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冬季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2021-01-06孙会霞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5期
关键词:疫区流行性水样

孙会霞

(宜阳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宜阳 471600)

猪病毒性腹泻包括传染性肠胃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和猪轮状病毒(RTV)等由病毒引起的以水样腹泻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秋冬季多发。此类传染病虽然病原和流行规律不同,但其发病特征、防治措施极其相似,并且常呈混合感染,现将发病特征、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1 发病特征

1.1 传染性肠胃炎

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失水为特征。特别在寒冷季节,能迅速传染各种年龄的猪。10 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成猪几乎没有死亡。康复猪带毒可达10 w甚至100多天,在不良环境下重新排毒会导致新的传播。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为1~2月份。病毒传播可通过猪的直接接触。母猪乳汁可以排毒,并通过乳汁传播给哺乳仔猪,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

该病流行有3 种形式:流行性多见于新疫区;地方流行性多发生于疫区;周期性地方流行性在疫区。由于母猪具有免疫力,其初乳中的免疫抗体可为哺乳提供保护力,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但在断奶后又成易感猪。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全群。首先呕吐,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极度口渴,脱水,体质量迅速减轻,日龄越小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1.2 猪流行性腹泻

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小猪易患此病,哺乳仔猪死亡率50%~100%。其特征为呕吐,腹泻。病毒存于病猪的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交通工具及用具而传染。在寒冷的季节里对断奶前后的仔猪危害最大。

1.3 猪轮状病毒感染

病毒存于易感动物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在人和家畜之间可相互感染。在寒冷、潮湿、不良的卫生条件下,发病率高。病毒经口进入机体能抵抗蛋白分解酶和胃酸的作用,所以能顺利到达小肠,经胰蛋白酶激活而感染小肠绒毛顶部上皮,在其中增殖并使之发生变性、溶解或脱落,绒毛遂缩短变宽。隐窝细胞未及分化成熟就移向感染发病的绒毛上皮,并取代其位置,于是发生吸收不良。双糖特别是乳糖消化障碍,电解质从细胞外液转移至肠腔,从而导致水样腹泻。8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高,一般为50%-80%,若有大肠埃氏菌混合感染更严重。

2 防治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坚持自繁自养,减少疫病的传播。严禁从疫区引进猪种,猪场实行全进全出的原则,按时对猪舍进行严格消毒,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发病猪场最好全群淘汰,彻底清洁和消毒,空舍2~3个月,再引进健康猪。对发病的猪只,在隔离消毒的前提下,采取对症治疗。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使用,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用抗病毒药。

2.2 适时补料,增强仔猪体质

一般而言,仔猪4 日龄左右即可用仔猪料槽。放入5 g左右料粒,诱导接触饲料,使之舔食,及早开口食料,促使消化液分泌,在乳汁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仔猪健壮度、整齐度。

2.3 保证圈舍温度

新生仔猪适宜环境温度为35℃左右,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仔猪容易脱水,过低,可诱发腹泻。

2.4 保持圈舍干燥、保暖、通风

若潮湿、寒冷,提倡网上保育,这样容易实现保持猪体干燥、通风、保温等效果。如果地面保育仔猪,要保持干燥,勤垫圈、勤打扫,垫料用煤渣拌生石灰最好,吸附性强,保温效果好。

2.5 按照母猪饲喂高——低——高规程供给营养饲料

保持母猪奶水充足,满足仔猪舔食生长需要。一般来说,产前给母猪猪注射氨基比林20 ml,青霉素钾盐1 000 IU,可预防产后热病的发生。

2.6 转换饲料要有过渡期

一般保持在3~7 d 过程,防止突然变换饲料,破坏原有形成的消化分泌功能。

猜你喜欢

疫区流行性水样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流行性感冒
我国相关标准水样总α、总β放射性分析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平行水样分配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水样童年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