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续齐谐记》版本系统与新辑考辨

2021-01-06任广世

天中学刊 2021年2期

任广世

(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续齐谐记》为志怪小说,南朝梁吴均撰。是书未见于《梁书》《南史》吴均本传。《隋书 · 经籍志》史部杂传类、《旧唐书 · 经籍志》乙部史录杂传类、《新唐书 · 艺文志》丙部子录小说类、《通志 · 艺文略》史类传记类冥异之属、《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类、《宋史 · 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文献通考 · 经籍考》子部小说家类俱著录一卷,《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杂传家类、《崇文总目》子部小说类著录三卷。日本学者藤原赖长《台记》卷三康治二年(1143年)九月卅日记载其当年所见诸书共1030卷,其中“杂家”类中亦著录《续齐谐记》三卷[1]。《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较两唐志为早,可能唐代《续齐谐记》即有一卷和三卷之别,其原因是卷帙分合,抑或钞撮省减,甚或由于《齐谐记》《续齐谐记》的混淆造成,尚难确定。

现存《续齐谐记》乃“后人采摭他书所引以成书”,诸版本均为明代正德嘉靖后所刻,皆非完帙,俱为17则。自《四库全书总目》指出《蒙求》中的《刘阮天台》应为《续齐谐记》佚文后,鲁迅、李剑国、王国良、先坊幸子、赵章超、李剑锋等学者都对通行本《续齐谐记》做了辑补,其中以王国良辑补最为完备[2]。现代学者对《续齐谐记》的点校、校释、译注亦有多种,采用的底本有《顾氏文房小说》本、《增订汉魏丛书》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本文拟考查《续齐谐记》的版本系统,讨论整理《续齐谐记》时底本选择的合理性,并且检讨诸家新辑材料,辨析未被注意的明清诸书中所引《续齐谐记》佚文的真伪。

一、《续齐谐记》的版本

唐宋书目文献中著录的《续齐谐记》一卷面貌已不可知,但可能与后人采摭成帙的现存《续齐谐记》近丛残小语、粗陈梗概不类①。当时《续齐谐记》除被中国古代类书等书籍征引外,日本古籍中也征引过《续齐谐记》,如源顺《倭名类聚钞》卷一二引“织成”(“王敬伯”中语)[3]、丹波康赖《医心方》卷二六引“燕墓班狸”[4],源为宪《世俗谚文》引“七世孙”(“天台遇仙”)[5]。目前常见《续齐谐记》一卷本的版本如下:

(一)《虞初志》本

《虞初志》本,计4种。

一是陆采辑刻《虞初志》本(简称陆本),正德末嘉靖初弦歌精舍如隐草堂刻本[6]。《续齐谐记》收入卷一,署“梁吴均撰”,后有跋文:“右此记梁奉朝请吴均撰。或谓其续东阳无疑而作,余按均先有《齐谐记》一卷,在唐已失传,其事往往杂见于诸类书中,均盖自续其书,非祖东阳也。是书亦罕得佳本,惟外舅都公家藏有之,命余锓梓以传焉。”“外舅都公”即都穆。

二是黄正位校刻《虞初志》本(简称黄本),万历丙午(1606年)刻本,前有王稚登、欧大任、谢肇浙万历丙午(1606年)序。《续齐谐记》署“梁吴均撰”“明黄正位校”,末亦有陆本跋文。

三是汤显祖评点、钟人杰校阅《虞初志》本(简称钟本),前有汤显祖、钟人杰序。卷首署“临川汤显祖若士评点”“钱唐钟人杰瑞先校阅”,末亦有陆本跋文。

四是凌性德朱墨套印《虞初志》本(简称凌本),袁宏道参评、屠隆点阅、凌性德校,有王稚登、汤显祖、欧大任、凌性德序,末有朱文陆本跋文。

以上4种《虞初志》本,陆采刻本最早出,刻印年代尚在谈恺刻《太平广记》前,据《续齐谐记》后跋文,陆本所据《续齐谐记》为“外舅都公”家藏本。谢肇浙《虞初志序》中说“陆氏之志虞初也”,显指《虞初志》的陆采辑刻本。

