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学习过程之创作心得
2021-01-06陈成
陈 成
(景德镇市珠山昌锦书画院,景德镇市,333000)
0 前言
作者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中国画,是美术学其中的一类,似乎听起来和陶瓷毫无联系,但是又是紧密相关,因为陶瓷绘画离不开美术学的基础,把美术基础打扎实了,陶瓷绘画也就相对容易些。毕业后我选择了从事陶瓷行业,刚入门觉得陶瓷是那么的深不可测,想出一件好的陶瓷作品需要经历72道工序,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错一步,步步错。所以为什么叫世界之都,就是这个道理。陶瓷给与我的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是生命里的一团火焰,只有爱陶瓷到骨子里,才知道陶瓷带给我的是无穷的精神上的享受。
1 陶瓷的分类
陶瓷种类繁多,分为釉上瓷,釉中瓷和釉下瓷。我简单说说他们的定义吧。釉上瓷是指在已烧成的瓷器的釉面上用彩料绘画,颜料是用乳香油调制粉末状颜料调和制成,然后用樟脑油稀释进行绘画,最后放进烤花炉600至800度之间进行二次焙烧而成,优点是用手触摸有立体质感,装饰感强,色彩艳丽,一般用于瓷板和瓷瓶作为观赏之处;不足的是容易腐蚀和褪色。釉上彩有五彩,粉彩,珐琅彩等。釉中彩是釉下颜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所覆盖,烧制成瓷后用手触摸是平滑之感,颜料不直接接触,所以一般用于餐具,茶具,是非常安全可靠的。最后说下釉下彩了,釉下五彩是湖南省醴陵市首创于清末的传统名瓷,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釉下彩是在生坯和素烧坯上加彩,罩釉,经过1340度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色料完全渗透于坯釉之中,色彩光润,比触感强,无铅无毒;但是由于高温的条件,很多颜色难以掌握,适应的颜料不多;釉下彩主要有刻划花,玲珑,青花,五彩等。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不含铅毒,在高温1350—1400度烧炼,色料品种繁多,色彩浓而不俗,淡而有神。青花瓷早在唐代就开始发展,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的瓷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釉下青花釉里红,是釉下比较经典的代表作,是我国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也叫“青花加紫”,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所以叫“釉里红”。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釉里红以铜红料为呈色剂,铜红釉在烧造技术上难度很大,正常显色不仅与彩料中的铜含量和基釉的成分有关,并且对烧造的气氛和窑温的要求都十分敏感,配方和烧成条件的任何细小变化都会导致色调不正,因此发色纯正的釉里红瓷在元代很少见,大多是灰红色,窑炉中火候不到,也会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稍过,铜离子便会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褪色,使得纹饰不连贯,影响整个画面的呈现。釉里红和青花在一起组合,是景德镇人一项非常成功的创作,但是烧制出的成品合格率较低,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没有现代的专利制度,烧窑技术与釉里红的配方十分保守,不肯相传,最多也是小范围的告知,所以一直产量非常低,因此青花釉里红也是物以稀为贵,组合在一起能有好的花色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烧制出一件好的青花釉里红也是堪称艺术精品。
2 陶瓷的创作过程
以上是作者对陶瓷比较皮毛的理解,再来说说作者第一次接触陶瓷的情景,在省陶瓷研究所里面的作坊,作坊的环境比较杂乱,每个陶瓷工作者都是不拘小节,身上全是脏兮兮的,但是脸上开心的笑容却藏不住,每个人的眼里都只有自己的作品。第一件陶瓷作品画的是琵琶和鸟,琵琶是在釉中用花芯黄和中国红两种颜料晕染而成,叶子用翠绿和浅绿通过写意画的手法绘制,笔肚翠绿,笔尖浅绿,成虚实关系;鸟的题材选用的是八哥,每根羽毛都是用勾线笔沾青花颜料一根一根的勾勒出来,呈现工兼写的手法,感觉手法和在宣纸上画的国画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这也是陶瓷的魅力所在,可以把画面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釉中青花没烧制之前成蓝黑色,烧制后成很透亮的蓝色。
