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教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治疗
2021-01-06韩思靖陈斌
韩思靖,陈斌,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2.湖北省中医院血液科,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 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时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1]。临床标准治疗方法为化疗、支持治疗为主。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中药治疗对于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较大优势。陈斌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 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疾病,获得较好疗效,本文主要介绍陈斌教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经验。
1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中医认识
1.1 病因病机
急性白血病属于中医学“虚劳”“血证”“症积”“急劳”“热劳”等范畴。病位在骨髓,可涉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其病性总体为虚,但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又可出现毒邪集聚、血瘀阻滞等实证。多数医家认为,急性白血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即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主要为气阴亏虚,邪实有痰湿瘀毒热,正虚邪实可存在疾病各个阶段[2]。陈斌教授认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病因病机为正虚邪恋,患者化疗后正气大虚,余邪未尽(原始细胞未能完全消失)。正气亏虚,脏腑生理功能低下,无力祛邪外出,或影响脾的运化,肾主水,导致气、血、津液等不能正常运行,从而产生气滞、血瘀、痰饮、水湿等实邪。
1.2 辨证分型
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三种临床分型有:热毒炽盛型以发热,骨痛,衄血(鼻衄、齿衄),皮肤黏膜出血,皮肤瘀点瘀斑,贫血,舌暗紫,有舌下络脉曲张,脉弦数或滑数为主要表现;痰瘀互结型以胁下痞块,颈、腋、腹股沟痰核结聚,有发热、衄血(鼻衄、齿衄),皮肤黏膜出血,皮肤瘀点瘀斑,贫血,舌暗紫,有舌下络脉曲张,脉弦数或滑数为主要表现;气阴两虚型以疲乏无力、头晕、自汗盗汗、五心烦热、乏力、面色苍白、闭经,舌淡,少苔,脉弦细为主要表现[3]。
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大量减少,患者正气大虚,原始细胞或微小残留并未完全消失,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等,故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病因病机为正虚邪恋,患者证型多为正虚邪恋以正虚为主,临床表现为气血不足伴血瘀、气滞、痰凝。
1.3 扶正祛邪,补益脾肾为主,兼以分脏腑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往往正虚邪恋,《黄帝内经》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胜邪自去”,“邪去正自安”在治疗时可标本同治,扶正祛邪,运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治法。补益脾肾,脾肾为先后天之本,本文主要是补脾气、滋肾阴,“内伤脾胃,百病乃生”“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都强调了脾肾在人体功能的重要性,补益脾肾为治疗重点。且脾的运化、肾主水功能失调,亦会酿生痰湿瘀等病理产物。故以益气养血扶正为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为辅。此外,《难经》有“上损及下”“下损及上”的论点,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患者常有心肝脾肺肾多脏腑功能损害,治疗时补益脾肾为主,兼予以养心、补肺、调肝等治疗[4],整体调理脏腑功能,以促进脏器功能恢复[5]。
2 用药特点
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感染、贫血、出血、黏膜溃疡、脾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陈斌教授治疗时以扶正为主,自拟补益脾肾方,党参、黄芪、熟地、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山药、补骨脂、巴戟天、甘草等加减,方中党参与熟地相配,益气养血,黄芪助君益气健脾,臣以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滋养,佐以山药、补骨脂、巴戟天以滋肾填精,温肾助阳,使以甘草调和诸药。本方特点:一是脾肾同治,重点在肾,使先天之本有源,运用补骨脂、巴戟天以补先天之阴阳;二是重视气与血,气血并补,扶助正气,《医方考》:“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所以补血” 。
当患者伴有咳嗽、咽部不适时可加白花蛇舌草、木蝴蝶、桔梗、杏仁、前胡宣肺化痰利咽;有皮肤瘙痒时加白鲜皮、苦参、紫草祛风止痒;有尿频时可加小蓟、车前子、白茅根清热祛湿;有恶心、反酸时加陈皮、苍术、苏梗、白豆蔻燥湿健脾,行气和胃;有气虚易感时加防风与白术、黄芪共奏益气固表之效;有口腔溃疡时加淡竹叶、蒲公英、板蓝根、白茅根清热解毒生津;有出血时加仙鹤草、艾叶炭、藕节炭、茜草炭、血余炭、地榆炭止血;失眠多梦时加酸枣仁、首乌藤、茯神、远志养心安神;有肾虚时加黄精、淫羊藿、鹿角片滋肾填精;有腰酸腰痛时加杜仲、续断、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等。
3 典型案例
患者,陈某某,女,60 岁,2017 年8 月11 日初诊。主诉:全身乏力1 年余。现病史:2016 年9 月因全身乏力就诊于某三甲医院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成熟型。2016 年9 月16 日血液分析示:血红蛋白42g/L,血小板31×109/L,中性粒细胞1.05×109/L,予地西他滨+CAG 方案化疗,CR1;2016 年12月注2017 年5 月行地西他滨+阿柔拉霉素+Ara-c、HA 方案化疗。7 月26 日肺部CT:双肺感染;后未行化疗。8 月7 日血液分析: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78×109/L;现乏力,双手关节酸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微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虚劳,证属气血不足兼有风湿证
治法:补益脾肾,祛风除湿
方剂:党参20g,黄芪20g,白术15g, 茯苓10g, 山慈姑10g,香薷10g(后下),砂仁6g(后下),羌活12g,桂枝6g,鸡血藤20g,柴胡20g,山药20g,稀茜草15g,蒲公英15g。
2017 年8 月11 日复诊诉乏力、关节酸痛较前缓解,胃部偶有不适、睡眠差,余正常,去白豆蔻、延胡索加黄精15g、补骨脂15g、酸枣仁15g、首乌藤15g,后于我科门诊规律服用中药。
2019 年9 月23 日复查骨髓细胞学示:有核细胞中,未见异常髓系原始细胞。
2020 年11 月17 日复查微小残留MRD:有核细胞中,未见异常髓系原始细胞。
2020 年11 月23 日就诊患者诉有咽痒,纳眠可,二便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血液分析:白细胞3.18×109/L;中性粒1.07×109/L;血红蛋白131.0 g/L;血小板166.0×109/L;中药14 剂如下:党参20g,黄芪20g,白术15g,山药20g,浙贝母20g,蒲公英20g,菟丝子15g,紫花地丁15g,龙葵10g,陈皮10g,川芎15g,鸡血藤15g,灵芝10g,茯神10g,丹参10g,苍术15g。
患者老年女性,大病之后气血不足,身体虚弱,易感受外邪及内生五邪,纵观患者治疗全程,陈师始终以补益脾肾为主,注重先后天之精,并因血液病的特殊性,把滋肾阴壮肾阳作为治疗重点,结合患者自诉不适及舌苔脉象调整中药配伍。
4 总结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难治性的血液系统疾病,目前主要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但多数患者在上述治疗后常有脏腑功能减退和气血不足等不适,研究表明中医辨证治疗在减毒、辅助抗肿瘤等有优势。陈师认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根据患者血液分析、骨髓细胞学、微小残留MRD、肝肾功能等进行综合评估是否继续化疗,并抗感染、止血、纠正贫血等支持治疗;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阴阳之间关系的失调,事物的动态平衡破坏,疾病发展演变为“正虚邪恋”,服用以“扶正祛邪、补益脾肾”为法的中药辨证方,以调阴阳平衡,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帮助更多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患者。此外,化疗患者化疗结束后,也可以运用中药护胃及减轻心脏、肝肾损害等,并为下一疗程化疗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