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2021-01-06闫晓云
耿 帅 闫晓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 呼和浩特 010018)
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作为改善城市社区居民生活、提供重要公共服务的一项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和城市民生文化工程,承担着城市生态环保、休闲文化游憩、景观环境营造、文化艺术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防洪避险等多种重要功能,是加快实现全面深入建成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促进两型和谐社会体系建设的重要有效载体。
1 新时期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布局整体性
在当前新形势下城市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遵循整体性设计原则,在进行施工项目建设前一定先要对设计所在城市景观进行市场调研,要根据整个城市的景观整体性和建筑结构布局、文化景观特点以及城市自然文化景观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与现代城市融为一体,并且设计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人们的各种更多文化需求。因此要注重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整体性。
1.2 园林景观多样性
众所周知,园林工程投资项目建设具有多样性的技术特点,即长期持续施工周期长、包含施工技术多、影响环境因素复杂等多种特点。在实际设计中,施工单位根据社区园林景观的整体功能结构特点、整体设计技术要求以及实际使用情况,对整体施工设计方案不断完善,将社区园林景观设计打造与社区保护自然环境有效有机融合,保证园林景观设计打造的社区整体景观效果,打造出一个令社区居民放心满意的社区园林景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感。
1.3 景观突出个性化
千篇一律设计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方案设计者最厌恶的,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制作过程中,就需要严格遵循一种个性化的设计原则,与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紧密结合,设计创造出一种具有充分符合当地历史城市文化特色的、个性化的城市园林景观。施工单位一定要充分运用多种建筑工艺技术方法,设计更多的具有国际性的中国特色城市园林,并且努力使其与国际城市园林设计风格相互融合[1]。
2 城市园林绿化关键技术
2.1 规划设计技术
规划设计主要技术包括:①生态规划设计。绿地区域生态系统设计可以促使一个城市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调整城市物流、信息流等的一个良性循环,使城市绿地与其他城市区域生态系统要素利用功能相互耦合更为密切、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管理运行更加高效和谐。②绿地区域生态设计。21世纪中国城市园林区域绿化设计,要充分突出城市区域绿化特征,强调不断改善城市生物性和多样性及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园林区域绿地社会、经济、环境和城市空间功能发展的有机协调结合,绿地园林规划设计要充分符合城市生态性、生物性和多样性、休闲性、人居性、环境舒适性和土地可以再持续资源利用性,要逐步扩大覆盖到整个城市园林区域绿地范围,建立城郊生态结合、城乡生态一体化的城市绿地园林生态系统。③注重文化景观设计。通过推进城市绿地和动植物与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有效结合,实现我国城市生态总体形象的生态整合、塑造和形象强化,建设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特色生态城市;④开展科学城市艺术设计。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始终和建筑艺术互相结合,相互影响[2]。
2.2 植物造景技术
城市的园林建筑绿化中,动植物的直接作用关系,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设施品质和城市园林造景技术水平。植物群体造景艺术,是一个建设天然园林景观绿地的基础美术手段,它充分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天然素材,采用不同美术设计专业手段,充分发挥野生植物的天然形态、线条、质地、颜色等不同艺术之美,来加以创造理想的在自然风光植物中的群落环境景观,自然植物群造景艺术,不仅要全面了解各种野生植物的天然常绿植物特征、生理上的生态变化习性、植物群的合理配置,而且还要充分注意利用美术设计专业手段,加以科学合理的景观布置和合理设景,使自然植物群落发挥其所具有的表现自然空间、创造自然景观、分割自然空间、改变天然地貌、衬托天然景观、创造天然意境等的美学功能。植物环境造景以符合当地气候特点的植物为设计前提,通过逐步推广引进了更多适应当地城市气候变迁环境特征的优秀城市景观植物树种,充分反映并展示了城市景观植物群的形态美与群体美,有效利用城市景观植物的芳香化、美化以及发挥净化环境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城市园林建设与绿地资源整合利用的效果[3]。
3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注重的问题
3.1 人文观
3.1.1 功能与应用需求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功能虽然具有多元化的属性,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好建设城市、为城区居民生活提供良好休息空间,减灾避灾、改善居民投资创业环境、促进城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等重要作用,但如何改善一个城市园林生态环境仍然是城市园林绿化首要功能,这些也是园林规划设计首先我们应该慎重考虑的。绿地系统已由城市公共绿地、住宅使用绿地、交通使用绿地、防护使用绿地及事业单位使用绿地等部分组成,它们所需要发挥的使用功能又具有一定的区别,应根据其具体使用功能特点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以充分满足现代人们的不同需求[4]。
3.1.2 美观舒适
