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岩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021-01-06张琪琪莫小勤孙丽君
张琪琪,莫小勤,孙丽君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530000)
0 引言
据统计,去年之前,肺癌在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一直排名第一。乳腺癌已经取代了肺癌在寰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的依据是2020 年最新恶性肿瘤数据统计中:乳腺癌和肺癌依次达两百二十六万和两百二十万达。其中死于乳腺癌达68万,对女性的安康及平安造成了重大危害,关于其防治,目前已断然成为临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事情。近年来,中医药对于乳岩的治疗成绩较为显著。笔者主要从中国知网,针对“乳岩病因病机”“乳岩中医治疗进展”展开检索,病因病机及治疗部分主要选取约近十年研究成果,现综述如下。
1 乳岩的病因病机
乳腺癌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乳房腺上皮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并且在多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招致细胞增生而后发生失控所引发。组织学中大局部的不成熟的癌细胞无规则和有限增殖地拥堵成团,失常的四周组织被其挤压并腐蚀破坏,其表示方式是毁坏乳房的正常构造。其临床表现:(1)初期:在乳房可触到的肿块似蚕豆样大小,质地坚固,能活动,但难。有的疼痛不适表现不突出。(2) 乳房外貌的变动:皮肤凸起于肿块处,形状各异,橘皮样的,变色样的,水肿样的、湿疹样的等等。(3) 靠近乳头的位置有的可见伴有牵拉回缩的乳头的情况。(4) 乳头流水:流水不尽相同,如呈浆液血性的、血性的等,此时为了明确诊断将要做进一步检查。随着乳腺癌人数的逐年递增,乳腺癌的医治将面临庞大的应战。
1.1 乳岩的西医病因病机
当代医学以为[1],乳岩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摄入超量雌激素、饮食、遗传、环境等。其发病机制迄今为止是复杂的,发病因素是不明晰的。当前,大部分研究者以为乳岩的呈现、开展等与雌、孕激素受体相关。在有差别的组织中,雌激素受体之间相结合后可引起细胞的生发反应是有差异的。信号通路均能促使细胞增殖是雌激素受体之间所转导的,而其传导的信号通路也可以使得乳岩的生长因子在进化过程中产生变化[2]。
1.2 乳岩的中医病因病机
乳腺癌在中医学中归于“乳石痈”“乳岩”等领域[3]。胃热壅盛、痰浊凝固、肝郁气滞、乳汁酝积、外邪侵袭等的生理作用发生异样进而引发乳房疾病。乳岩本多属虚表多为实,由虚致实,真假夹杂,真假均具。进一步可知乳岩病机是一个繁杂的,由虚致实、由实而虚、虚实相兼的进程[4]。发为乳岩的疾病归根结底为正气亏损,所以患乳岩的病者本常是正气亏损,标多是邪毒内积、气滞血瘀等,其间,在乳岩进阶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当属痰瘀互阻[5]。
2 中医治疗
2.1 治疗原则
当代中医学研讨指出,乳岩的中医诊疗原则主要有:(1)匡扶正气及祛除邪毒;(2)调整肝脾肾三者正常的生理性能,以促成其复原。中医医治在进攻及克制乳岩的要害在于保障患者脾、肾、肝三脏的充盈,坚持脾肾肝之间的均衡,以抵挡内奸的入侵,润养而且维护乳房组织正常生理功能的性能,详细包含托里透脓,散结化痰,通乳消块,调配冲任等多种治法[6]。
2.2 辨证分型
临床上,由于患者的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的病理变动的差异性,可将乳腺癌分为热毒蕴结型等四种证型,分型及其症候如下[7]。
2.2.1 热毒蕴结
为乳腺癌中、末期。症状:乳房肿物快速变大,伴热像,伴疼痛不适,烂溃,舌质红绛,脉数实。
2.2.2 气血亏虚
为乳腺癌后期,邪实存在正气虚,气阴均虚。症状:肿块破溃在乳中,色调呈暗紫,脓水流出伴恶臭,伴少气,乏力,神疲,脸白色恍,瘦肌,舌质淡,脉细弱。
2.2.3 肝郁气结
为乳腺癌初期,以肝郁脾虚、血瘀痰凝为病理特点。
乳房肿块开始时胀痛,胀痛及左右胁,头目眩晕,心情急躁,易生气,舌暗苔白,脉弦涩。
