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患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风险的影响

2021-01-06河南省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451100马瑞景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医护股骨下肢

河南省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451100)马瑞景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骨伤科疾病,随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因老年群体多伴有骨质疏松症,轻微外力便可导致骨折发生[1]。临床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但由于老年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术后易导致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发生[2]。因此术后临床应予以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重点照护。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将患者、护士、医生三者紧密联系,共同协商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健康护理指导。本研究选取我院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旨在探究医护患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我院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两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62~84岁,平均(73.25±3.31)岁;体质量指数:18.4~27.4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65±1.22)kg/m2;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61~85岁,平均(74.02±3.36)岁;体质量指数:18.9~27.6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73±1.04)kg/m2。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体检、X线片、MRI、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年龄≥60岁;新鲜骨折;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疾病;合并肝、心、肾功能不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认知障碍;痴呆。

1.3 方法 均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1.3.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若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主治医师。②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DVT预防目的及方法,并口头进行健康宣教。③指导下肢肢体功能锻炼。④出院时嘱定期复查。⑤电话随访,1月/次。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医护患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护理干预:(1)建立管理小组,它由2名康复效果理想的患者(志愿者),2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主管,1名主治医师组成,并进行明确分工,由主治医师对入院当天、术前1d、术后当天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与评估,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服药史、手术史、过敏史、合并疾病、对DVT认知程度及预防要求,并依照评估数据,由责任护士一对一讲解DVT相关知识及预防方法。(2)院内护理干预措施:①术前:责任护士与护士主管每天交班前一同浏览病人病历,查看每位患者病情、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凝血相关指标等,向患者发放下肢抬高运动及相关内容的分解图,护士主管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相关疾病术后护理手册,责任护士依照手术内容对患者一对一讲解,并现场演示,邀请志愿者现身说法,以提高其术后治疗信心;②术后:由护士主管与主治医生查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与DVT风险评估,术后1d由责任护士应用Autar量表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分,低风险:分值<15分,评估频次1次/周;高风险:分值≥15分,评估频次1次/3d;③DVT预防:对于低风险患者术后以软枕将患肢垫高,按摩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并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苍白、厥冷、麻木、感觉减退等情况,并及时记录,若出现特殊情况,及时上报于主治医师,对于高风险患者,遵医嘱皮下注射速碧林4100IU;④功能锻炼:术后2d内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下肢抬高运动,发放《功能锻炼记录单》,内容包括:活动后自我感受、活动频次、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嘱患者每次完成后于记录单详细记录,同时鼓励其坚持运动。(3)出院时:管理小组相互配合,依照患者下肢胀痛程度、凝血相关指标、康复效果等情况,制定院外康复护理计划及随访计划,并编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出院护理手册》发放至患者及其家属手中,内容包括:并发症预防、日常生活、运动、心理、饮食指导等;电话随访:第1个月电话随访频次1次/周,第2个月开始1次/月;家访1次/月。两组持续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干预1个月后下肢DVT风险发生率。②以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估两组干预后1个月护理满意度,分为病情告及时性、病情处理及时性、服务、工作态度4个维度,每个维度30分,共120分,非常满意:分值>100分;满意:70分~100分;不满意:分值<70分,将满意、非常满意计入护理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DVT风险发生率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下肢DVT风险发生1例,发生率为2.04%(1/49);对照组下肢DVT风险发生11例,发生率为22.45%(11/49);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DVT风险发生率明显降低(χ2=9.496,P=0.002)。

2.2 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1个月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5.51%(37/49)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6%(48/49)明显升高(P<0.05)。

3 讨论

由于老年群体各项生理机能退化,随着年龄增长,其骨脆性亦随之增加,极易引发代谢性骨病变,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群体[3]。临床针对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虽具一定疗效,但因对机体造成二次创伤,易导致老年患者凝血、抗凝系统失衡,进而诱发DVT,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因此,术后予以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对降低DVT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护理模式多是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护理干预,缺乏系统化、人性化,不利于确保护理效果。医护患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是通过团队协作方式,为患者提供护理、诊疗、康复一体化的专业服务[4]。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下肢DVT风险发生率,经对比发现,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下肢DVT风险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的22.45%,护理满意度97.96%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由此可见,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医护患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原因分析为通过管理小组相互配合,术前由康复效果理想的患者现身说法,提高其术后治疗信心,入院时对患者全面评估,针对性讲解相关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下肢DVT的认知,干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不间断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进而能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此外在出院时给患者制定详细、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及随访计划,使患者心理上获得较高的满足感,从而能有效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医护患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医护股骨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