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疼痛护理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2022-01-13陈慧婷罗秀燕张柳仙
陈慧婷,罗秀燕,张柳仙
(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痔疮作为肛肠系统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出肛管下端或直肠下端静脉丛淤血及肿大情况,在排便时患者会出现痔赘脱垂及出血等症状,为了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1],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将患者的病变组织切除掉,但是由于该种手术治疗方法本身属于一种创伤性治疗方式,术后患者的身体会出现极大的疼痛感,在疼痛作用下,进而引发患者出现焦虑心理情绪[2]。因此,为了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需给予患者循证疼痛护理,该种护理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属于一种规范及科学的护理模式,通过将多种护理方法结合起来,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创面的快速愈合[3]。本文将于2020 年9 月至2021 年3月在医院中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循证疼痛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0 年9 月至2021 年3 月在医院中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100 例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50 例。对照组,男、女为24 例和26 例,22-65 岁,均值(43.6±2.8)岁;观察组,男、女为23 例和27 例,23-66 岁,均值(44.2±2.6)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法,在专人指导下定时定点给予患者温硝硼散进行坐浴熏洗,将温度控制在43-47℃,每日2 次。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给予患者洛芬待因缓释片2片,口服,早晚各服用1 次,以患者疼痛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要求患者排便后对伤口进行温水清洗并用柔软毛巾擦干,以确保患者伤口部位处的清洁性和干燥性。要求患者应穿着宽松及柔软的棉质内裤,床头不可过高,以避免肛门受到挤压,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循环不畅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换药,在换药期间动作应轻柔。
观察组,行循证疼痛护理法,(1) 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应在科室中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全部护士均应参与进来,小组中的成员包括1 名责任组长和1 名护士长。当护理小组成立之后,应加强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循证护理知识培训。(2)循证问题:患者的肛门处神经分布密集,动静脉血管丛较为丰富,对疼痛刺激较为敏感。在手术结束后可知,患者的疼痛主要集中在首次换药及排便时,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患者的创面大小、手术部位、不良心理情绪及疼痛敏感性有直接关系。(3) 循证护理对策:①术后换药及排便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主要是实施程序化减痛护理措施,术后第1d 使用远红外线灯对患者进行照射,以加速血液循环及炎性物质的快速吸收,照射部位为距肛门手术切口创面30cm 部位处,每次30min,每日1 次,连续治疗3d。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排便护理,告知患者不可因为害怕疼痛而特意对便意进行控制,以防止患者出现便秘。叮嘱患者应每日排便1 次,以肚脐为中心,呈环状顺时针进行腹部按摩。当手术结束后应使用中药封包对患者的腹部进行热敷,当患者出现便意之后,应给予患者20mL 的液体石蜡油,口服,对患者的肛门收缩运动予以指导。术后2d 叮嘱患者普食,应禁食流质、半流质及清淡类的饮食,可适量食用一些香蕉,以加速患者排便。当患者排便之后,应使用中药对患者进行熏洗,并为患者涂抹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以此来达到消肿止痛功效,加速患者创面的快速愈合。②不良心理状态护理:由于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导致患者的疼痛敏感性增加。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感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对患者进行疼痛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镇痛及疼痛感的认知得以纠正,确保能够消除掉患者对疼痛感的恐惧心理状态。③肛门功能锻炼:为了确保患者的创面能够快速愈合,肛门功能能够尽快恢复。在术后1d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肛门收缩锻炼指导,收缩肛门5s,放松5s,此项动作应持续做5min,每日做3次。在术后2d,鼓励患者下床参与活动,以加速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在术后3d,指导患者做提肛运动,上收缩提肛肌,每日30s。患者在做呼气动作时,肛门及腹部位置处应慢慢放松,慢呼吸,每日训练3-5 次,并逐渐增加训练的时间及训练难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疼痛度评分,使用VAS 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范围为0-10 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感越强[4]。观察两组并发症(肛门感染、肛门水肿、出血、疼痛、肛缘浮肿、肛门坠胀)发生率。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评估内容包括水肿、创面、创面愈合时间,其中,水肿评分标准为:在手术结束后的24、48h 患者精细状态之下,对患者肛门部位处的切口水肿程度后进行评估,无水肿为0 分;轻度水肿为1 分,患者的切口周围部位处的皮肤出现微微突起,与手术切缘部位处的距离为<0.5cm;中度水肿为2 分,距离手术切缘部位处的距离为0.5-1cm,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变硬及局部红肿;重度水肿为3 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肿块突出,与手术切缘部位处的距离为>1cm。创面评分标准为:评估时间为术后1d及出院前,无疼痛、渗血及水肿为0 分;有疼痛、无渗血及血肿,无需使用药物进行镇痛为1 分;轻度水肿,有血性分泌物,需口服药物进行镇痛为2 分;水肿程度为中度,创面搏动会出现渗血,需给予患者镇痛药为3 分;重度水肿,创面搏动会出现渗血,需给予患者镇痛药为4 分。创面愈合判断标准为:患者的痔核缩小或消失,创面无肿胀、干结、出血及渗出。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度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疼痛度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度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度评分对比(±s)
组别(n=50)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观察组 7.66±1.47 1.26±0.32对照组 7.78±1.43 3.27±0.68 t 值 0.185 20.865 P 值 0.856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
两组术后24h 水肿评分及术后1d 创面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8h 水肿评分、出院前创面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表3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s)
表3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s)
组别(n=50) 水肿(分) 创面(分) 创面愈合时间(d)术后24h 术后48h 术后1d 出院前观察组 2.23±0.42 1.77±0.52 6.05±0.88 8.53±1.32 12.63±2.85对照组 2.35±0.47 2.05±0.46 6.12±0.63 10.27±1.76 15.33±3.12 t 值 0.653 1.253 3.254 5.785 7.241 P 值 0.425 0.000 0.635 0.000 0.000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痔疮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可能与肛垫下移及静脉曲张有直接关系[5]。在疾病临床治疗中倡导使用手术治疗方法,但是术后患者愈合难度较大,在疾病康复期若处理方法不合理,极易诱发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疾病治疗难度[6]。因此,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应给予患者循证疼痛护理方法,给予患者科学的止痛措施,以促进创面愈合,确保患者术后能够尽快恢复健康[7]。
本文研究结果为,护理前,两组疼痛度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h 水肿评分及术后1d 创面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8h 水肿评分、出院前创面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痔疮手术患者护理中使用循证疼痛护理方法具有可行性,循证护理方法主要是针对护理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循证护理措施,具有科学性、规划性等特点,是基于护理缺陷原因而提出的一种循证护理对策,从而制定出的一种护理方案,在护理工作中通过给予患者换药及排便护理、不良心理状态护理、肛门功能锻炼,有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防止患者出现便秘而导致切口撕裂,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患者掌握了科学的肛门功能锻炼方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及水肿,促进切口愈合[8]。循证疼痛护理方法是一种精准、科学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效果显著提高,推荐在临床上大力使用。
综上所述,在痔疮手术患者护理中使用循证疼痛护理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整理,改善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疾病预后治疗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