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BS-D肝郁脾虚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021-01-06宋雄岑人慈黄梦玲钟金灵彭卓嵛李桂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白芍肝郁脾虚

宋雄,岑人慈,黄梦玲,钟金灵,彭卓嵛,李桂贤

(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0 引言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一种常见的疾病,以腹痛、腹胀、腹泻、便血、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改变等为经典临床表现[1],临床上主要以罗马III为诊断标准[2],该病在国际上的发病率高达10%至20%[3],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0.82%至5.87%[4]。临床根据大便性状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四种亚型: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未定型(IBS-U)。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是IBS最 主 要的分型,症状以腹痛伴有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稀溏、或带有黏液、甚至水样便为主[5]。中医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泄泻”、“腹痛”等病种命名,并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名,该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显示[6],肝郁脾虚型达85.6%,脾胃湿热型占7.7%,肝郁气滞型占2.9%,脾肾阳虚型占3.8%,肝郁脾虚型作为其临床上最多见的证型,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该病在肝郁脾虚型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 肝郁脾虚证的病因病机研究

肝脾两脏的关系密切,肝属木,脾属土,两者互为依存又互相影响。在生理方面,《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明确指出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全赖以肝的疏泄功能,而肝的精血和经络又依靠脾的滋养,两者相互依存;在病理方面,《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指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反胁痛”,若肝气过盛,则木旺克土,导致脾胃疾病的发生,原文中还指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腹满溏泄肠鸣”,脾土受困,脾失健运,亦会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两者相互影响。因此,肝脾两脏在生理和病理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关系,“肝为将军之官”,最易受抑郁、愤怒等情绪因素的影响,《灵枢·病传》曰:“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肝郁则气机不通,必犯脾胃,导致腹胀、腹泻、肠鸣等症状的发生,由肝郁而导致此类症状发生的疾病,中医也称为“肠郁”,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肝郁脾虚是IBS-D最多见的证型,该证在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的发生率高达48.3%[7]。因此,肝郁脾虚作为IBS-D的病因病机是目前学术界的共识。

2 中医临床治疗研究

2.1 中药

中药在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方面,近年来运用最多的是痛泻要方,例如:姚思杰[8]等将116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予口服中药痛泻要方,对照组予口服匹维溴铵,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发现:痛泻要方可显著缓解IBS-D的临床症状,改善不良情绪、调整肠道菌群。与姚氏实验方法和过程类似的还有吴氏和刘氏,如吴氏[9]在选择痛泻要方的基础上合用酸枣仁汤,而刘氏[10]则合用桂枝汤,两者在治疗IBS-D实验中均取得满意疗效。传统中药口服治疗IBS-D的其他自拟方亦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例如:李敏[11]用解郁醒脾汤(柴胡、当归、白芍、山药等)治疗30例IBS-D患者,结果显示:解郁醒脾汤的疗效显著(83.3%),能有效缓解腹痛、腹泻、纳呆、烦躁易怒、两胁胀满、身倦乏力等各类肝郁脾虚症状。王喜红[12]选取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共63例IBS-D患者,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口服,实验组予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痛泻安肠方(炒白术、炒白芍、蜘蛛香、蝉衣等)煎服,治疗4周后,评价IBSSSS、IBS-QOL和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达93.3%,对照为76.7%,且治疗组在腹痛、腹泻、腹胀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面和停药后的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张姝[13]用泄泻方(炒白芍、防风、炮姜、吴茱萸等)治疗35例IBS-D患者,结果提示:泄泻方的总有效率(91.43%)高于蒙脱石组(70.59%),泄泻方在治疗IBS-D方面疗效显著。