(二)《阳山顾氏文房小说》本

《阳山顾氏文房小说》本,简称顾本。该本为明正德、嘉靖间顾元庆辑刻。卷末有吴郡陆友至元甲子跋文,后有“埭川顾氏家塾梓行”,未署刊刻时间。是书中《芥隐笔记》后有“正德庚辰(1520年)阳山顾氏宋本翻刻”,《山家清事》后有“嘉靖壬午(1522年)长洲顾氏家塾刊行”,据此推测《续齐谐记》大致刊刻于正德、嘉靖年间。陆友跋文内容及年代均有误,故此跋真伪存疑。陆友跋称“前无其书”,然《隋志》已著录东阳无疑《齐谐记》。陆友跋文又称“《文献通考》书目亦云”,然《文献通考》卷二一五著录吴均《续齐谐记》,并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唐志》又有东阳无疑《齐谐志》”。至元甲子,只能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然而据《稗史集传》载陆友“年四十八以疾卒”[7]17、《研北杂志》元统二年(1334年)陆友自序、《赵氏铁网珊瑚》卷四载陆友至元二年(1336年)曾书《隶书世说》及张雨在至正丁亥(1347年)云“故友陆友仁”[8],则陆友约亡于1336~1347年间,跋文的写作时间绝非至元甲子。汪师韩、李剑国认为“至元甲子”当作“至元丙子”,可备一说。

(三)《古今逸史》本

《古今逸史》本,简称吴本。该本为明万历间吴琯辑刻。《续齐谐记》署“梁吴均撰”“明吴琯校”,末有陆友跋。该本与顾本有明显的承继关系:其一,顾本《阳羡书生》首句“阳羡许彦相绥安山行”之“相”,《虞初志》诸本均作“于”。吴本同顾本,俱作“相”。其二,顾本“笼歌小儿”条“声甚哀□无归”中“哀”后空一字,《虞初志》诸本皆作“声甚哀楚听者亡归”。吴本同顾本,惟空白处为墨钉,显为待校补之意。

(四)《广汉魏丛书》本

《广汉魏丛书》本,简称何本。该本为明何允中辑,明刊本。有陆友跋。该本正文大体同陆本,而跋文则录自顾本。如“燕墓班狸”中,顾本作“出不遇辱”“遂见华”“其善是也”,陆本则作“出必遇辱”“遂诣华”“其若是邪”,何本同陆本。

(五)《重编说郛》本

《重编说郛》本,简称说郛本。该本为明陶珽辑,宛委山堂本。《续齐谐记》收入卷一一五,半页9行,行20字,题“续齐谐记”,署“梁吴均”,版心题“齐谐记”,末有陆友跋。文字同何本。

(六)《合刻三志》本

《合刻三志》本,简称潘本。该本为冰华居士(潘之恒)辑,明刊本。《续齐谐记》半页9行,行20字,题“续齐谐记”,署“梁吴均著”“武林徐仁中阅”,版心题“齐谐记”,末有陆友跋。冰华居士序称:“《虞初》一书,多罗唐人传记,中略引梁隋沈约、王度十数则。一语之艳,见之色飞;一事之奇,聆者绝倒。洵小说家之《珍珠船》《万花谷》。此汤若士之序虞初也。”[9]可见该本较汤显祖评本为晚。《合刻三志》与《五朝小说》文字相同,版式相同(均为单鱼尾,左右双边,半页九行二十字),且字体一致,似为同一板片刷印。二者孰先孰后不易判断,不过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合刻三志》较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所藏《五朝小说》字迹漫漶情况较少,而且《五朝小说》中《续齐谐记》第一页有断板情况,《合刻三志》中这一页没有断板。由此或可推测《合刻三志》刷印较《五朝小说》为早。

(七)《五朝小说》本

《五朝小说》本,简称五朝本。该本为明末刊本。半页9行,行20字,题“续齐谐记”,署“梁吴均”,版心题“齐谐记”,末有陆友跋。文字同何本。该本或据《重编说郛》板片重印②。

