流产胎儿及流产物随意处置,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形成布病疫源地,造成疫情年年发生。

6 防控建议

6.1 建立健全布病防控长效机制 完善布病阳性畜淘汰、扑杀、无害化处理、经济补偿机制,使检出的布病阳性畜能够得到彻底扑杀和处理,逐步降低其危害。

6.2 将布病防控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 布病防控工作涉及面广,仅靠兽医一个部门防控,很难奏效,需要有卫生等多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做到。因此建议自上而下成立布病防控领导机构,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第一责任人,协调各部门职责,落实责任制和各项措施,联防联控开展布病防控工作。

6.3 加大防控资金投入 防控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布病的监测、消毒、阳性畜的扑杀、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防控工作的开展。建议进一步加大防控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及时扑杀阳性病畜,消除传染隐患,巩固防控成果。

6.4 开展布病净化工作,逐步建立布病净化区 鼓励支持规模场、养殖小区开展布病净化,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逐步扩大净化区域。

6.5 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 提高农牧民和从业者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防疫人员开展采样、检测及阳性畜扑杀等工作,建立全社会群防群控的联防机制。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菌流产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