园林设计必须要把建造一种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前提条件,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在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与造园美学追求之间找到了融合之处,从而提高园林造景传承和创造美学特征的标准,使园林景观所具备的自然环境、社会功能、人类审美特征,可以同时适应人类心灵健康和生理舒适度方面提出的审美需求[5]。
3.2 生态观
3.2.1 绿地数量与质量并重
绿地数量和品质并重。适宜的城市绿地环境指标要求,是如何确定一个城市健康的最低环境条件,是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推动因素。而绿地能量指数则是泛指一个园林中植物根茎叶所可以占有的绿地空间大小与体积,以及由此所不断产生的各种能量相互交换,它们是一种绿地园林中植物形态种类和植物数量的完美组合,是一种评价公园绿地整体生态环境功能的关键指数。建设城市绿地应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参考先进发达国家和本地区的发展经验,把人均城市绿地面积等重要指标结合城市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同时不断提高城市绿地工程建设技术质量,把绿地质量、绿地合理布局、绿地生态稳定性、绿地抗逆性、动物种生态多样性、地方性及自我保护维持性等机制,很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减少环境污染、清新城市空气的重要功能[6]。
3.3 民族文化观
从持续继承弘扬传统中国园林文化精华、推进园林模式创新的战略角度,以及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园林生态保护功能等,都必须充分考虑将民族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相互融合和应用,在景观设计时,考虑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对相关的历史内容进行了解之后,深度的挖掘和创作,从而更好的表达文化的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是景观创作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源泉。比如,建筑中的流水小桥小亭流水、桃红柳绿等以及田园生活情趣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文化的象征和代表,但是不同的历史背景所代表的文化象征也不相同,要综合考虑,结合景观设计的实际情况,熟知当地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精心创造,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艺术杰作。
4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
4.1 遵循绿地数量和质量原则
想要有效确保城市健康发展,最基本的一个前提就是制定适宜的城市绿地环境指标,这也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考虑因素。其实所谓绿地植物数量评价,就是绿地主要植物种类和绿地数量两者的有机结合,主要目的是对绿地具有生态性和功能性的指标数量进行综合衡量。因此,城市须针对实际建设情况,充分借鉴我国其他地区的宝贵建设经验,不断提升城市绿地工程建设的技术质量,将城市绿地建设数量以及园林布局方式还有环境稳定性,以及园林植物的可抗逆性等因素进行巧妙结合,使其最终能够将城市园林环境美化改造城市的重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进一步起到有效净化城市空气,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4.2 功能方面的创新
由于园林绿化功能方面具有多元属性,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对于创建美好城市,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环境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绿地系统由公共和住宅以及交通还有防护和单位等绿地组成,其所发挥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针对实际的作用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使人们的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例如,公园属于人们休息的地方,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人们休闲放松以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并且还要提供能够遮阳以及避雨的地方,应该安置椅子,给人们提供休息的地方,还要设计景观,以供人们游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置一些体育以及娱乐设施。而居民区以及单位在绿化方面应该针对实际地形,以及四周建筑的特色,朝着高水平的园林化方向发展。
4.3 城市园林规划趋向生态化
未来我国城市园林草地绿化建筑设计行业方面也需要更加重视生态化,把园林生态美以及文化价值,由完成形式统一转变为完成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完美统一,这必然也是未来我国城市园林草地绿化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对于园林生态以及园林可持续发展,既要给予我们应有的高度重视,还要充分尊重其具有地域性以及历史文化性的特点,使其在园林景观的生态作用,以及文化审美价值方面都能得到较大提升。想要能够让整个园林景观更加符合生态化目标,就要和自然生态设计相互的结合,并且对于整个设计者的理念也需要适当的结合进行文化创新,进而能够形成一套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完全可以遵循自然生态设计原则对整个园林城市环境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让生态园林成为一个自然有机体。
5 结语
综上所述,创建园林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园林生态规划、人性化的设计、绿化树种配置以及植被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都需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准,以便更好地与国际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