(八)《秘书二十一种》本

《秘书二十一种》本,简称秘书本。该本汪士汉据《古今逸史》重编刊印。

(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库本。该本据《古今逸史》本誊录。

(十)《增订汉魏丛书》本

该本为清乾隆间王谟辑刻,本衙藏版,乾隆辛亥(1791年)重刻本,江西金溪浒湾爱日堂发兑。《续齐谐记》署“梁吴均著”“临川张上冲校”,卷末有陆友跋、王谟跋。据王谟《增订汉魏丛书 · 凡例》称“今据武林何氏原本重镌”,又称“何氏原刻七十六种,此外二十四种未见书目,无凭采补,而《唐宋丛书》中尚载有汉魏人书,书板字体俱相仿佛,因掇取十种增入一同编次”[10]。《续齐谐记》原收入何允中《广汉魏丛书》之中,则《增订汉魏丛书》本《续齐谐记》当与何允中本同一版本系统。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续齐谐记》版本大体可分为三个系统:都穆藏本系统,包括陆本、黄本、钟本、凌本;陆友跋本系统,包括顾本、吴本、秘书本、库本;混合本系统,包括何本、潘本、五朝本、说郛本、增订汉魏丛书本。都穆藏本的文字与陆友跋本有异,质量则略优,如《燕墓班狸》中“出不遇辱”/“出必遇辱”,《笼歌小儿》中“声甚哀楚听者亡归”/“声甚哀□无归”,《阳羡书生》中“卧路侧”/“卧侧”等。混合本正文大都与都穆藏本同,仅有部分文字与顾本同误③,而跋文则替换为陆友跋文,这说明混合本系统应是以陆本和顾本为基础新校的本子,其采用陆友跋文或是强调其版本早出之意。

二、《续齐谐记》的整理本

《续齐谐记》有多种现当代学者的校释、辑释等整理本。

(一)鲁迅辑校《续齐谐记》手稿本

鲁迅辑校《续齐谐记》手稿本,简称鲁本。该本收入《鲁迅辑校古籍手稿》第三函第12册。鲁迅辑校本以顾本为基础④,校以《艺文类聚》《太平广记》《事类赋注》《蒙求》等书,另从《蒙求》中辑“天台遇仙”,从《事类赋》中辑“王彦伯”一条。

(二)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本

在该本中,李剑国辑释了“金凤辖”“紫荆树”“杨宝”“阳羡书生”“成武丁”“屈原”“赵文韶”“王敬伯”8条。该书从多种古代典籍中辑出的王敬伯事,是《永乐琴书集成》发现前关于王敬伯最完整的辑本。

(三)王国良《〈续齐谐记〉研究》校释本

王国良《〈续齐谐记〉研究》校释本,简称王本。王本以嘉靖顾元庆夷白斋刊本为基础,以诸说部、类书引文校补。17则外,另辑《天台遇仙》《王敬伯》《五色石》《伍子胥》《万文娘》5则,是目前辑录内容最完备的本子。王本首次辑入《永乐琴书集成》中最为完整的《王敬伯》并加以校释,其后李剑国[11]、李剑锋[12]均在王本基础上重校了《王敬伯》。

(四)林家骊《吴均集校注》辑本

该本《续齐谐记》以光绪丙子(1876年)重镌红杏山房藏《汉魏丛书》本(即《增订汉魏丛书》本)为底本,复从《太平御览》《蒙求》等书中辑出“王敬伯”“王彦伯”“万文娘”“吴龛”“天台遇仙”5条,辑录内容未超出王本。

(五)先坊幸子译注本[13]

该本以《增订汉魏丛书》本为底本,参校了《四库全书》本和诸书引文。17则之外,另从《太平御览》中辑录《王敬伯》两则、《吴龛》一则、《天台二女》一则和《王彦伯》一则,辑录内容未超出王本。

(六)金长焕《吴均〈续齐谐记〉校释》本

金长焕校释本[14]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又辑入《天台遇仙》《王敬伯》《吴龛》《伍子胥》《万文娘》5条。其《王敬伯》条从王本,有疏误。