釉下作画就是在坯上绘画,坯上吸水量比较大,毛笔需要多沾点水,一笔下去颜料和水迅速被吸干,适合画青花“混水”。“混水”是景德镇青花彩绘工艺的一门独特的技法,将回青色和石青色两种不同的青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出中青和上青,分别用于设色与混水,从而达到很好的效果。“中青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清亮。”设色与混水对应画与染,即现代青花彩绘的勾线与混水。混水有专门用的“鸡头笔”,形状似鸡头,笔肚子大,蓄水多,笔锋短而尖,偏向一侧,当斜握笔杆时,正好笔锋下垂,便于引水流向。我混水的技巧是:准备两个干净的碗,一碗是用浓茶叶水泡的青花料,时间要泡的长一些,一碗是淡点的青花料,每次画的时候都要拿笔多搅动,因为青花料容易沉淀,将混水笔浸入浓的料中,蘸料水提起,笔尖沾淡墨,待笔中料水下滴时开始渲染填色,落笔要轻,笔中含水量减少,水流较慢时,手指可以在笔杆开叉处加压,使料水不断下注,笔锋就会不停的引料水下注,手笔一定要将积料的料水吸尽,做到一气呵成,不能重复填料,这样笔尖画出来的是淡色,后面逐渐变浓,整体效果非常有层次感。 再来说说釉下青花山水,它始于元代中晚期,当时已经非常成熟了,主要以纹饰为主。比较典型的就是“鬼谷子下山”青花罐,描述的是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画面运用的是国画的画法,第一层颈部运用的是纹饰水波纹,二层肩部缠枝牡丹,三层也是最中心的位置,是画了“鬼谷子”下山的情景,四层是莲瓣纹。山水起到衬托人物的作用,整个纹饰都是围绕“鬼谷子”,其他都是衬托。“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画中的树,石头,芭蕉,远山起到衬托人物主角,不同空间的人物,用连环画的结构展现出来,萧何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韩信急于负气出走的落寞心理,艄公不急不慢悠闲的心态都表现的细腻传神。明代的早期,中期,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以御窑厂为中心,主要以庭院湖石居多,画法舒朗清新,用笔纤细,反映了江南特有的景色,画面变化性小,笔法采用小笔描绘,严谨工整,这也是官画的一大特点。
这几年练习釉上也练的比较多,刚开始练的是花鸟的工笔线条,和釉下的工笔线条完全不一样,釉上线条更加的严谨一些;花,叶子,树干的线条表现手法都不一样,要细腻和顿挫相结合,釉上的颜色也相对更加的丰富,稳定性比较强。
经过一系列的尝试,最后我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把釉上和釉下做了一个结合,也叫“斗彩”。题材我选用的是绣球花,名“飞砣”,是吉祥之物。釉中采用国画的手法画绣球的叶子,釉上用工笔的手法勾勒绣球花的花瓣,花瓣要平涂玻璃白,这样不仅在颜色上丰富,在技法上和视觉上也有强烈的冲击效果,用手去触摸,叶子是沉入釉里,花朵是立体的,既有国画写意的随性之感,又有工笔的细腻之情。宋代诗人朱辅《溪蛮丛笑》中记载:“土俗岁极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栗往来抛接”。宋代诗人张炎《玉蝴蝶》写道:“留得一团和气,此花开尽,春以圆规。”元代诗人张昱写道:“绣球春晚欲生寒,满树玲珑雪未干。落遍杨花浑不觉,飞来蝴蝶忽成团。”“红花黄花都是花,春芽绿芽都是芽,花开叶茂待出嫁,情系绣球落谁家。”以上都是对绣球的喜爱之情。为了画绣球,我在自家的院子里也种满了绣球花,为了就是画好它;每个时间段的绣球都是不一样的,上午的绣球是含着露珠绽放,颜色格外鲜艳,到了中午是开的最茂盛的,有玫红色的,紫色的,蓝色的,粉色的;每个颜色给予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玫红色热情,紫色温柔,蓝色幽静,粉色活泼;在陶瓷上都可以把每个颜色的绣球花表现出来,如果不参与绣球的整个生长过程,不用心去体会绣球的美感,是画不好绣球花的,所以说出一幅好的陶瓷题材作品,注入的是画者的心血,是历史的见证。在泰国当地的居民将绣球视为佛的替身,有驱邪健体的功效。绣球还可以作为年轻人的定情信物,爱情坚定不移。
3 总结
综上所述,都是我对陶瓷知识一些浅薄的认识,陶瓷之路还要继续去探索,去创新。相信这个千年瓷都将会越演越烈,它承载的是每个景德镇人的热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