2.2.4 冲任失调
因血虚、气滞血瘀、肝肾亏虚、乳络不利。症状:不畅在乳络,乳房有块状,硬如石,糙粗不平,盗汗,月事不和,舌暗红少苔,脉弦细。
2.3 乳岩的治疗方药
2.3.1 乳岩的分型治疗方药
(1) 肝郁气结 逍遥散加减,组方中用当归10g、瓜蒌30g、山慈菇15g、八月札15g、夏枯草20g、柴胡15g、郁金15g、赤芍15g、白术12g、青皮9g、枳实9g、香附9g、气滞血瘀乳房出现结块并且胀痛者加炮山甲、元胡等;大便干结可加大黄、芒硝[8]。
(2)冲任失调 知柏地黄汤加减,组方利用熟地24g,山茱萸12g,知母15g,山慈菇15g,八月札15g,石见穿30g,蜂房10g,莪术15g,元参24g,川牛膝15g,炙鳖甲15g,鸡内金15g。
(3)热毒瘀结 五味消毒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组方利用蒲公英30g,金银花30g,桃仁12g,红花5g,蜂房12g,生薏苡仁30g,制大黄10g,元参15g,生地15g,山慈菇15g,柴胡20g,皂角刺30g。
(4)气血两虚 补中益气汤加减,组方运用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2g、当归12g、白芍15g、女贞子15g、阿胶9g(炀化)、生薏苡仁20g、山慈菇15g、蜂房9g、仙灵脾15g、橘叶9g、柴胡9 g、大便溏薄去当归、女贞子、加山药、肿块疼痛者可加制没药、制香附、元胡[8]。
2.3.2 外治法
(1)消岩膏 山慈菇30g、土贝母30g、五倍子30g、川独活30g、生香附 30g、生南星15g、生半夏15g、膏醋适量(以上等米醋用文火熬至1/4,而后为了将火毒去掉,将熬好的膏醋倒入冷水中),将上面的一同研成粉末后用醋膏将其融合成糊状,而后按照每日一次的方法摊贴在患处,直到全消为止[9]。
(2)温建余自拟玉桂膏 药物组成由血余炭、番土鳖、露蜂房、当归、没药、乳香、肉桂、甘草、龙脑等各等份,将适当的药膏均匀的在准备好消毒纱布摊开,摊开大约1mm 的厚度,然后在其表面上用一单层盐水纱布在覆盖着,用胶布固定,换药次数为两日一次[10]。
(3)针灸 主穴选乳根、膺窗、肩井、上脘、肺俞、脾俞、膈俞、心俞、三阴交、肩贞、大椎、少泽,配穴选肩外俞,意舍、神堂、秉风、魄户、附分、胆俞,以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或每日加灸一次[9]。
2.3.3 现代中医药的研究总结
2.3.3.1 治疗乳岩常用的中草药
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山慈菇、路路通、八月札、旱莲草、半枝莲、白英、蜂房、穿山甲、王不留行、全蝎、蜈蚣、瓜蒌、猫爪草、牡蛎、漏芦、绿萼梅、莪术、野菊花、淫羊藿、鳖甲[11]。
2.3.3.2 治疗乳岩常用的中成药
参一胶囊、红豆杉胶囊、平消胶囊、金龙胶囊[12]。
2.3.4 中医药对乳腺癌术后作用的研究进展
2.3.4.1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后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医以为,脾胃重要的生血造血脏器,正气亏损是由于脾胃损伤,进而导致免疫力低下。化疗虽然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其毒副作用大,容易伤人,最易伤及脾胃。然后促使免疫力低下,抑制骨髓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当参芪扶正注射液与其他化疗药物合用时既可以降低其他化学合成药的毒副反应,与此同时对于抗肿瘤还起到增强的作用,这是因其中的某些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细胞、提高抵抗力等作用的成分在。进而在促成骨髓生血起到提升作用,对靶器官起到保护的作用,还能够让化疗的耐受性得到改善[13-14]。陈杨等人将62 例乳岩根治术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1 例:治疗组采纳的方案为:tac 化疗计划+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照组30 例:对照组则单纯采纳与治疗组一样的化疗计划,结果显示治疗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力具有增强作用,有效促进骨髓造血功能,而且关于化疗的耐受性起到进步的作用,具备减缓毒副反应,增加疗效的作用[15]。
