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竞争背景下台湾当局两岸政策走向

2021-01-06唐梓涵

统一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台湾当局两岸关系民进党

■ 唐梓涵

“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美欧”这种三角贸易模式曾经是两岸经贸合作主要形式,同时也成为美国影响两岸关系重要的经济抓手。随着中国大陆经济水平快速提升,海峡两岸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模式不再只是生产链的关系,技术依赖与技术转移正在成为新兴的关键因素,制约着彼此的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自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以制造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的中美贸易竞争以来,“台湾牌”也成为美国压制中国发展的经济手段。中美贸易竞争进行至今,台湾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也随之做出调整,对台湾发展和两岸关系走向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中美贸易竞争中的台湾角色

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正式开始对中美贸易进行政治性干预。尽管双方于2020年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贸易竞争告一段落。第一阶段协议达成后,中美关税战和科技战的激烈氛围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中国产业整合和市场开放争取到短期的喘息契机,但是中美贸易争端核心问题——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没有在第一阶段解决,加之美国2020年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种族抗议、美股熔断和总统大选多重挑战,中美贸易第二阶段谈判一直没有开启,因此美国在这两个领域持续发力,继续阻碍中国科技、电信等公司的海外业务,控制半导体、芯片等高科技技术对华出口,并将对华制造业的“战火”蔓延至金融业,不仅造成已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对中国的积极作用减弱,而且继续强化科技领域的对华“进攻”,将中美贸易竞争推向更深层次。

虽然中美贸易竞争由特朗普政府发动,但是新上任的拜登政府继承了特朗普政府视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者的认知,将竞争视为对华思维的核心概念,因此中美贸易竞争并没有因为上任总统的下台逐渐平息,反而在美国经济利益攸关的领域持续进行。2021年2月,拜登签署行政命令,对电动汽车电池、半导体等4个领域全球供应链进行审查,以摆脱对海外供应商尤其是中国供应商的依赖。其中,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对华制约在特朗普时期就已展开,半导体等高科技技术又是台湾在三角贸易中的经济优势,因此原本因历史政治问题而在中国大陆与美国之间格外敏感的台湾地区,又因新兴的经济问题更加重要了。早在2017年12月,美国美光就在美国加州联邦法庭起诉中国晋华与联电,称联电通过美光台湾地区员工窃取其知识产权,包括存储芯片的关键技术。2018年5月第一轮中美贸易谈判时,美国财政部部长提出要“修订美国对中兴通讯的限制,确保半导体行业的全球供应链”。随后,美国多次针对中国多家企业审查半导体相关产业并发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不仅禁止美国高通、英特尔、博通、美光等企业向中国企业出售芯片,而且对拥有华为订单近五分之一的台积电施加压力,阻止其与华为等中国大陆企业的合作。除此之外,美国对台军售背后的经济考量在中美贸易竞争期间更加突出。2019年8月,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对台军售是很大一笔金额,会为美国带来很多就业机会。特朗普任期内,美国对台军售11次,仅2020年就有6次,为此中国通过经济制裁等方式对参与对台军售的主要美国企业和个人实施了反制。

二、中美贸易竞争下的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走向

自蔡英文上任以来,台湾当局的两岸关系政策主旨就是全方位“去中国化”,在中美贸易竞争中同样扮演“仇中反中”的角色。

政治态度方面,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致使两岸关系不断恶化、两岸协商对话中断、台海形势日趋紧张。中美贸易竞争造成的政治矛盾激化更为“台独”势力创造了“机遇期”,民进党当局的“抗中”法案和政策与美国连续出台“保台”法案与政策相互作用,将两岸敌对情绪炒热。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台湾当局通过“新冠肺炎”污名化、“口罩外交”等政治化抗疫手段,以及在台湾海峡多次制造军事紧张,严重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与此同时又与美国提升交往密度和交往层级,从侧面将两岸关系推至低谷。后特朗普时期,台湾当局于2021年1月与美国通过视频形式进行“政治军事对话”,针对台海两岸政军情势,台美安全防卫合作、防务自主,以及对台军售等议题交换意见;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美台交往限制,美国助理国务卿库珀会见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拜登政府上台后,台湾“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处(TECRO)”与“美国在台协会(AIT)”签署成立海警工作组备忘录,首度将一直以来暗地进行的军事合作公开化;以纪念破坏一中原则的“与台湾关系法”为由,高调招待美国前参议员陶德访问团,加剧两岸的不稳定氛围。

经济政策方面,尽管两岸经贸合作密切关系难以切割,但民进党始终不愿放弃减少台湾经济对祖国大陆依赖的任何尝试。在“新南向政策”和“台湾经济发展新模式”没有充分发挥转移岛内外贸重点和减轻对祖国大陆经济依赖的既定目标后,美国发动对华贸易竞争成为台湾当局的“机遇”。台湾当局与美国形成经济上减轻对华贸易依赖、政治上反对两岸统一的共识,不仅借美国之手为“台独”造势,而且增加对美贸易比重,将自己的要害交到美国手中。一是借美国之手破坏两岸高科技产业供应链。2020年5月,掌握世界领先芯片制造技术的台积电在断供华为后赴美国建厂,意味着台积电在外界压力和利益考量下做出了选择,面对美国几乎断根式的科技人才挖掘,台湾不仅无所作为反而沾沾自喜得到美国的赏识。二是迎合美国“台湾牌”的策略,升级与美国的经济合作机制,参与美国围堵中国大陆科技发展的计划。2020年11月,台美正式举办经济繁荣伙伴对话,对话名称与美国的“经济繁荣网络”极为相似,对话内容中的全球医疗安全、“清洁网络”计划、科技与技术、基建合作等议题无不显示了台美互相利用以实现降低对中国大陆供应链依赖的目的,与“经济繁荣网络”降低对中国大陆供应链的依赖、建立替代性的供应链目的如出一辙。三是拒绝在区域发展等合作机遇上加强与祖国大陆合作的机会,即使这一机会能够为台湾带来巨大发展潜力,台湾当局也会选择付出更高代价靠近美国。在中国大陆成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后,岛内政客不仅没有反思经济路线失误之处,反而寄希望于遥不可及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远陆倚美”思维僵化愈发严重。对于美国接二连三的大额军售,台湾当局总是以迫不及待地感谢作为回应和配合,面对岛内民众“交保护费”“浪费钱”的指责也不为所动。在中美贸易竞争大环境下,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中的经济政策一改过去即使在两岸关系冷淡期也会“政冷经热”的态度,进入“政冷经冷”阶段。

