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引领智慧牧业新时代
2021-04-24张雯雯
本刊记者 张雯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发布,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农业试点。而神桥科技作为一家智慧农业创新型企业携多项全球领先的原创性技术成果应运而生,记者把镜头转向了北京神桥科技执行总裁刘瑞丽,为读者揭晓农牧物联网如何实现传统农牧业的改造和提升。
二月伊始,春寒料峭。伴随着沁人心脾的梅香,一位骨子里透着坚强、心底里充满善良的女性映入记者眼帘,让人一眼便记住她那恬静温婉的颜,与她的交谈也值得细细回味……
问:刘总,国家提倡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大数据在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如何呢?
答: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华民族领先了一大步,而中国工业没有跟上工业文明的步伐,整体落后了一两百年时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奋发图强,尤其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与世界是同步的,而且在应用层面还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实现了加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
从1G到4G,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的联接问题。而5G技术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工程,它开启了新的万物互联的时代,其协同机制、灵活的场景为数字化、智能化开创了无限可能。
数据是对过去和现在的记录,数据更是对未来的研判。未来的时代是属于数字化的,我们农牧企业要顺应大势,加大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投入,用数字化倒逼技术管理的提升,因为它是未来企业的必然选择,数字资产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核心战略,海量数据、算力、算法将成为企业新的核心能力。
我们不能仅仅将数字化与智能化当成是一种技术或者工具的应用,它代表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是适应现代海量、碎片化、实时性、多场景客户需求的价值创造与获取方式的革命,是农牧生产与品质生活的“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组织方式,甚至是新的生活方式。
基于5G 技术,计算的重心已慢慢转向AI,确确实实在农牧业高效生产和农牧品牌建设中创造了价值。联接和计算需要与行业进行深度结合,找到可以落地的场景,对准生产系统中的痛点,通过ICT 技术和行业知识的结合,快速创造价值。
问:互联网对于农牧业的改变大家已经看到并感受到了。目前物联网、数字农业,这些词汇频频出现,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答:本质区别:物联网的本质是感知与服务。互联网的本质是基于手机和PC的信息推送、共享。
数据区别:物联网的数据可交易,对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价值巨大。互联网信息会消失也会重造,对大数据和云计算价值有限。
传输区别:物联网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互联网把所有的可上网的电脑和机器连接到同一个网络上去。
使用技术区别:网页、APP、数据库,连接技术主要是互联网;RF、蓝牙、WIFI、数据库、总线技术,连接技术局域网或专用网多一点。
刘瑞丽北京神桥科技执行总裁硕士,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
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互联网是信息连接、虚拟连接,物联网是物物连接或者说设备、终端连接。互联网是虚拟互联,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的虚拟平台或社区连接人与人或人与服务。物联网是物物互联,用联网通信技术或互联网技术搭建物与物之间的系统或平台。比如,互联网典型有微信、微博、QQ、百度、网游;物联网典型有车联网(智慧公交、地铁等)、智慧城市、智慧电力等。
问:农牧物联网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呢?
