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舆论工作历史考察及启示

2021-01-06郑元景詹美莲

探求 2021年2期
关键词:舆论马克思主义工作

郑元景 詹美莲

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一贯重视舆论工作。民主革命时期,党以舆论动员和舆论战为革命斗争胜利打下良好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借用舆论辅助党执政、巩固党的执政权;改革开放初期,经由新闻舆论团结人民,为改革开放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舆论工作,创新发展舆论工作,确立新的网络舆论观,构建舆论工作新格局,为新时代党的舆论工作提供价值指向。在党的舆论工作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梳理党的舆论工作历史,能够给当前党的舆论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的舆论工作

民主革命时期,党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以建立国内和平、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主要目的,所以党的舆论重心在于舆论动员和舆论斗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我国舆论工作的基础。概括起来,这一时期的舆论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抢占舆论宣传阵地。红军的工作重点是宣传工作,红军亟需通过宣传党的政策,瓦解敌对势力,动员广大民众参与革命斗争,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所以我们党高度重视报纸、通讯社的创办,抢占舆论宣传阵地。1931年,毛泽东签发了一份《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党先后创办了《共产党》《向导》《浪花》《新华日报》等七十多种报刊。在行军过程中,党中央一边指挥打仗,一边通过报社开展舆论斗争,中央主要领导人亲自指导、推动舆论工作,除了组建专门的新闻宣传队伍、培养出色的编辑和记者,还撰写大量文章和评论。我们党通过报纸、通讯社广泛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制造舆论,宣传抗战典型例子、清除民族阵线中的消极情绪、曝光敌人的残暴行为,扭转舆论方向,振奋中华民族势气,为党的革命胜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坚持党性原则。党的舆论宣传必须具有党性、组织性、战斗性,才能够起到舆论动员与舆论斗争的目的,所以我们党提出报刊的党性原则。毛泽东认为党性不强的报纸是不能完成党的任务的,对于充当“义务的宣传员”的报纸,强调必须立即加以改正,党中央准确认识新闻舆论坚持党性原则的必要性,认为“党报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成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1],并多次强调报纸的党性问题。1942年西北中央局作出指示“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2](P97)。我们党通过系列举措,引领革命舆论的方向,使其为党的民主革命斗争服务。

第三,走群众路线。报刊是党的“喉舌”,是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工具,所以党在革命战斗中一贯坚持报刊宣传要走群众路线。1931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发布的《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中,对于如何“提高群众的斗争情绪,打破群众的守旧观点”从文风和通俗性、宣传内容、篇幅和字体上提出了明确要求[3](P5);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就党和群众联系的问题展开了谈话,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总结了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注意改进报道策略和宣传方式等要点。党报党刊走群众路线,让群众认识到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取得群众支持,凝聚民心,为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有力推动了民主革命斗争工作。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舆论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继党取得政权之后,面临着稳定政权问题,党的舆论工作主要在于借用舆论辅助党执政以及巩固党的执政权。党中央基于民主革命时期的舆论斗争经验,又根据时代需要改进舆论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毛泽东认为书生办报的最大缺点是多谋寡断,搞新闻工作还是要政治家办报[2](P215-216),所以党中央在1957年基于“坚持党性”原则提出“政治家办报”原则,在1959年明确提出“政治家办报原则”的相关概述,阐明了政治和新闻的关系,使之成为我们党新闻事业的重要原则。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强调各级党内领导干部紧抓报纸工作,要求“书记要亲自管报纸,亲自写文章”[5](P235),在办报过程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确保报纸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发挥报纸的重要作用。党将报纸视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要求守好这个舆论的主要阵地,利用报纸组织、教育群众,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二,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各个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这一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任务[4],党中央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号召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更是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认为各省、市、自治区要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科学家、技术人才、文学家、艺术家、文艺理论家、出色的报纸和刊物的编辑和记者[2](P201)。党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中的指导地位,巩固了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在全社会得以确立。

第三,批判错误思想和言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得以确立,但还面临多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急需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5](P230),秉着“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不能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5](P232—233)的思想,党开展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对反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谬论、旧社会封建思想、唯心主义思想等错误思想和言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错误思想和言论进行的批判斗争,有效巩固了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三、改革开放时期党的舆论工作

改革开放初期,是党的舆论工作创新性发展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通过新闻舆论去团结、教育人民群众,获取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社会主义的信任,为改革开放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党安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内根据改革需要及现实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的舆论工作观点,丰富了党的舆论思想理论。

第一,提出“思想中心说”。为了解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治思想领域的混乱局面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党提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的思想上的中心[6](P255)”,认为党报不仅需要向群众传达党的方针政策,起到动员、组织、领导的功能,还需要对安定团结的必要性进行更多思想理论上的解释,引领、凝聚群众的思想。邓小平认为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同时要兼顾安定团结,党报党刊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同时要对群众主动宣传解释党在工作中的错误、缺点、进行严肃批评[6](P272)。“思想中心说”的提出是基于“文革”教训及改革开放需要,充分发挥了党报党刊作为舆论阵地的作用,有效纠正当时政治思想领域的混乱状态,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第二,强调以社会效益优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部分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思想上也跑偏了,迷失政治方向,通过报纸刊物发表了一些失实信息,严重拉低了党报党刊的公信力。邓小平明确反对精神产品商品化、批判唯利是图的作风,并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6](P143)党内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认真严肃考虑所作作品的社会影响,以社会效益优先,综合考虑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力求效益最大化。

