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隧道洞口段施工研究

2021-01-06杨仁贵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预支进洞洞口

杨仁贵

(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1 隧道洞口段施工的特点

对于隧道洞口段而言,其整体地质状态的表现往往较差,并且多处于地势较低的位置,使得隧道洞口地表水的汇集状况较为严重,导致了整体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为此,在进行隧道洞口段施工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将当前施工区域、洞口内外以及周边地形的具体状况考虑在内来进行施工内容的安排,使后续施工项目的展开可以更加顺利且稳定。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能够注意洞口地段的地层通常具有破碎、稳定性差、洞口附近山体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导致一旦出现滑坡与塌方问题,洞口地面便容易受到影响。而且如果所修建的隧道傍山而行或是在沟谷一侧时,也容易出现纵向的围岩压力。现阶段中较为常见的洞口施工方案有明洞开挖、半断面长台阶法、正台阶法进洞、全断面直接开挖等形式。这使得在进行隧道洞口的施工过程中,应当能够结合当前洞口段所处位置的围岩级别、埋深、地下水、低压、设计尺寸、地形条件等多个条件来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虑,配合层次分析法的展开,把握住影响隧道洞口段施工的各个要素,并为隧道洞口赋予相应的比例与权重,实现对施工方案的定量排序,最终完成对方案的制定,以及保障施工项目的稳定展开。

2 常见的隧道进洞方案

2.1 明挖法

在进行隧道洞口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基坑开挖的措施使其达到设计高程,并完成对隧道洞身、洞门等结构物的构建,最后再进行路面的回填与恢复。在对其进行明挖法施工时可以发现,该种施工方法具有施工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工程质量管控简单、造价低、防水措施简便等优点。而在进行明挖法施工的过程中,其对周边环境与交通所带来的影响也更大。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种方法具有进洞安全、进度快的优点,但在施工的过程中所需占用的地理面积较大,而且并不适于深度较高的隧道洞口段施工。

2.2 暗挖法

现阶段中我国施工团队在进行暗挖法施工的过程中,所采取施工指导原理通常为新奥法设计,并且通过浅埋暗挖法来对软弱底层进行解决。而在应用暗挖法施工的过程中,其对地面交通所产生的影响相对较低,并且不需要进行管线改移。但与明挖法施工相比,暗挖法具有工期长、造价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此外,暗挖法施工时其整体危险性相对较高,并且如果缺乏对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极易出现塌方的问题,但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施工占地面积的有效管控。

2.3 零开挖

隧道洞口段在进行“零开挖”进洞的过程中,其需要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具体原则。而这种方法在隧道洞口施工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保障洞口施工的安全性,也可以保护洞外的环境。在进行开挖施工的过程中,零开挖措施可以在不开挖仰坡的情况下实现直接进洞,并结合对施工过程的全方位控制,降低开挖过程对周边环境带来的破坏。此外,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面对的为不良地质条件,可以配合超前预支护的措施,来通过反压回填与加设支护结构的形式,令隧道的进洞施工实现安全展开。并且虽然现阶段中“零开挖”工艺仍处在一个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综合效果已经得到了全面的优化。

3 隧道洞口段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内容

3.1 洞口位置的选择

在进行隧道洞口段施工的过程中,其洞口的安全施工与开挖,是保障隧道进洞效果的重要内容,而这也使得洞口位置的选择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性与稳定性有着决定性影响。通常,在进行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时,一般会选山体结构稳定、地质条件良好、地下水贫瘠的位置。而且隧道洞口的位置应当避免滑坡、岩溶、泥石流、冻土严重等地段,从而防止隧道结构在完成施工后因地质问题受到破坏。同时,为了避免隧道洞门受到偏压力的影响,洞口的位置应当在线路与地形等高线保持垂直的位置。此外,对于位江、河等邻近水系的隧道而言,为了避免水系水位因强降雨等天气导致上涨而淹没隧道,隧道洞口的位置应当能够处于当前水系的洪水位安全线以上。而在进行隧道洞口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从其整体上的稳定性出发采取措施进行管控。并且在进行洞口隧道施工区域地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确保公路隧道洞口段的围堰稳定性,并在施工的过程中基于对盾构隧道周边区域情况的明确, 来避免因场地变化而引发的二次沉降,