除以上整理成果外,尚有文政九年(1826年)源于叔校本、1969年西冈晴彦译本、王根林校点本等。当代整理成果中,以王本最为完备,但是在底本选择上,则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因弦歌精舍如隐草堂《虞初志》本可能是毛晋所刻,较顾本为晚,故此整理者更多地选择以顾本为基础整理。然而,现藏国家图书馆,著录为弦歌精舍如隐草堂本的《虞初志》应为如隐草堂本的后印本,除程毅中所谈及的证据之外[15]400,此本字体亦是正、嘉间的欧体,而不类晚明常见的方体。因此,综合考虑刻印时间和文本质量,选择如隐草堂本《续齐谐记》为底本整理更为合理。

三、当代辑补考证

《续齐谐记》传本17则,后多有辑补。《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四二《续齐谐记》云:“惟刘阮天台一事,徐子光注李瀚《蒙求》引《续齐谐记》之文述其始末甚备,而今本无此条,岂原书久佚,后人于《太平广记》诸书内抄合成编,故偶有遗漏欤?”[16]1208此后复经鲁迅、李剑国[17]591、王国良的努力,存世文献中《续齐谐记》的未见佚文已经很少了。

近年来,赵章超辑得二则、李剑锋辑得一则,今加以考证。

(一)黄雀

赵章超《汉魏至唐五代小说佚文辑证》一书中自《广事类赋》检得“华阴黄雀”佚文20余字:

《续齐谐记》:“黄雀变黄衣少年,持玉环赐杨宝曰:‘俾尔寿至九十三而终。’”

通行本《续齐谐记》“华阴黄雀”中无“俾尔寿至九十三而终”。此条可能最早见于陈录《善诱文》“杨宝黄雀”:

后汉杨宝,华阴人,年七岁。因行至华山,见一黄雀被伤坠地,为蝼蚁所困。宝见而怜之,因收于巾箱中,采黄花蕊饲之。经旬日疮愈,旦去暮来。忽一朝变为黄衣年少,见宝下拜,持玉环一双赠之曰:“俾尔寿,年九十三而终。俾尔子孙,四世为三公。”宝生震,明帝时为太尉。震生秉,和帝时为太尉。秉生赐,安帝时为司徒。赐生彪,灵帝时为司空。[18]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癸集收秦观《劝善录》“杨宝黄雀”条与此文字基本相同,唯“蕊”误作“叶”,“秉”误作“乗”。[19]413

《善诱文》《劝善录》中的这一则所记之事与《续齐谐记》“华阴黄雀”相同。赵章超辑自《广事类赋》中的“黄雀”等文字可能是《续齐谐记》佚文。

(二)长乐宫

李剑锋《唐前小说史料研究》一书中自《四库全书》所收《河南通志》中辑得“长乐宫”:“长乐宫,在府城,帝母所居。见续齐谐记。”

四库所收《河南通志》为雍正十三年(1735年)田文镜、王士俊所修,“长乐宫”出自该书卷五十二《古迹下 · 河南府》,是介绍洛阳古迹长乐宫的文字。李剑锋对此条基本持否定态度,他说:“此条不见他处引录。《后汉书》卷一〇下《窦皇后传》唐李贤注‘长乐宫’云:‘灵帝母所居也。’《河南通志》当为误引,仅录以备考。”[12]231此条确非《续齐谐记》文字,其误盖先因手民误刻,后因《古今图书集成》误改。《河南通志》中“长乐宫”文字乃转录《古今图书集成 · 方舆汇编 · 职方典》卷四三六《河南古迹考一》:“《汉官仪》曰:帝母称长乐宫,后曰永乐宫,在德阳殿西北,灵帝母居于此。见《续齐谐志》。”而《古今图书集成》中的这段文字来自弘治《河南郡志》卷三九《故迹》“永乐宫”:“《续偕志》曰:德阳殿西北入,门内永乐宫,灵帝母所居。见《灵帝纪》。”[20]《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五月庚申,永乐宫署灾。”李贤注曰:“《续汉志》曰:德阳前殿西北入,门内永乐太后宫署灾。”[21]347徐松辑《元河南志》卷二“永乐宫”条亦为“续汉志”。可见,《河南郡志》先将“续汉志”误刻作“续偕志”,《古今图书集成》进一步误改为“续齐谐志”,雍正《河南通志》又改作“续齐谐记”。

