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肾移植患者麻醉复苏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管理

2021-01-06何素德李佳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1期
关键词:医嘱苏醒导管

何素德,李佳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0 引言

肾移植(renal transplantation)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移植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肾源数量的增多,异体肾移植手术量逐渐增多。但目前肾移植术后患者以转回监护病房进行监护治疗为主,转入麻醉复苏室进行复苏的患者病例较为少见,若在麻醉复苏期,对肾移植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不到位,将危及到患者的安全及康复,为积累肾移植麻醉复苏经验、提高护理质量,现将肾移植患者麻醉复苏的临床观察、安全监测及护理管理内容[1-2]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全身麻醉下行异体肾移植术并带气管导管辅助呼吸转入麻醉复苏室的17例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排除已经在手术间恢复自主呼吸、并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3例,患者麻醉ASA分级均为IV级,现将符合标准的17例患者复苏期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

2 临床监测观察

2.1 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

2.1.1 呼吸监测

呼吸是全身麻醉术后病人的重要监测指标[3],患者转入PACU后,应充分了解患者术前、术中各种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根据患者病情、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及呼吸深浅度的变化,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来维持呼吸道的气体交换。通过听诊判断气管导管位置是否偏移,注意观察气管导管固定是否妥善,防止管道偏移及脱出,并及时清理呼吸道,防止气道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复苏期间应时刻关注患者呼吸形态、潮气量、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结果及医嘱调节呼吸机参数。

2.1.2 血流动力学监测

移植患者术前基础心功能较差,术中使用利尿、脱水类药物,持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定,对患者的病情、容量监测有重要意义,早期监测到患者的病情、容量变化,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通过有创、无创血压监测方式,可掌握患者循环系统的变化,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可评估患者左心前负荷及静脉回心血量[4]。患者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的控制应按手术医师要求控制。复苏期血压过低,可影响移植肾血供,将严重影响移植肾功能;原则上无特殊交班情况,患者复苏期血压应尽量将血压控制高于术前基础血压,以利于肾灌注,适时遵医嘱静注多巴胺以增加肾血流,但患者血压过高,可增加患者心血管意外发生及术口出血的风险,应遵医嘱进行合理的血压调节控制,中心静脉压无特殊要求者,以维持在10-15mm Hg范围[5]。

2.1.3 心电监测

手术后心律失常可发生在任何阶段,复苏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了解患者基础的心脏节律、心率变化情况。如患者在复苏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等情况都是较为多见的情况。

2.1.4 体温监测

患者入室应常规监测患者体温情况,严密监测患者术后体温变化,患者术中由于手术术野长时间暴露、输注大量液体,可至患者复苏期体温过低,导致麻醉药物作用时长延迟,以至于患者苏醒延迟。术后寒战,可增加氧的消耗,也会加剧患者疼痛。

2.2 疼痛及意识状态观察

由于术中脏器牵拉、术口疼痛刺激,可导致患者术后疼痛不适,术后疼痛刺激将影响患者呼吸、心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应适机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或未苏醒前给予超前镇痛。麻醉药物的残留或内环境变化可导致体内酸碱值变化,使患者苏醒延迟,应适时唤醒患者,对患者进行苏醒评估,对苏醒情况较差患者,应予血气分析,了解电解质、内环境情况。

2.3 尿量监测

患者术后在移植肾循环建立完成后,使用了利尿、脱水药物,术中及术后应密切观察尿量变化,准确记录患者尿量,如遇患者尿量偏少或无尿,或尿管颜色有变化,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4 导管及术口观察

妥善固定各类管道、保持管路通畅,注意观察个管道位置、刻度颜色以及引流量变化。患者转入复苏室时,应记录入室引流液颜色、量,触诊患者腹部,观察腹部手术切口,判断有无腹腔内出血。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医师,予对症处理。

2.5 排斥反应监测

复苏期出现的排斥反应为超急性排斥反应,常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肾区疼痛、血压升高、肌酐升高、寒战、高热[6]。但由于患者术后肾区疼痛、血压升高及寒战均有可能是术后镇痛不足、保温欠缺导致,无法明确判断是否为排除反应所致,患者有类似显现,应报告术者,由手术医师进行评估、鉴别。

2.6 其他

患者复苏期间,做好皮肤观察及体位制动,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导致压疮。移动患者时,避免患者动作躁动剧烈、复苏期尽量采取平卧,避免移植肾收到移位、扭转,导致术后肾区出血,移植肾失活。

3 护理管理

3.1 交接护理

患者转入复苏室,应对患者术前重要病史、重要的内科合并症及其处理、困难气道、术中输血输液、特殊用药、对特殊外科情况观察、引流量等内容进行交接班。

3.2 基础护理

对所有的入室患者均按重症护理级别进行护理,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进行床旁监护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体温监测、无创血压、直接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监测,并遵医嘱予动脉血气分析。原则上,对肾移植术后复苏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洗手消毒,尽量由同一名护理人员进行专人护理,避免多人接触患者。

3.3 气道护理管理

苏醒和恢复早期应监测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对气道分泌物较多患者应予纯氧2分钟后,进行气管导管内吸痰,并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膨肺,必要时可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及动脉血气分析监测。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经医生评定后,清理呼吸道,遵医嘱拔除气管导管后,予患者吸氧,期间观察患者呼吸,预防呼吸道不通畅导致的通气不足[7]。

3.4 体温护理

对低体温患者应立即采取主动升温措施,进行输液加温、体外加温治疗,可适时遵医嘱使用曲马多等相关药物进行处理术后寒战,但应注意观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意识抑制等副作用。

3.5 管道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患者活动时管道打折、堵塞、脱出,保持管道标签清晰,将引流袋放置于便于观察处,对有特殊放置要求的管路应及时在护理交接单进行记录。

3.6 舒适度护理

复苏期未清醒患者,应进行合理约束,预防患者坠床、拔管。协助患者翻身。对疼痛患者应及时遵医嘱用药进行镇痛处理。术后呕吐是常见的并发症,可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预防患者术后呕吐带来的不适感。

3.7 心理护理

患者苏醒初期,因术后疼痛、手术部位脏器牵拉不适、气管导管和尿管刺激、担心手术情况、仪器报警等因素,均可造成或造成患者心理紧张恐惧,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简单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及患者现所在环境,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紧张恐惧情绪[8]。

4 小结

在患者麻醉苏醒期,运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及医护人员的知识经验,对患者进行有效适当的临床监测观察与护理管理,可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生命体征变化,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或护理措施,能有效保证患者复苏期的生命安全与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但目前接触病例较少,护理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排除监测与护理不足之处,但在患者复苏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对症处理,可有效提高临场监测观察有效性及护理管理经验。

猜你喜欢

医嘱苏醒导管
植物人也能苏醒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绿野仙踪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会搬家的苏醒树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