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01-06郑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2期
关键词:胰岛低血糖胰岛素

郑智

(临朐基督教爱德医院,山东 潍坊)

0 引言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改变,糖尿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糖尿病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是分泌器官收损所导致的[1]。一般来说的治愈方法是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提升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帮助患者体内葡萄糖参与细胞合成,降低血糖,或者是通过服用辅助药物帮助降低体内血糖。有研究观点表明,尽早的使用胰岛素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使患者体内血糖趋于正常水平,还可以提升患者体内自分泌胰岛素水平[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相对于单一胰岛素治疗的新型治疗方式,即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对比,为患者提供临床方案选择。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共114名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5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62~77岁,平均(66.00±3.45)岁。观察组57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61~75岁,平均(64.00±2.55)岁。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中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晓,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胰岛素注射方案,使用胰岛素注射液(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279)初始计量为0.2 U/KG,治疗8周。最初阶段每3小时进行1次血糖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之后每3天进行1次血糖监测,直到血糖达标。观察组患者除了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常规胰岛素注射液之外,还需要给予二甲双胍肠溶片(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04)0.5 g每次,每日3次温水送服。

1.3 评估标准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和胰岛功能进行对比,低血糖发生指患者出现心慌、出汗等症状或患者监测自身血糖低于3.5 mmol/L,则表明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主要通过患者体内C肽的含量来衡量患者的胰岛功能,一般C肽含量越高,患者的胰岛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和(±s)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血糖发生率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发生率(15.7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31.58%),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参见表1。

2.2 患者胰岛功能水平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饭前和饭后的胰岛功能水平都大于同时间的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可见表2。

表2 胰岛功能对比(±s, pmol/L )

组别 例数 空腹C肽 餐后2 h C肽观察组 57 556.35±72.32 1087.75±235.32对比照 57 512.48±36.66 1009.31±216.11 t 4.429 2.001 P 0.000 0.041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调整。糖尿病的发病规律正向着年轻化,多元化,规模化的方向迅速发展。糖尿病属于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一般采用的方式还是以注射胰岛素和服用相关药物来控制血糖并刺激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正常分泌。糖尿病不仅会危害到患者的代谢系统,还会由于长期的血管肿胀导致足部、肾部、眼部等多器官的并发症情况[4]。长期服药不仅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很多患者都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而放弃了对糖尿病的治疗。因此,如何更快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成为当今临床医学的重要研究项目。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二甲双胍肠溶片来提升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便患者对于治疗方案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都会伴随着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皮肤瘙痒,长时间反复的痤疮,不正常情况的消瘦等症状[5]。糖尿病患者的病因一般是患者的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受限或受损,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而胰岛素主要是用来促进患者体内血循环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促进脂肪及蛋白质的合成[6]。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不足,导致了患者血糖的提升。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一般是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对患者体内的胰岛素进行补充,加速患者体内葡萄糖和细胞之间的融合,从而降低患者血糖。另外根据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中,如果在糖尿病初期就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是可以刺激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器官进行分泌的,也就是可以逐步改善患者体内器官情况,从而达到痊愈的目的。对于中后期患者一般是采用比较保守的长期控制血糖的方式来对糖尿病的发病进行控制。相对应的胰岛素也会造成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和皮下脂肪营养不良等副作用,造成患者的身体器官的损伤,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由于胰岛素造价相对昂贵,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许多患者都会因此而放弃治疗,只采用单纯服用药物的方式去控制体内血糖含量,但是这样效果更差,十分容易导致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复发[7]。因此在胰岛素治疗方案里,如何更快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使患者能够尽快完成治疗方案,成为了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二甲双胍可以提升胰岛素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迅速控制血糖,达到缩短治疗周期,提升治疗效果的作用。而二甲双胍的造价相对便宜,十分适合经济压力比较大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使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为15.79%,远远低于采用单一胰岛素注册方案的对照组患者的31.58%。而在对患者胰岛功能的数据对比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胰岛功能,也就是C肽含量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也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更好。因此,可以认定,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而这一观点在王秀霞[8]的研究中也得到了体现。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具有见效时间短,效果显著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胰岛低血糖胰岛素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与胰岛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