(三)故意狂傲

赵章超自《妥先类纂》卷五《积德》辑得“故意狂傲”:

袁文荣公薨,子陛升将葬公,惑于风水之说。常州有黄某者,阴阳名家也,一时公卿大夫奉之如神。黄性迂怪,又故意狂傲,自高其价,非千金不肯至相府……终黄之世,坐卧之处,虱皆成把。《续齐谐》。[22]615

此条与吴均《续齐谐记》无关,实节录自袁枚《子不语》卷一一《风水客》。袁炜(1508―1565年),字懋中,号元峰,浙江慈溪人。嘉靖十七年会试第一,殿试探花,授编修。后擢礼部尚书,改户部,兼武英殿大学士。每遇中外献瑞,辄极词颂美。与李春芳等同有“青词宰相”之讥。卒年58岁,谥文荣。

四、其他书籍引《续齐谐记》考证

除以上辑佚外,在其他古代典籍中尚有5条关于《续齐谐记》的材料,今辩证如下:

(一)露华囊

《本草纲目》卷五引薛用弱《续齐谐记》“邓绍”,称据唐人陈藏器《本草拾遗》引:

(藏器曰)薛用弱《续齐谐记》云:“司农邓绍,八月朝入华山,见一童子,以五采囊盛取柏叶下露珠,满囊。绍问之,答云:‘赤松先生取以明目也。’今人八月朝作露华囊,象此也。”[23]

《古今图书集成 · 历象汇编 · 乾象典》卷八六《露部汇考》引此条全同《本草纲目》。此条即现《续齐谐记》“明眼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五引此事,并无“薛用弱”三字[24]138,“盛取柏叶下露珠满囊”作“承取柏叶下露,露皆如珠”,“露华囊”作“露华明”。《本草纲目》衍“薛用弱”三字,《古今图书集成》因之而误。

(二)穹龟

厉鹗《樊谢山房集》卷二《永康怀古》之二:

穹龟大如笠,不随风雨飞。有人入山去,徒步担之归。缆船夜著岸,老桑灼祸机。以谂诸葛恪,物类感甚微。析薪使其烂,同尽知谁非。弘览既靡漏,保身宜不违。如何石子冈,芦苇为单衣。事见吴均《续齐谐记》。[25]168

此诗所述大龟事,见《艺文类聚》卷九六:

《异苑》曰:“孙权时,永康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归。龟便言曰:‘游不良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载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船于大桑树。宵中,树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絷,方见烹。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薄?’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既至,权命煮之,焚柴万车,语犹如故。诸葛恪曰:‘燃以老桑,乃熟。’献者乃说龟树共言。权登使伐树,煮龟立烂。”今烹龟犹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龟为“元绪”。

此事《初学记》卷八及卷三〇、《太平御览》卷九三一、《事类赋注》卷二四俱自刘敬叔《异苑》引。《类说》卷四自殷芸《小说》引此事,《绀珠集》卷一三自任昉《述异记》引此事。《学津讨原》本《异苑》卷三收入此条,题为“诸葛博识”。《汉魏丛书》本《述异记》卷上亦收入此条。

据上,此条实应出自刘敬叔《异苑》。厉鹗或有误记,存疑。

(三)崔信明

《古今图书集成 · 博物汇编 · 艺术典》卷五六四《卜筮部纪事二》“崔信明”:

《续齐谐记》:“唐崔信明,以五月五日正中时生。太史令占曰:‘五月为火,火为离,为文采。日正中,文之盛也。’及长,博文强记,下笔成章,终秦川令。”

“崔信明五月五日正中时生”事见《旧唐书》卷一九〇本传,原文中除了太史令为之占卜外,另有雀噪之异象:

信明以五月五日日正中时生,有异雀数头,身形甚小,五色毕备,集于庭树,鼓翼齐鸣,声清宛亮。隋太史令史良使至青州,遇而占之曰:“五月为火,火为离,离为文彩。日正中,文之盛也。又有雀五色,奋翼而鸣。此儿必文藻焕烂,声名播于天下。雀形既小,禄位殆不高。”及长,博闻强记,下笔成章。

