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2021-12-15衡明强
衡明强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心内科,新疆 昌吉 831100)
0 引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患者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疾病带来的致死率。但是此间,受患者个体因素的影响以及介入治疗难以避免会损伤到血管内皮细胞,所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或血栓等不良事件的概率也较高,影响患者预后的同时,也不能保障整体治疗效果。为了在临床进一步提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通过选择66 例在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造成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展开全面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计划,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研究时间段为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撷取此间医院收治的66 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将其分别纳入参照组(n=33)和实验组(n=33)。其中,参照组: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实验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生化指标、支管直径以及长度等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参照组:男女之比=15:18;年龄在35~63 岁之间,均数为(48.36±6.36)岁。实验组:男女之比=14:19;年龄在34~65 岁之间,均数为(48.34±6.7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血管狭窄支数、支架直径以及长度等各项数据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抽取静脉血5mL,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对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尿酸进行检测,在抽取静脉血时需要保证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且严格按照临床标准展开检验工作,贯彻无菌操作的理念[1]。所有患者PCI 术后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喝酒、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支管长度、直管直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等指标变化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平方差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用(n/%)表示,数据处理时选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0.0,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P<0.05 则表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喝酒、高脂血症、高血压、支管长度、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与参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指标变化(n/%)、(±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指标变化(n/%)、(±s)
变量参照组(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情况)33实验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情况)33 T/χ2 P性别 男女/15:18 男女/14:19 / <0.05年龄 48.36±6.36 48.34±6.78 0.012 0.990吸烟 10 20 6.111 0013喝酒 15 17 0.242 0.622糖尿病 8 19 7.584 0.005高脂血症 15 14 0.061 0.804高血压 16 17 0.060 0.805支管长度 39.37±4.33 40.71±3.64 1.360 0.178直管直径 2.19±0.01 2.24±0.12 2.385 0.020三酰甘油 2.16±0.24 2.18±0.23 0.345 0.730总胆固醇 3.35±0.32 3.36±0.31 0.128 0.897脂蛋白 0.28±0.11 0.54±0.11 4.413 0.000纤维蛋白原 2.74±0.23 2.12±0.18 12.194 0.000尿酸 354.91±45.12 391.23±55.14 2.928 0.004
3 讨论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一种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危害的疾病,目前较为先进且微创的治疗手段是通过介入方式支架植入,但是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是影响整体手术效果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何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是手术成功的首要前提[3],也是当前心内科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邓婵翠[4]等在研究中指出PCI 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极为复杂,与诸多因素相关,一旦发生则会增加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早期进行预防、识别、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概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喝酒、高脂血症、高血压、支管长度、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与参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得出,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均是造成患者术后支架内在狭窄的危险因素。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如果还存在持续吸烟的行为,烟草当中的一氧化碳、煤焦油、尼古丁则会通过受损的内皮细胞激发其自我修复功能,导致上皮细胞增殖过度,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5]。而糖尿病患者若血糖过高,则会在血糖持续上升的过程中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破坏内皮细胞功能,致使平滑肌持续增生,对管腔造成堵塞。也有研究显示,植入支架的直径和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密切相关,支架直径能有效反映出管腔的开放直径,直径过小会对血流灌注产生影响,增加血管阻力[6],进而致使内膜破裂增生。除此以外,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等指标持续上升会诱发血栓的形成,抑制纤维酶原活性,在一定的基础上促使平滑肌细胞迁移,导致冠脉内膜增生[7],而且在尿酸持续升高的过程当中,会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动脉内壁,损伤内膜的同时加速了血小板聚集,致使冠脉内形成血栓,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熊家瑞、蔡晓林[8-9]等在研究中一直认为,糖尿病史,吸烟史,PCI术前高总胆固醇,高尿酸,高hs-CRP 水平以及Gensini 积分高分是冠心病患者行PCI 术后1 年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而支架直径是其有效的保护因素。
而冠心病患者虽然PCI 治疗后可缓解临床症状,但术后药物治疗还是基础,临床上要结合患者基础疾病及冠脉造影结果合理评估危险因素,对可能发生冠脉支架再狭窄者,需要重点对因处理,必要时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10]。所以,为了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需严格遵照医嘱加强以上风险因素管控,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临床还应对患者的体重指数加以重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鼓励患者加强日常生活方式的管理,摒弃不良生活习惯,稳定各项指标水平,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取得最佳预后[11]。
综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为预防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情况,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应尽量选择大直径支架,且在术后加强患者日常生活管控,尽早戒烟、戒酒,纠正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生化指标监测,稳定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且能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临床可作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