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当江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2021-01-06汤声旺刘相钊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6期
关键词:巴塘岩组喷流

王 珩,汤声旺,刘相钊

(青海省有色第三地质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00)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预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在治多-江达-维西-绿春陆缘弧带上。位于“三江”成矿带之北西段,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为板块挤压作用下的岛弧盆体系。其成矿带上具有多成因、多矿种、多类型和多期次叠加的特征[1]。

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T3by)、巴塘群(T3bt)和结扎群(T3jz);下第三系地层(E)及上第三系地层(N);第四系(Q)地层。矿(化)体主要产在巴塘群第二岩组的凝灰岩、板岩、硅化灰岩中,受地层和次一级断裂构造双重控制。区域上的断层控制地层、岩浆岩的形成和分布,且岩石、地层的后期变质及形变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 地质特征

2.1 地层

预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上三叠统巴塘群第二岩组(T3bt2)及第三岩组(T3bt3)和第四系(Q)。

(1)巴塘群第二岩组(T3bt2)是巴塘群中分布最广的一个岩组,构成巴塘群的主体。岩组分为上下两部,下部由一套灰色砂岩及粉砂岩夹泥质灰岩组成。上部主要为灰岩组成,地层中多见夹有中酸性火山岩的安山岩、流纹岩、凝灰熔岩、玄武岩等及火山碎屑岩。局部地层中少见由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巴塘群中的火山岩主要产在这个岩组中,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地层。

(2)巴塘群第三岩组(T3bt3)分布于预查区中,零星出露,岩性为石英砂岩、泥钙质页岩、炭质页岩、板岩,局部夹有灰岩透镜体。

(3)区内第四系主要为全新统冲洪积层(Q4hal-pl)及河床冲积层(Q4hal),其成分主要为砾砂石层及亚砂土、淤泥等。

2.2 构造

预查区内断裂主要为北西-南东向,共有三条,分别为F1、F2、F3。北西-南东向断裂错断了巴颜喀拉山群与巴塘群。由于断层活动频繁,两侧地层产状较为混乱,断层破碎蚀变带较宽,破碎蚀变带中普遍发育碎裂岩、断层角砾岩、糜棱岩,岩石破碎。破碎蚀变带宽200m~300m,沿断层线,见断层陡坎连续、清晰,断裂表现为压扭性逆断层。区内褶皱构造,表现为复式背斜,规模较大,轴向为北西-南东,宽5km~8km,长约20km。核部由巴塘群第二岩组(T3bt2)组成,两翼为巴塘群第三岩组。

2.3 岩浆岩

预查区内岩浆岩较发育,以喷出岩分布范围最广,规模较大,侵入岩主要为印支期的石英闪长岩及闪长岩。

(1)石英闪长岩体(δο):该岩体侵入于巴塘群第二岩组(T3bt2)中,岩体与地层外接触带发育较强的角岩化、硅化、混合岩化,岩体中围岩的捕虏体也十分发育。石英闪长岩呈灰-灰白色,块状构造,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石英多分布于其它矿物之间。

(2)预查区内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巴塘群第二岩组(T3bt2)中,岩石类型主要为玄武岩、安山质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火山岩的规模较大,岩石普遍发育较强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发育有海相喷发岩系、喷发型式为裂隙式、呈似层状。

(3)预查区内脉岩零星出露,主要为酸性岩脉,其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脉(γπ)、花岗岩脉(γ)及石英钠长斑岩脉(λψ)。

3 地质矿产特征

3.1 矿体特征

预查区内共发现两条矿化蚀变带及多金属矿体两条,且矿化点2处,其赋存与巴塘群第二岩组灰岩及火山岩中[2]。

3.1.1 PF1-1矿化蚀变带

为一条铜锌铅矿化蚀变带,地表延伸长3.5km,宽100m~200m。是规模最大,矿化蚀变较强的一条带,整体走向北西-南东向,严格受构造带控制。蚀变带呈黄褐色,破碎,由沉凝灰岩、板岩及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带内矿化主要为蓝铜矿化、辉铜矿化、孔雀石化、闪锌矿化及少量方铅矿化,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硅化和绿泥石化等。为本区主要的储矿构造,带内圈定1条CuZn矿体。

CuZn矿体:位于该蚀变带的中东段,整体走向北西-南东向,矿体长1km,厚2m,Cu平均品位0.83%,最高为2.07%,Zn平均品位0.7%。矿体中可见沿裂隙充填的蓝铜矿、黄铜矿及星点状的闪锌矿、黄铁矿。裂隙中发育较强的褐铁矿化、硅化及绿泥石化。

3.1.2 PF 1-2矿化蚀变带

为一条铜矿化蚀变带,地表延伸长1.5km,宽20m~30m。其规模较PF1-1蚀变带较小,构造控矿特征明显,蚀变带呈黄-黄褐色,由板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岩石较为破碎,矿化蚀变较强。矿化主要为蓝铜矿化、辉铜矿化、孔雀石化及黄铁矿化,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硅化和绿泥石化。带内圈定1条Cu矿体。