第三,提出“福祸论”的舆论导向观。由于群众思想的混乱,江泽民在1989年11月28日的中宣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指出:“这次风波中最大的问题是不少新闻单位‘在舆论导向上发生了严重的错误’”[7](P3),故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尤其重视舆论导向的作用,多次提到“舆论导向”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提出了“福祸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8](P563—564)的舆论导向观。党强调舆论要坚持正确的导向观,新闻事业要为全党全国工作服务,就新闻工作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完整的阐述,为主流媒体唱响主旋律奠定良好基调,凝聚民心、汇聚力量。这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四,实行“三贴近”工作方针。由于部分人对舆论阵地的认识过于肤浅,未能把握舆论宣传的规律与科学方法,导致一些媒体在新闻报道上存在形式主义,远离了群众、远离了生活,背离了大众传媒的本来目的。新世纪初期,网络发展尚在初期,网络舆论还未完全占据主导,然而思想文化已开始呈现多元化。为在多元中寻求主导,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实际舆论工作情况,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工作方针,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了解群众、引导群众。“三贴近”工作方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结着党的舆论工作的优良作风、反映着新时期对党的舆论工作的新要求。通过“三贴近”工作方针的实行,党有效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唱响舆论主旋律,牢固占领舆论阵地。

四、新时代党的舆论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舆论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社会舆论形式,我们党开始通过网络了解舆情,逐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舆论相对传统舆论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传统舆论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发展网络舆论观,为新时代做好网络舆论工作提供了价值指向和方法指导。

第一,坚持党管媒体,保障正确舆论导向。不管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如何变化,坚持党管媒体的基本原则从未动摇,始终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政治方向。媒体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新闻舆论工作的全过程和全方面,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严格划定媒体的工作底线,确保媒体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深化媒体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和创新经营管理方式,确保党对新闻媒体的管理权。党要求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工作主力军作用,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保障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维护网络安全。党中央多次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做好网络安全工作。21世纪以来,我国多个部门出台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规范网络社会行为,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首部统领我国网络安全领域工作的基础法律,对于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建立严格的网络治理指导方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迈入一个重要里程,使得国家网络安全拥有更为完善的法律基础和保障。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有效规范网民言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维护了人民合法权益,提高了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第三,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舆论工作新格局。党中央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践行网络时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打造融媒体作品,推动融媒体发展,加快形成现代传播体系。人民日报建设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开启人民日报融合发展新征程,持续推出了文字、音视频、图解、H5 等上百个融媒体作品,获得大量的点击和转载,盘活了人民日报社和社属子报刊的资源[9]。其他媒体借鉴人民日报社的做法,也纷纷建设各自的“中央厨房”,实现全国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构建舆论工作新格局。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之下,融媒体发展进入深水区,主流意识形态进入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论坛等社交媒体平台,抢占网络舆论阵地。

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着力建设听党指挥、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求舆论工作者必须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要求舆论工作队伍人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党的舆论工作队伍的培养主要立足于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及网信人才队伍两方面,通过内部培养、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式,多措并举,大力培养与引进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党的网络舆论工作扎实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大幅度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质量。

五、当前党的舆论工作着力点

总揽百年来党的舆论工作发展历史,党一贯重视舆论工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主张通过舆论建立政权,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进入新时代以来,不断优化党的舆论工作内容、方法手段。党在长期的舆论工作实践中,既有历史性成就,也有宝贵的经验。通过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当前网络舆论的传播规律及对网民的影响,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挑战、新征程,当前党的舆论工作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之根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网络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障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舆论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才能自觉抵制社会思潮不良因素、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才能保证党的舆论工作与时俱进地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切实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穿到舆论工作各方面,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中国实际舆论工作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舆论工作,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舆论工作的进行。

(二)坚持党管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10]为了稳定社会和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防止群众思想混乱,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党管媒体,就是坚持党对新闻媒体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媒体从业人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使媒体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性,才能够保证媒体始终在网络舆论工作中守好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方向、坚定政治原则,才能够减少媒体为错误思潮言论提供传播渠道的机会。

(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价值归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和使命的时代要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在党的网络舆论工作中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与人民利益同向而行。党的网络舆论工作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根植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党的网络舆论工作全过程,从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四)持续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11],所以党要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网络舆论工作队伍。党要紧抓新时代党政领导干部、夯实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加强对人文社科专家学者的支持等,从多个方面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党要明确舆论工作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着力优化人才选用机制,重视舆论工作人才引进,聚集一批高素质的网络舆论工作人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优化现有人才队伍,尤其以当前所欠缺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为重点;健全人才管理制度,搞活舆论工作人才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舆论工作队伍。

(五)推进网络舆论治理现代化

建设网络社会治理法治体系、推进网络舆论治理现代化是当前党的网络舆论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要持续构建系统性、科学性、高效性的法律制度体系。我国目前针对网络空间已构筑起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网络社会治理效能,为实现党的网络舆论工作提供有力保证。其次,要坚持和完善关于网络社会治理的行政体制。政府在网络社会治理中承担着政治领导、政策制定、维护稳定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必须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创新网络时代党的行政方式,提高网络社会治理能力。最后,推进网络舆论治理现代化,要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网络空间治理能力。通过学习谋划能力、发展推动能力、引导管控能力、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着力提升新时代党政领导干部的网络治理能力[12](P35),以此加强党的舆论工作能力。

猜你喜欢

舆论马克思主义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不工作,爽飞了?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选工作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