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探讨
2021-01-06张培元
张培元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0 引 言
高速公路是运输行驶的基础性公共设施,不仅在建设方面要对其加强工程管理,投入使用之后的养护工作同样是高速公路正常使用的基础。在新时代中,高速公路的养护设备为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对于养护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高速公路养护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降低能耗,提升基础设施效能。
1 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1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信息化管理在当今生产以及工程建设领域逐渐成为了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其在公路养护方面的应用,实现了对于养护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提升了在养护设备管理方面的整体管理水平。
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运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并通过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的结合,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数据的收集,借助运算技术对于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实现养护机械设备在采购、使用、维护等方面全流程的具体化管理,并对机械设备在养护作业中的数据进行精细化的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工作流程,提升高速公路养护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高速公路养护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了保障。
1.2 信息化管理是机械设备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随着相关部门以及高速公路使用者对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规范化的公路养护程序是实现现代化作业的制度基础,尤其在机械设备方面,设备的良性运行为公路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例如:机械设备的规范操作、保养的时效性、修理的及时性、实际使用中的运行情况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效能真正在运行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工作,机械设备的运行数据是操作人员进行参考的依据,信息化管理正是基于对机械设备运行的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的技术,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设备的运行数据库,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从中发现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运行趋势,实现对于氧化设备使用全程序的表格化、数据化管理,保证了机械设备的运行资料被规范化运用。
1.3 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发挥机械设备最佳经济效益
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在信息化养护设备管理中的运用,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正常运行,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设备使用的科学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养护设备后期不必要的更换以及维修的成本投入。此外,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实现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满足机械设备的动态化监管需求,对于设备的利用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设备使用中产生的养护成本,信息化养护技术可以利用数据分析为财务部门作出有效的决策,有利于实现成本投入的最小化。
2 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2.1 提升人员设备信息化意识
新技术的融合需要相关人员在思想意识方面进行转变,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强化责任管理意识,以此提升对于养护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养护机械设备的资产管理,对于养护企业自己出资以及上级拨款要实现精细化记录,在机械的购置以及保养方面要落实统一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程序,以此来规范资金的使用,提升人员的资金管控意识。此外还要建立关于机械养护设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员考核,以此提升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以及机械操作的规范性,并要通过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单机效率核算能力。以此,通过提升机械运行效率,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2 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在人员建设上要保证每名操作人员的机械使用技术;其次,要实行定岗定编、定员定机,促进机械设备使用的稳定性,以及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此外,还要通过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提升操作人员的责任感;最后,通过人员考核上岗来提升行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养护工作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
2.3 建立管理制度
对于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要制定标准化的管理标准,以指标性的管理制度进行机械设备的有序管理。首先,要在设备的采购环节进行制度性管理, 通过信息的汇总, 采购部门要对
于设备作业路段的情况与环境、市面上设备的成本价格等方面有一定的掌握;其次,要在设备的使用中,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以及设备的适应性标准进行设备的操作;最后,要为设备的储存提供必要的场地,以此减少设备在储存过程中的损耗。
2.4 完善机械成本核算
相关从业人员要在养护工作调查时,利用科学的数据分析,形成设备在购置、使用、维修过程中的全面性的经费数据,以此申请设备经费,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下达经费指标,以此形成投资人到受益人的全链条的设备经费管理模式。
2.5 建立系统化管理模式
(1)设备基础管理
设备的基础性管理主要在设备的档案管理方面,对于设备的机型、历史使用数据、维修次数、操作程序等进行档案式汇总,以此形成对于设备的基础性管理。
(2)设备运行管理
设备的运行管理主要在于设备的基础性工作情况以及设备的运行参数方面,利用单机统计核算措施对设备的经济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程度与操作便捷度等方面进行汇总,对比各项经济指标,以此提升设备管理的依据性。
(3)设备维修管理
在设备采购后要依据设备的不同型号以及设备的使用规范对于设备的维修情况进行整合,并对其维护周期进行记录,保证数据的养护周期以及设备的运转时长,并根据修理周期的定额进行维修预警,保证设备在投入使用时的正常运转。
(4)设备备件管理
通过仓库的备件储存制定合理的库存资料,完善设备储存评价机制,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备件的库存情况,并以此与设备的维修周期进行融合,制定完善的设备备件使用策略,以此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5)数据统计管理
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促进设备信息统计表的进一步完善,以此优化设备明细,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设备的月度以及年度明细,制定合理的人员排班、设备油耗、配件使用等情况,提升工作的自动化程度,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6)设备经济管理
信息化技术可以促进设备的单车单机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各种评价指标进行统计,例如: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损伤情况等。在设备报废时,可以利用设备的周期性数据指标,评价设备的经济性。
(7)操作人员管理
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际操作之前。相关部门要对于人员的信息进行录入,以此保证人员流动具有数据上的支持。
(8)设备安全管理
此项管理主要对于设备在运行周期内的故障情况进行记录,以此完善设备的评价指标。
3 结 论
综上所述,为发挥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应有效能,促进养护设备的应用效率,在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管理中融合信息化技术,是维护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实效性、安全性的保证,同时提升了高速公路养护的质量,避免了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故障的出现,保证的养护工作的服务性,使养护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