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经济稳中有进新动能发展亮点频现
——2020 年上海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报告
2021-01-06沈正希
□ 沈正希
2020 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上海市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促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服务业生产经营在年初大幅下滑后,二季度开始实现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新动能表现活跃,全年呈稳定恢复态势。
|全年规上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
(一)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
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逐季回升。2020 年,上海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①本文中,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等国民经济行业。(下文简称“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4653.14 亿元,比上年增长1.1%,服务业经济运行逐步进入恢复增长期。
(二)九大行业门类营业收入“三增六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拉动力最强
分行业看,2020 年,规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1%)三大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余行业门类均同比下降。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最高,是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最主要因素。
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跑规上服务业。2020 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707.42 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9 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整个规上服务业增长的最重要引擎。分行业大类看,以互联网平台企业为主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势头最为强劲,行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3.3%;以芯片、软件研发企业为主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2.2%。
2.新业态、新动能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持续增长。2020 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87.96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 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车研发、智能终端研发等新业态、新动能发展势头良好,共同推动行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2020 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328.37 亿元,比上年增长3.1%,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 个百分点,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32.7%。
受国际货运市场高运价推动,以国际货代为主的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45.89 亿元,比上年增长28.3%;高运价同样也影响了水上运输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72.28 亿元,增长5.6%。受疫情影响,出行受限,航空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900.03 亿元,比上年下降40.9%;铁路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1040.74 亿元,下降19.4%。疫情期间快递需求增长较快,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715.85 亿元,增长15.2%。
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复苏缓慢。2020 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873.48 亿元,比上年下降11.1%,下拉规上服务业增速3.2 个百分点,是影响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回升最严重的行业门类。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包括旅游、人力资源、会展、广告、总部管理等行业,其运行受疫情影响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下滑最严重的莫过于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行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52.1%。
|全年规上服务业发展特点
(一)线下服务向线上转移成为新趋势
在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线上服务“零接触”的优势使得部分传统服务业行业逐步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如,传统的线下教育受疫情影响较大,各大线下教育培训企业全年营业收入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反观在线培训机构则逆势而起,业务大幅扩张。2020 年,上海市在线教育平台交易额117.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除此之外,远程办公、在线问诊、APP 健身、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也不断涌现,在线新经济已成为化危为机、突围疫情封锁、快速复工复产的重要支撑,成为经济社会有序运转的有效载体。
(二)郊区服务业复苏快于中心城区
从各区2020 年服务业发展特点来看,郊区凭借产业后发潜力大、发展空间广等优势,吸引了一批“互联网+”企业和高技术研发企业落地。如,青浦区上年新成立的海思技术主要为华为研发麒麟芯片,年内营业收入成倍增长,推动该区营业收入增速居全市首位;宝山区主营微信营销的“微盟”和主营在线教育的“掌门1 对1”均表现十分抢眼;嘉定区则主要依托新能源车研发企业“蔚来汽车”的快速发展也保持了两位数的营业收入增速。
中心城区服务业结构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并集中了市内几大航空公司及铁路局集团,全年受疫情影响显著。其中,长宁区的“携程系”旅行社和东航、上航和春秋三大航空客运公司受国际疫情蔓延影响,业务量均大幅下降;静安区则由于铁路局集团占比较大,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下降严重。上述两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位列中心城区末两位,是下拉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的主要两个区。
(三)重点企业仍是拉动上海市服务业增长的主引擎
2020 年,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量前十家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078.69 亿元,比上年增长67.0%,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3.6 个百分点。十家企业中,有六家为“互联网+”、芯片研发、新能源车研发等新动能、新业态企业。从控股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仅一家,其余均为私人控股或港澳台商控股,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凸显了上海市的营商环境的日趋成熟。
|与全国及部分省市比较
(一)营业收入总量居全国第二,增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0 年,上海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比重达14.3%,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 个百分点。横向比较看,上海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北京(-0.5%),低于浙江(10.8%)、安徽(6.8%)、江苏(4.8%)、广东(1.5%)。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总量居全国首位
2020 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总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的比重达15.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 个百分点,低于浙江和安徽,高于江苏、广东和北京(表1)。增速较低的省市多为铁路和航空运输业集中省市,受疫情冲击较大。
(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0 年,上海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略高于北京,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的比重达20.7%;降幅略低于北京,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1)。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旅游、广告、会展等行业复苏缓慢是该行业仍处于下降通道省市的共同特点。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不及北京总量的一半
2020 年,上海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居全国第四,不及北京总量的一半。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 个百分点,高于江苏、广东、安徽,低于浙江、北京(表1)。该行业无论在全国还是在各主要省市都是推动规上服务业快速复苏的最重要动力。
|当前上海市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头部企业对服务业拉动作用较弱
2020 年,上海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中,营业收入前100 家企业合计营业收入13183.50 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8.0%。而浙江营业收入前100家企业合计营业收入增长21.4%,占浙江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54.2%。浙江的“阿里系”、北京的“头条系”和广东的“腾讯系”企业对其省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拉动效应均十分显著。缺少具有引领策源作用和指数级增长潜力的创新型服务业企业,是制约上海市服务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关键瓶颈。
(二)服务业新动能、新业态规模占比不及国内重点省市
就全国及各主要省市规上服务业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与数字经济、线上服务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推动服务业复苏的主要动力,但对标国内重点省市,上海市该行业无论从总量和占比来看均小于北京、广东和浙江,增速也仅略高于广东。
(三)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显著
2020 年,虽然上海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已实现正增长,但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仍不容乐观,占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超3/4 的小微企业,其营业收入合计占比不到三成,比上年下降5.0%,其中微型企业下降17.1%。企业用工方面,2020 年末,规上服务业小微企业用工人数比上年下降12.9%,降幅高于全市9.4 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下降47.1%。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经营难、用工难的困境凸显。
|相关建议
(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上海市服务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吸引跨国公司亚太总部和全球总部落户同时,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优化综合服务环境,实施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破除制约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打造更多千亿级龙头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和高成长型“瞪羚”企业。
(二)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促进在线新经济进一步发展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互联网与国民经济各行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围绕产业数字化,聚焦线上平台、特色电商、网络视听等重点领域,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生代互联网企业集群,发挥互联网中小企业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的特点,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重构。
(三)继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为扶持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上海市积极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助力“六稳”“六保”大局。2020 年,上海市小微企业税费合计②本文中税费合计指企业财务状况表中“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和“应交增值税”的合计数。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例由上年的3.9%下降到3.7%,企业税费负担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的抗压能力较弱,劳动成本增加、融资困难且成本高等问题仍是制约小微企业复苏的难点和痛点。建议借鉴浙江正在推进的“三师助企,无微不至”行动(“三师”指律师、会计师和税务师),为小微企业开展法律咨询、税务指导、代理记账等方面的服务,助力企业化危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