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温控措施
2021-01-06邓银华
邓银华
(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1 工程实例
该桥梁工程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大体积混凝土,该大桥采用9孔40 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680 m钢桁梁悬索桥+24孔40 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结构,桥梁全长2 000 m。大桥主桥为680 m跨悬索桥,主塔采用门型框架结构,西岸主塔最大高度153 m,东岸主塔最大高度96 m,两岸锚碇均为重力式嵌岩锚,单个锚碇最大砼方量为4.2万m3,主塔承台及锚碇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由于会受到混凝土原材料的施工、运输以及应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便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总结出了相应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温控措施。
2 探析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 骨料的选择
对于混凝土的实际质量来说,骨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在实际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务必要控制好其材料的质量。在对骨料进行选择时,尽可能挑选那些配比强度较高,粒径比较大的骨料,这样能够通过优化其配比实现水泥用量的减少。另外,粒径较大的骨料在孔隙率以及能够使用的表面都比较小,所以可以极大程度减少水泥的水化热,进而缓解当前普遍存在的水泥干缩裂缝问题。当在进行混凝土后期设计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有效地利用混凝土在后期的强度,以此切实保障好低强度水泥的质量。
2.2 运输与搅拌
当工作人员搅拌混凝土时,务必要注重其方向以及速度的控制,尽量使其在搅拌的过程中能够呈现出均匀性的特点。在正式进行混凝土搅拌工作之前,工作人员要针对各种相关材料开展合理的配比工作,同时还要严格依照预先所做的施工设计中的规定,科学掌握搅拌时间,并注意保障搅拌的连续性,确保其坍落度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工作人员在完成相应的混凝土搅拌工作之后要开展运输工作需要采用专门的混凝土运输车,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把混凝土运输至浇筑现场。通常情况下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混凝土离析以及出灰浆的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合理控制好混凝土的实际运输时间。若是工作人员在开始浇筑之前发现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则务必要开展对其的二次搅拌工作,并掌握好混凝土入模浇筑过程中的实际质量,使得其倾落的高度保持在2 m之内,以此有效缓解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2.3 浇筑技术
在实际开展针对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工作人员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手段,并从方案设计的实际长度与宽度出发开展分层浇筑。正式采用浇筑技术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振捣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振捣的同时,工作人员应将振捣棒插入到上一层混凝土内部,并保证其深度在5 cm以上,同时还要严格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进行振捣。工作人员在进行振捣混凝土工作时,应注意振捣棒同混凝土预埋件以及钢筋之间的距离,在每一个振捣点中,都要保证好30 s左右的振捣时间,直到工作人员发现混凝土的表面不再出现大量的气泡以及有着明显的下沉现象时,便说明对于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已经高效完成。在完成对于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的4 h内,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选择适当的设备仪器抹平混凝土的表面,在其开始出行之前,可以采用铁滚开展对其的二次碾压操作。
3 探析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策略
3.1 施工阶段温度控制
若想实现对于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施工阶段的重视,通常情况下来说,泵送混凝土的最佳水灰比为0.6以内,同时,施工人员需要控制好其塌落度,可以适当选择掺用减水剂以及调整砂率的手段,缓解混凝土塌落度较高的问题,但要切记不可随意加水。施工人员在正式投入施工之前,应事先准备好相关的设备以及材料,包括测量设备以及水泵等。如上文所述,施工人员应灵活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对上下层浇筑所间隔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尽可能降低泌
水层出现的概率。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可以在分层浇筑面上设置集水坑,通过泵的使用抽出集水坑中的多余水分。施工人员需要掌握好开展分层浇筑的间隔,最好是保证上层混凝土表面的温度能够同大气的平均温度相符合,在上层钢筋捆扎方面,施工人员要等到下层混凝土强度与相关预期标准相符合,并且室外温度差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能正式开展相应的捆扎工作。施工人员应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出发,针对冷却水管的进水温度以及流量进行调整,并要注重方式方法的科学选择。
3.2 温度监测控制
施工人员若想实现针对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的动态掌握,便需要强化相应的温度监测控制。对于温度检测控制来说,良好的温测布置是促使其发挥出应有作用的重要基础,所以施工人员应严格依照相应的布置测温流程,遵循先底部、后中部、最后表面的原则,使得温测布置工作能够呈现出层次性以及代表性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应将垂直测点距离控制在80 cm左右,若是针对平面温测点来说,最好是中间以及边缘位置,同时还要使测点距离能够维持在5 m左右。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测量时应尽量预留孔洞,并根据测温孔开展测点的布置,使其能够逐一对应上。除此以外,施工人员在进行测量温度时可以选择半导体液晶显示温度计。应明确若是要从混凝土的升温阶段出发,在测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温差比25 ℃大的现象,则需要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降低其温度。而若是将其降温阶段作为基础,其温差在比25 ℃大的时候便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暖手段。
3.3 养护温度控制
所谓养护温度控制措施指的是在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阶段所进行的温度控制,养护工作主要是通过保障混凝土自身的强度需求,以实现对于混凝土的维护目标。当开展桥梁工程建筑施工时,采取良好的温控措施对于混凝土表面时常出现的裂痕有着有效的遏制作用,而相应的温控措施能够保障其养护温度,以提升实际的养护质量。施工人员应针对性地强化自身的施工技术,同时控制好温度,着重考虑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并加强对其的防范,进而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温控手段减少有害裂缝出现的可能性。施工人员要结合工程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混凝土裂缝的成因,然后再从施工技术出发,掌握各项施工要点,为后续的桥梁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 论
综上所述,优化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温控策略有助于提升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对于桥梁工程整体的高效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务必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强化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施工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降低其出现温度裂缝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