答: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智能饲喂系统:在生猪饲养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智能精准湿食饲喂、自动化精准喂药和个体精准感知追踪等,并能够及时发现猪病并进行报警,避免相关经济损失。自动化精准饲喂通过RFID实现对个体的跟踪,利用专利量筒投料技术实现精确到克的投料,并根据当前进食猪的体质量、日龄等数据,根据大数据算法获得的科学饲喂决策进行智能饲喂。干料在进入料槽时自动按比例加水混合为湿料,改善了饲料适口性,从根本上解决了规模养殖中无法使用湿食饲喂的技术难题。自动测重等感知模块可以在猪进食时实时采集相关的生理数据并上传给服务器。系统还会记录进食异常的猪并标定和报警,在标定某头猪患病时,会在其进食时自动喂药,避免了大范围滥用药物。
规模化养殖场专用分布式物联网网关及中间件:为解决大规模养殖场场舍内大量的智能感知终端及饲喂设备的网络接入问题,降低服务器并发访问压力,结合国际最新的“边缘计算”思想,开发了规模化养殖场专用物联网网关,并基于网关设备构建了数据采集及分发中间件。
智能化养殖场专用便携及固定式环境检测与控制设备:为解决大规模养殖场内环境的监测和控制需求,研发首创了拥有氨气、硫化氢、粉尘等多达9 种检测数据的环境监测设备,设备包括便携式手持设备和固定式设备。其中手持设备既可用于养殖户的日常化检测,也可用于政府对养殖场进行检查时的使用。固定设备可安装在规模化养殖场内,对环境条件进行智能化预警及改善控制。
节能型多功能动物幼仔保育物联网终端:该终端用于解决目前初生仔猪健康指标差、存活率低、现有灯箱式保温箱或地热式保温毯能耗过大、加热不均匀、保育效果差等问题。终端采用保育箱原理设计,通过单片机控制碳纤维加热模组自动根据仔猪日龄对温度进行智能调整,并通过自动清除粪便、智能换气和保湿、自动消毒等装置,实现保育环境的最优化。
多功能电子料瓢:该设备能够显著降低养殖户在饲喂时的劳动量,并解决目前国内外大量养殖户尤其是小养殖户难以准确把握喂食量从而难以实现科学定量饲喂的难题。料瓢在技术上克服了手握式称量的准确性问题,从设计上做到了防潮、防水、防灰,确保了产品质量,把便利带给每一个养殖户。
生猪养殖大数据云: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关联分析、回归分析和异常检测等算法,挖掘养殖数据。针对企业应用和政务需求分为企业级和政府级两大平台。企业级平台对企业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提供供应链及资源配置建议。政府级平台对行业整体大数据进行分析,以利于行业管理。
环境控制系统:对养殖设备如升温降温设备、饮线、料线、电路等是否正常的检测、报警和自动控制。养殖中的数据(温度、湿度、氨气、二氧化碳、粉尘、饮水量、吃料量等)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养殖管理员,数据还可以及时分享给需要的人,数据储存时间长(目前是一个月),便于后期查看,可以根据设定指标分析判断鸡舍状况。
问:物联网将给饲料兽药企业带来哪些变化?
答:一是营销方式的变化。农牧物联网应该以大农牧大服务为初心,以建立大数据大平台为目标,建立全渠道客户中心,对线上线下全渠道的会员数据库整合融通。针对客户的行为特征、来源、分布、基于区块链溯源的信息等,综合为客户精准画像,为后续的客户服务和精准营销做准备。可以在全国设立物联网县级运营商为服务站点,为养殖户提供各项便捷服务(疫病监测、防疫、消杀)及数据共享产生的衍生服务(保险、贷款、供应链金融、区域疫病分析、食品安全追溯等)。提高养殖户效率,减低生产成本,减少损失,提高食品安全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二是疾病诊断的变化。5G 到来,视频诊断必将实现远程诊断,养殖场可以请全国知名专家来诊断,复杂问题也可以多名专家会诊。
问:刘总对未来农牧物联网发展有哪些期许?
答:2000 年我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是农牧行业的一名老兵,在20 年的时间里面对行业各个环节的痛点需求都十分了解,处于行业金字塔底层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和经销商是非常辛苦不易的,他们受到行情影响、疫情损失,缺乏专业知识,没有资金改善养殖设备,对必须物资采购缺乏比价能力和品控,不仅采购成本高还容易买到假货,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如何让他们提高工作效益,减少劳动量,对疫病有预警机制,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进行设备升级,并且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集采集配,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视频诊断得到专业技术服务,通过第三方服务得到消杀、防疫等配套服务,是我精进不休的动力,也是我孜孜不怠的追求。数智化转型和品牌战略是涉及企业战略、组织、人才的一场系统变革,在物联网大时代,我也在此呼吁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推动行业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