同时隔断影响源。在出现沉降问题时,如果由于结构漏水所引发的,应及时对漏水部位进行加固,以集合对应的施工状况与措施,来保障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2 土方刷坡施工

在进行隧道洞口施工的过程中,其首先需要通过洞口土方刷坡施工来保障洞口段施工的质量。在进行土方刷坡施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公路隧道的边坡仰坡放线施工,并将坡顶截水沟的施工结合在内,以避免由于水的冲刷导致隧道洞口坡面受到破坏。其次,对于土方刷坡施工而言,其应当能够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分层坡度开挖以通过对开挖坡度的调控,确保施工防护的展开质量可以得到保障,同时结合施工项目的整体需求以及隧道洞口的具体环境,来完成施工防护措施的设计。再次,土方项目在开挖的过程中,应选用对应的专项挖掘机进行施工。以某隧道洞口施工为例,其根据当前隧道洞口周边的土石稳定性确认了隧道洞口的具体坡度状态,并结合施工需求进行分级台阶的设置,利用风钻机来完成软土打眼施工。最后,对于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的调控而言,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在对应的位置中进行位移与沉降量观测点的增添,以维护洞口边坡施工的整体质量。

3.3 锚网喷施工

一些隧道洞在边仰坡挖掘的过程中,会出现存在暴露围岩的情况。而针对此种问题可以结合锚网体系的运用对围岩进行封闭。在进行洞口锚网施工的过程中,其需要在进行暴露围岩的封闭时,对梅花形输水孔进行预留处理,并结合风钻机的应用,来展开洞口坡面的钻孔处理。一般情况下,结合隧道洞口的具体状态来看,其钻孔的直径应控制在60 mm左右,而长度则应在3.5 m左右最为适宜。在完成对钻孔的清理后,插入孔洞中的PVC花管直径应为50 mm,并确保洞口外的预留长度可以保持在10 cm左右。并且在完成混凝土的施工内容后,需要结合当前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锚管的施工。以某洞口段隧道的施工为例,其结合当前洞口隧道的地理环境与施工条件,选用了直径为42 mm,长度为3 m的无缝钢管来完成对应的加工处理,并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于钢管的尾端部位进行垫板的合理设置,同时在上部钻出数量较为适宜的溢浆孔。而一般在隧道洞口段锚网喷施工的过程中,其所采取的锚固方式应为梅花形的方式,并且需要将锚固布置方式的间距保持为1.5 m×1.5 m。此外,在完成加工的锚管实施注浆处理的同时,采取8 mm的钢筋来对钢筋网进行焊接,并保持20 cm×20 cm的网格尺寸距离控制。

3.4 预支护施工

对公路隧道洞口段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预支护施工项目的展开对于项目质量优化与把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隧道洞口段施工的过程中,其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措施便为超前小导管。而其在应用于公路隧道的预支护施工时,可以基于小导管注浆加固与钢拱架的措施,来承担外部支护所带来的荷载。而在完成隧道洞口边与仰坡的封闭工作后,应当能够通过在洞面安装对应的拱架,使支护措施可以与洞面保持紧密的贴合。并且小导管也应能够穿过当前钢拱架的腹部部位,使其顶部可以达到围岩的位置上,通过焊接处理来实现小导管的尾部与钢拱架之间的焊接,并形成相应的预支护体系。而小导管注浆处理,则需要在完成对支护体系的构建后进行展开,地表空隙注浆也要能够基于对管壁的溢浆处理来予以实现。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隧道洞口段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明挖法、暗挖法以及零开挖等方。而在进行隧道洞口段施工时,需要结合当前项目的综合施工状态,从洞口位置的选择、土方刷坡施工、锚网喷施工、预支护施工等内容出发进行调控,以确保隧道洞口段施工的综合效率与质量。

猜你喜欢

预支进洞洞口
勇气掉进洞里了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勇气掉进洞里了
小球进洞了
不要“预支”灾难
零开挖进洞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预支幸福
预支幸福
大灰狼找兔子
满地尽带黄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