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痰湿瘀阻型)的疗效评价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1-06河南省孟州市中医院454750张海芝
河南省孟州市中医院(454750)张海芝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病之一。据相关调查结果指出,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占75%左右,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日常生活[1]。西医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溶栓类药物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受治疗时间窗等因素限制,导致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随着中医学发展,部分学者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2][3]。但目前临床并未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统一标准。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火、风、痰、瘀属于其发病的关键因素,临床治则是以化痰通腑、活血通络为主。本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缺血性脑卒中(痰湿瘀阻型)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健脾调神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痰湿瘀阻型)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48~78岁,平均(62.58±7.26)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49~78岁,平均(63.59±6.96)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中风”范畴,且与痰湿瘀阻型相符;通过相关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者;临床病历资料完整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者。②排除:合并感染性疾病者;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严重而无法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即脱水、改善微循环、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基于对照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1)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方:地龙10g,竹茹10g,陈皮10g,瓜蒌30g,白术10g,川芎15g,清半夏10g,枳壳10g,天麻15g,茯苓10g,对于瘀血较重者加桃仁10g、红花10g,对于痰热者加胆南星10g、生大黄10g,水煎至360ml,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2)健脾调神针刺法:①主穴取三阴交穴、丰隆穴、中脘穴,其中三阴交穴直刺1.5寸,采用捻转提插补法;丰隆穴直刺1.5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中脘穴直刺1寸,采用捻转补法;主要穴位均操作1min,留针30min;②配穴取太冲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合谷穴、曲池穴、风池穴,其中阳陵泉穴、足三里穴直刺1.5寸,平补平泻,留针30min;太冲穴、合谷穴、曲池穴直刺1寸,捻转补法,留针30min。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其中主症为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感觉消失或减退、半身不遂等,次症为头晕目眩、舌质暗淡、痰多而黏等,其中主症症状由无、轻度、中度、重度依次计0分、2分、4分、6分,次症症状由无、轻度、中度、重度依次计0分、1分、2分、3分。②神经功能采用NIHSS评估,分值越高神经缺损越严重。③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分值为14~56分,分值越低日常活动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89.80%(44/49)高于对照组的73.47%(3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16.87±2.58)vs(17.20±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5.19±1.72)分低于对照组的(7.44±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ADL评分分别为(6.47±2.06)、(19.26±1.4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91±2.53)、(23.24±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心脑血管常见病变之一,具有起病急、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5]。临床认为,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恢复与改善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中风”、“偏枯”等范畴,其发病关键在于瘀、痰、风、火,上盛下虚、本虚标实为其发病机制,其中本虚为气血衰少、肝肾阴虚,标实为痰湿内盛、气血逆乱、风火相煽、瘀血阻滞,辨证分型是以痰湿瘀阻型占比较高,临床治则应以平肝熄风、化痰通腑、活血通络为主[6]。中医治疗方式较多,其中针灸与中药疗法效果最佳。半夏白术天麻汤是由地龙、竹茹、陈皮、瓜蒌、白术、川芎、清半夏、枳壳、天麻、茯苓等组成,其中地龙性寒,味咸,可利尿、通络、平喘、清热息风;竹茹性微寒,味甘,能清热化痰、除烦止呕;陈皮性温,味苦、辛,起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之效;瓜蒌性寒,味甘、微苦,能散结宽胸、清热涤痰;白术性温,味甘、苦,起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之功;川芎性温,味辛,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清半夏性温,味辛,可燥湿化痰;枳壳性温,味苦、酸、辛,能理气宽中;天麻性平,味甘,起息风止痉、平抑肝阳之效;茯苓性平,味淡、甘,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诸药共用,可达平肝熄风、化痰通腑、活血通络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地龙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血栓以及溶解血栓效果;陈皮能降低血脂,抑制脂质氧化,从而保护心血管;白术可减低炎性反应、减缓血小板聚集;清半夏能扩张血管,进而改善微循环;天麻能减轻外周血管阻力,增强动脉血流惯性;茯苓能调节免疫功能[7]。健脾调神针刺法中针刺足三里穴,可调脾胃、补中气,配丰隆穴,起健脾化痰之功;阳陵泉穴与化痰要穴丰隆穴配伍,可健脾祛湿。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健脾调神针刺法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病灶处脑波波频,增强脑血流波幅,提高大脑皮质兴奋度,同时还能扩张脑血管,提高血管的血液流速,进而改善脑血供,利于病灶处的组织细胞恢复[8]。故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效果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脑缺损神经,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痰湿瘀阻型)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在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增强了脑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