社会交流方面,台湾当局利用各种民间场合大作政治文章,提升两岸对抗情势。践踏祖国大陆以国家和平统一为前提的经济扶持,抛出“就算不接受‘九二共识’,陆客也会来”的“反统”言论;借金马奖事件宣扬“台独”,声称“台湾不同于中国”,割裂两岸艺术文化交流;恶意放大新冠肺炎影响,阻挠祖国大陆台胞及其陆配子女返台、暂停两岸“三通”后迟迟不愿恢复、在美国日本等国疫情严重而不加限制的前提下仅对疫情完全控制的中国大陆区别对待。民进党当局刻意阻挠两岸民间社会交往交流的行径,完全配合其撕裂融合发展、减少经济依赖的两岸政治政策和经济社会政策,全方位阻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史进程。

三、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产生的影响

中美贸易竞争背景下,民进党在利益取舍之后形成的两岸政策,在台湾岛内和两岸之间造成消极影响。

根据台湾有关部门统计,台湾2019年和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分别为2.96%和3.11%。在岛内服务业等产业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的背景下,2020年台湾地区工业总产值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增长率达到6.11%,其中制造业实际增长率6.27%,证明了台湾电子科技工业举足轻重。自美国发起科技禁运以来,台湾期待的“转单效应”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是疫情的爆发使得台湾地区对美贸易明显降温,反而是中国大陆在美国禁令生效前对台湾厂商集中进货,依然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地以及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对台湾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进入第二任期,蔡英文以“经济发展新模式2.0”继续指导台湾经济发展,但是新战略中以AI、5G为重点的创新产业是中国大陆与美国战略博弈重要内容,台湾当局如果继续对岛内经济盲目乐观、对美国支持盲目乐观、对祖国大陆市场不知珍惜,在未来建设创新产业的路上将困难重重,这种过分依赖不可控因素的做法将使台湾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拜登政府就职以来相继点名台湾操纵汇率门槛、对台湾释出首批军售、与日本协商半导体供应链合作以防止过度依赖以台湾和中国大陆为代表的特定地区,这一系列对台动作都体现了美国只将台湾视为“工具”而非“合作伙伴”。同时,台湾市场仅仅因祖国大陆由于检疫问题对台湾凤梨等农产品发出禁令而产生较大动荡,证明台湾经济对祖国大陆市场的依赖没有减轻也无法减轻。

政治层面,民进党自中美贸易竞争以来加剧偏离“维持现状”的政治路线,造成台海局势一度紧张,两岸沟通机制长期停摆,引起台湾各界反思。台湾《远见》杂志5月民调显示,认为美国对台军售造成两岸紧张对立的民众超过认为其有助于两岸和平的民众近7个百分点,高达68.6%民众认为两岸应该增加互动,希望当局优先改善两岸关系人数超过了关注食安问题人数。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呼吁民进党当局回归“九二共识”以重启两岸对话,挽救两岸关系恶化的局势。反观中美贸易竞争以来,一直助力台湾当局操弄两岸议题的美国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时,仍然坚称遵循“一中政策”。同时,中国大陆不断加大打击“台独”顽固分子、制止“台独”分裂的力度,始终坚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对岛内外重重压力,民进党通过委任邱太三作为新任大陆事务主管、呼吁恢复两岸对话等政治行动释放所谓“善意”,尽管动机有待商榷,但可以从中观察到政策环境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约束和调整。

社会层面,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民进党当局持续对祖国大陆疫情控制和疫苗研发抹黑,只愿寻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帮助,然而在全球疫苗紧缺大环境下,台湾迟迟难以获得西方国家的疫苗援助,同时岛内疫情新一轮爆发加大了台湾对疫苗的需求,促使岛内部分政客和民众将目光投向祖国大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事关台湾经济民生,诸多反馈为民进党“反中亲美”的两岸政策施加了新的压力。

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短期内中美贸易竞争不会停,两岸风波也不会止。在与中国的较量中,美国自始至终都只在乎打压中国和维护本国利益的终极目标,一旦台湾问题的形势对美国这一目标弊大于利,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消耗的意愿和支出将大打折扣。而中国追求的是和平统一,谋求两岸特别是台湾人民福祉。另外,尽管美国拥有卡脖子的技术优势,中国也因“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人民币结算扩大等,在制造业、能源业、金融业等美国关切的领域占有发展优势。民进党当局不能理清中美贸易竞争的趋势和台湾在中美贸易竞争中的利害关系,严重阻碍了自身的政策判断,甚至妄想借美日同盟为台湾经济政治安全保驾护航,必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猜你喜欢

台湾当局两岸关系民进党
新中国初期的联合国外交斗争策略及适时调整
“拒绝民进党”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海外保钓运动的“疏导”效果评析
台湾问题——和平或对立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
日本民进党成立
民进党大腕北京破冰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