《太平御览》卷三一、《事类赋注》卷四、孔平仲《续世说》卷六、《锦绣万花谷》卷四俱引此事,文字与《旧唐书》一致。

《癸辛杂识后集》“五月五日生”引《世说》(即孔平仲《续世说》),但删去了“雀噪”的内容:

《世说》:“唐崔信明亦以五月五日正中时生,太史令占曰:‘五月为火,火为离,为文采,日正中,文之盛也。’及长,博闻强识,下笔成章,终秦川令。”[26]104

《古今图书集成》所引文字与《癸辛杂识后集》一致,仅夺一“亦”字,改一“识”字。故此条与《续齐谐记》无关,当为《古今图书集成》之误。

(四)峨眉山樵

王培荀《听雨楼随笔》卷一“峨眉山樵”:“《续齐谐》纪一百四十岁老人,为峨眉山樵,年九十九方得金娶妻,生子为廪生,即周煌之祖。”[27]66周煌(1714―1785年),字京垣,号海山,谥文恭。四川涪州(今涪陵)人,著有《琉球国志略》《海山存稿》等,《清史稿》有传。此事亦见李调元《淡墨录》卷十二《天妃加封》、袁枚《子不语》卷二一《百四十村》、余金《熙朝新语》卷十。

(五)滇谦六

张澍《蜀典》卷一二“滇氏”:“蜀有滇谦六,生子多不育。依星家言,生子绵谷,以女畜之,穿耳裹足。见《续齐谐》。”此条实际出自袁枚《子不语》卷二《滇绵谷秀才半世女妆》。《子不语》当时也称《续齐谐》,赵翼《瓯北集》卷三三有《题子才〈续齐谐〉小说》咏袁枚《子不语》:“一编点鬼簿荒唐,更为香魂写艳妆。”[28]774王培荀、张澍均以《续齐谐》来称《子不语》。

笔者在梳理《续齐谐记》的版本和考辨诸家新辑《续齐谐记》佚文后,发现在补辑校勘《续齐谐记》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整理旧辑本时需选择合适的基础版本。因古人引书常取其意而简其词,故异文众多。不同的版本可能有承续和校改,应选择文字质量较优且较早的版本为辑补的基础版本。二是对辑补文献需要追溯其文献来源,审慎考辨。从《续齐谐记》的当代新辑材料来看,如使用史源学的方法追溯文献来源,可以发现新辑材料基本上都是误辑。致误原因有文献层累造成的误上加误(“长乐宫”)、异书同名造成的误引(“故意狂傲”)。只有在选择了适当的基础版本和审慎地辨伪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佚文缀合和异文校勘工作。

注释:

① 《隋志》中《续齐谐记》入杂传类,现存杂传有文字甚长者。此外,今存于《永乐琴书集成》卷一七中的《钦伯琴遇》长达1340余字,其中提到的“织成襻”向未见中国古籍引用,而编纂于公元934年的《倭名类聚钞》卷一二载“《续齐谐记》云:织成”,故《钦伯琴遇》或许可以代表唐宋之际《续齐谐记》中单篇的面貌。

② 昌彼得《说郛考》、陈先行《说郛再考证》认为《五朝小说》是用宛委山房本《说郛》残版重新编印,程毅中《〈五朝小说〉与〈说郛〉》(收入《程毅中文存》)一文则持审慎态度。

③ 陆本“白膏粥”条中有“蚕桑百倍”,顾本、吴本作“蚕桑百陪”,混合本系统的潘本、五朝本、说郛本亦作“蚕桑百陪”。

④ 鲁迅并未说明所据底本,但《阳羡书生》中“卧路侧”之“路”,鲁迅注明补“路”字。考《续齐谐记》诸版本,仅顾本、吴本脱“路”字,而《虞初志》诸本及《重编说郛》本均作“卧路侧”。另外鲁本《燕墓班狸》中“出不遇辱”“其善是也”均从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