Cu矿体:位于该蚀变带的西南部,CuZn矿体的南侧,走向呈北西-南东向,矿体长1.1km,厚5m,Cu平均品位0.36%,最高为0.9%,矿体中见团块状、侵染状、星点状分布的蓝铜矿、孔雀石,均充填于石英脉中。

3.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以 50×10-6、40×10-6、120×10-6为 Cu、Pb、Zn 元素异常下限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加密测量工作,分解出10处子异常。其子异常的异常形态、规模及异常展布与区域异常套合性较好,且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异常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浓集梯度变化大,异常元素峰值较高。主异常的元素组合为Ag、Pb、Zn、Au、Cu、Cr,其异常中元素峰值较高的Zn、Pb套合性好,Zn元素峰值为726.0×10-9,Pb元素峰值为481.8×10-2,其地质背景为板岩与凝灰岩的接触带上,并发育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硅化。

在6异常区内发现2处铅矿化点。Pb1矿化点赋矿岩性为灰岩,产于靠近灰岩与火山碎屑岩接触带上,围岩蚀变见较强的褐铁矿化,沿走向延伸不明显,宽20cm,矿石为铅锌矿石,呈细脉状,Cu品位1.34%、Pb品位7.06%、Zn品位19.35%、Ag品位36.5×10-6;Pb2矿化点产于矽卡岩化的灰岩中,其围岩为灰岩与火山碎屑岩,呈透镜体,延伸不稳定,宽约10m,经探槽揭露,Pb品位最高0.26%,Zn品位最高0.74%。

3.3 矿石特征

矿石的结构构造,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次为交代、压碎、结晶结构;以团块状构造为主,次为角砾状、星点状、细脉状、条带状、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成分较为简单,矿石矿物中主要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次生矿石矿物主要为铜蓝、孔雀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绢云母、石英、方解石及钠长石。从矿物的生成顺序可以看出,矿石矿物中存在两个时代,其早期的矿石矿物呈细粒浸染状,晚期的矿石矿物主要表现为细脉状、条带状等。

4 成矿远景分析

4.1 区域成矿远景分析

从区域上分析,赵卡隆[3]-尕龙格玛一带是属于治多-江达-维西-绿春陆缘弧带,是具有寻找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铁多金属矿产的有利区带,且本区正处在该成矿带上,地质背景较为吻合,区内成矿要素与该区域成矿带的成矿要素具有较多的相似性,故认为是具有寻找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铁铜多金属矿产的找矿前景。

预查区位于唐古拉陆块与巴颜喀拉构造带的接合部位,其北部为金沙江裂谷带。周边存在多处矿床,东部有赵卡隆铁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西部有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预查区内的地质背景及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元素组合等与周边的矿床较为吻合,也表明火山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存在的可能性。

4.2 与典型矿床对比

预查区与尕龙格玛矿床均为印支期构造运动产物,其地质背景中的地层同为三叠系巴塘群岩组,二者具有相同的赋矿地层,且矿床成因均为喷流沉积型,故而对预查区属喷流沉积成矿提供了有力证据。

尕龙格玛铜矿床、赵卡隆铁铅锌矿床是巴塘群火山岩中的典型矿床,且本区内的含矿地层为巴塘群第二岩组,是成矿的有利围岩,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直接控矿因素,矿化蚀变特征的强弱取决于原岩性质、后期热液的活动及构造破碎的强度。预查区内发现的矿(化)体与地层、构造关系密切,尤其是灰岩与火山岩的接触带上,金属硫化物富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明显,是重要的矿化富集及找矿有利地段。

4.3 区内成矿远景分析

本区处于区域成矿带上,地层条件有利、构造活动强烈、物化探异常指示的成矿信息丰富、成矿类型以火山喷流沉积型为主,且具有较好成矿事实,为该区进一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构造控矿特征明显,且地球化学异常中的Cu、Pb、Zn、Ag等元素含量均呈高背景值,在一定的程度上有矿源层的作用,有益元素受后期构造热液活动活化,易富集成矿,成矿条件优越。

5 结论

成矿区带上处于“三江”成矿带之北西段,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挤压作用下的岛弧盆体系;区内赋矿岩层为上三叠统巴塘群第二岩组及第三岩组,是海相喷流沉积的有利层位;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为北西-南东方向提供热源。本区处于区域成矿带上,地层条件有利,并且与典型的赵卡隆铁多金属矿床、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的对比,具有相同的成矿时期,相同的含矿地层,相同的蚀变矿物等,故认为该矿床成因属海相火山岩的火山喷流沉积型。

猜你喜欢

巴塘岩组喷流
不同喷流对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特性对比
高超声速单/多喷管逆向喷流降热特性研究
逆向喷流对双锥导弹外形减阻特性的影响
安徽庐江地区某铅锌矿床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我在巴塘等你
绿色中国行走进“高原江南”美丽巴塘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巴塘——“绿色中国十人谈”聚焦巴塘的绿色发展
张家口市崇礼区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的关系
喷流干扰气动热数值模拟的若干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