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协同的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01-06王玉宁
王玉宁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0 引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等学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2019 年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成立,陶瓷产业创新发展面临新机遇,亟需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责,要使高校培养的陶瓷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为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高校陶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走出“象牙塔”,改变局限于课本与教室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联系实践,探索产学研协同的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 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产学研协同是生产、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产”指的是产业,“学”指的是学校的教学活动,“研”指的是科学研究。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指立足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科学研究单位以及高校的三方通力合作,发挥各自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学校教学活动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学研三者结合,拉近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的距离,有效解决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的突出问题,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产学研的协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以实践运用为导向,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产业发展需求与未来趋势,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对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说,产学研三者协同,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服务社会,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于企业来说,产学研协同将帮助企业实现技术革新,获得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产学研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多方共赢,不仅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相契合,更与当前科技、经济发展的趋势相一致。
2 陶瓷产业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2.1 未形成系统、科学的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陶瓷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长期缺位的情况。以全国乃至世界陶瓷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在学校陶瓷相关专业如陶艺设计、陶瓷绘画、无机非金属等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仅作为通识教育进行,学分较低,没有和陶瓷专业教育和陶瓷产业实践紧密结合,也未形成体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创业课程和陶瓷专业课程的割裂导致了陶瓷相关专业的学生虽然接受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对于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缺乏深入理解,无法在陶瓷产业实践过程中进行应用与创新。
2.2 缺乏完整的陶瓷产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
陶瓷产业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充分参与到陶瓷行业研究、陶瓷企业生产实践之中。实践是陶瓷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高素质的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样化、体系化的陶瓷实践课程进行锻炼。但是现阶段,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仍旧以理论教学为主,创新创业的实践课程较少,且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将会导致创新创业课堂教育与陶瓷产业创新创业实践脱节,进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成为学生口中的“水课”,无法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不利于陶瓷产业全方位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2.3 师资力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陶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不同领域的导师对学生的理论、实践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指导,师资力量不足是产学研协同过程中十分突出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师为专职教师,大部分教师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陶瓷企业实践经验,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实践更是少之又少。由于产学研模式仍旧属于探索实践阶段,目前高校中尚未形成从陶瓷企业、陶瓷相关科研机构引进校外导师任教的有效机制,且兼具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思维,深谙陶瓷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专业人员较少,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效指导。
2.4 缺乏统筹机制,高校、陶瓷企业、科研机构间信息不畅
陶瓷产业产学研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政府、陶瓷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多方协作,综合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现阶段,高校缺乏统筹管理机制,导致陶瓷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的培养方向、场地设备、项目信息、技术要求等信息无法在高校、陶瓷企业、科研机构之间顺畅传递,造成了信息不畅,进而导致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益较低。
3 陶瓷产业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 完善陶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结合陶瓷企业和陶瓷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陶瓷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陶瓷产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适应陶瓷产业产学研协同模式的需要,应当建立“多层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堂体系,除了以创新创业基础等必修课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外,更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陶瓷专业教育、基础教育以及学分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在陶瓷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方位融入,避免创新创业教育流于表面形式,切实提升陶瓷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应当结合陶瓷专业特色和办学模式,将创新创业理论渗透到陶瓷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专业体系中包含着创业,创业内容离不开专业。同时,学生的学分安排中,应该包含创新创业基础等通识必修学分以及与陶瓷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选修学分,多层次、全方位提升陶瓷产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
3.2 理论结合实践,建立陶瓷产业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将创新创业实践贯穿到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针对低年级学生,基于陶瓷专业特性,开展陶瓷专业实训,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大创”等创新创业竞赛,以陶瓷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针对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拔学生进驻学校合作的陶瓷企业、研发机构,由高校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参与具体的陶瓷产业产学研合作项目。针对临近毕业的学生,可以与合作的陶瓷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左右为合作企业选拔优秀学生提前进入陶瓷企业实习,企业再结合学生实习期表现进行二次筛选,签订就业协议,最终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创业实践体系的构建,将会实现学校、陶瓷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生多方共赢。
3.3 立足景德镇陶瓷产业,搭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
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为陶瓷产业产学研协同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产学研协同模式促使高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鼓励学生进入陶瓷产业参与相关研究,为陶瓷产业发展培养了所需人才,促进陶瓷产业技术革新与进步。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只有实现各个主体之间信息、资源的互通,产学研才能协同发展。因此搭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统筹各方资源就显得尤为必要。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将有效打破高校、陶瓷企业、科研单位之间的壁垒,这将有助于陶瓷人才培养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益。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陶瓷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团队
陶瓷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打造,应坚持校内教师“走出去”与外校导师“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一方面,鼓励校内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工作之余,积极“走出去”,到陶瓷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考察交流、挂职锻炼,积极参与陶瓷企业研发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切实了解陶瓷产业发展方向,在实践中寻找研究方向。另一方面,积极促进校外陶瓷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来”。如聘请知名陶瓷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邀请陶瓷创作、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邀请在陶瓷产业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发环节的专业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交流等活动。
4 结语
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的长期性、系统化工程。产学研协同是学校与社会共同培养人才,陶瓷企业和陶瓷研究机构参与办学,多方助力合力培养陶瓷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结,书本与技能的综合应用,科学研究与成果落地的有效转化,打破传统的陶瓷产业人才培养只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教师、学生与陶瓷科学研究、陶瓷产业实践的全方位交互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