2.3.4.2 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其相干的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发病率为15%-54%不等[16],并且其术后3 年内发病率可达到24.0%[17]。因其活动受限、乏力、疼痛、纤维化等症状致患者心理及生理障碍,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吕素君等将女性乳岩术后60 例上肢水肿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 例:患侧上肢在佩戴弹力袖套的同时配合部分功能性锻炼,并注意如尽量避免让患肢受累等相关事项。治疗组30 例:对照组+活血通络消肿中药外洗。活血通络消肿汤组成:透骨草20g,鸡血藤30g,威灵仙20g,红花15g,桂枝10g,桃仁15g,老鹤草20g,细辛10g。结论显示活血通络消肿中药能明显促进水肿消退,而且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改善的作用。便捷并且高效[18]。
2.3.4.3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骨髓抑制的影响
随着诊疗乳腺癌水平的不断提升,其病死率每年都呈降落的趋向,但化疗药物惹起的“药毒”反响不停的出现,其中最多见毒药毒反应便是骨髓克制,不能顺利完成化疗的患者甚至是因为它。近些年来,很多研究者探索了中药对于防治因化疗致骨髓抑制方面的作用及机制,也取得了一定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和临床方面的疗效。陆清等人将乳岩术后120 例骨髓克制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予服用中药温肾升白方(由黄芪、枸杞子、南沙参、制黄精、苦参、石见穿、莪术、蜂房等组成),对照组口服利可君片。结论温肾升白方不仅可以补肾,亦可以益髓、还可以扶正固本,能够起到预防因化疗药物所致的毒副反的作用,且安全性是可靠的[19]。
2.3.4.4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失眠的影响
乳岩患者通常在术后极短时间内就得接受化疗,身心因手术带来的创伤还未平复,或者带来更大的痛楚,对患者的身心带来了隐形的负担,现在还要步入化疗阶段,患者的身心以及体力将会被紧跟着化疗的毒副作用严重地影响。大部分患者会引发失眠等毒副反应,然而因失眠的难处理,假如不准时纠正,除了会引起患者免疫力低下外甚者患者的心理负担会加重,这定然会影响疾病的预后。贺建红,储军等将乳岩术后化疗后失眠的34 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依次为20 例和12例。对照组:单纯服用艾司唑仑片,拒绝口服者则不予以给药。治疗组:对照组的基础+八珍汤加味(黄芪30g,茯苓12g,白术18g,当归10g,川芎12g,熟地12g,炒党参10g,郁金12g,木香12g,酸枣仁15g,远志6g,炙甘草6g。并根据辨证灵活加减[20]。
3 总结与展望
乳腺癌是一种整体性的疾病,对于其医治,手术和放化疗尽管是重要方式,但同时又是伤正之因。中医在医治方面应从扶助正气与消除积恶两入手。越来越多的研讨发现,关于乳腺癌的医治,中医药已经成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诊疗手段之一,其显著优势特别是体现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方面。关于中医疗法,都应该贯通于整个诊疗进程。中医能够根据患者不同的症候和体征进而确立的医治准则以及方法是具有个体化的性质是因为同病异治辨证论治所讲究的医治准则,这对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生存质量方面以及患者的免疫功能方面是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的。尽管中医治疗乳腺癌缺乏统一、系统的认识,但相信中医药在治疗乳腺癌方面会随着研究的进展取得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