2.2 针灸

王玲琳[14]等将9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予口服痛泻要方治疗,B组予针刺治疗,选取中脘、天枢、关元等主穴,内关、神门等为配穴,采用平补平泻行针,留针20分钟,治疗15次后评估疗效,结果显示:A组总有效率为80%,B组总有效率达97.77%,且B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A组,得出结论:针灸治疗IBS-D疗效切确。李莹[15]治疗29例IBS-D患者,对照组按常规选穴治疗,观察组按五行生克理论配伍原则选穴,如商阳、合谷、大墩、太白等,抑木扶土,用平补平泻或捻转补泻操作,治疗4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旗鼓相当,但观察组在腹痛、烦躁等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五行针灸与常规针灸一样具有可观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杨子宇[16]用调神针结合常规针灸治疗30例IBS-D患者,对照组予常规选穴针刺(天枢、上巨虚、足三里等),治疗组予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神针选穴(印堂、神门、三阴交等),连续治疗12次后(中间休息2~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效率为83.33%,且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神针结合常规针刺的疗效可观。曹洪铭[17]等选取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IBS-D患者,对照组予口服匹维溴铵及洛哌丁胺治疗,治疗组予埋线治疗,选穴有天枢、足三里、太冲等,15天1次,治疗4次后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得出结论:埋线疗法治疗IBS-D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2.3 艾灸

王玉霞等[18]用隔药灸治疗60例IBS-D患者,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组予隔药灸(炒白术、茯苓、炒白芍等),每周2次,治疗4周后判断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且治疗组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和情绪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李浩等[19]选取30例IBS-D患者,对照组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予艾灸神阙穴,脐孔填满药饼(白术、白芍、吴茱萸、丁香等),每周5次,治疗4周后评估两组疗效,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4%),且治疗组的复发率(42.9%)低于对照组(90%),结论:脐灸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具有显著优势。

2.4 穴位敷贴

张树卿[20]等治疗65例IBS-D,对照组予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和匹维溴铵片治疗,治疗组予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逍遥煎剂和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有苍术、白术、小茴香、丁香等,选穴有天枢、足三里、中脘、神阙等,每次贴敷持续2小时,每周5次,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腹痛、腹泻等)和生活治疗改善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疗法能有效改善IBS-D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治疗。章细霞[21]等将105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53例观察组和52例对照组,对照组予口服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予中药贴敷神阙穴并联合口服桂芍巴布剂,贴敷药物有肉桂、白芍、细辛、冰片等,每天贴敷神阙穴1次持续8小时,两组连续治疗7天,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6.8%)高于对照组(76.9%),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IBS-D疗效显著。

2.5 其他

侯玉姣等[22]治疗30例IBS-D患者,两组均予口服调肝运脾汤(白芍、炒白术、川黄连肉豆蔻等),试验组予加用刮痧疗法,刮拭经络有任督二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刮拭穴位有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等,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6.67%),且试验组的情绪改善更优于对照组,得出结论:刮痧疗法能显著改善IBS-D的临床症状。关会娟[23]治疗30例IBS-D患者,治疗组予壮医药线点灸脐行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对照组予口服痛泻要方全方,两组连续治疗30天后评估疗效,结果发现:两组对于肠道症状、大便性质、中医临床症状等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IBS-D疗效显著。林秋水等[24]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3例,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组予中药足浴联合浴肠舒泰方治疗,足浴方药物有艾叶、川芎、石菖蒲、白扁豆等,每天足浴30分钟,两组连续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8.68%)优于对照组(59.26%),且中医症状积分、IBS-SSS、SAS、SDS等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得出结论:足浴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运用。周泽鹏[25]治疗30例IBS-D患者,两组均予口服肠激灵颗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五行音乐辅助治疗,曲目以角宫两调为主,具体有《江南好》、《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在IBS-QOL、SF-36、HAMA、HAMD等评分方面均较对照组下降,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五行音乐疗法治疗IBS-D疗效确切。

3 小结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药、针灸、推拿、刮痧等诸多疗法治疗IBS-D均有切确疗效,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迅速发展,中医学者利用这股“东风”创造诸多令人喜人的科研成就,目前IBS-D在临床上已有系统性的诊疗方案,但该病的研究多集中在临床疗效观察方面,对于基因表达调控、分子信号通路等方面仍缺乏深入研究。展望未来,中医学者们辛勤耕耘中医药这个伟大宝库,必定能为国内外IBS-D带来福音。

猜你喜欢

白芍肝郁脾虚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