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老子》中的民本思想

2021-01-05崔禹尧

人物画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本老子

崔禹尧

摘 要:《老子》一书作为老子本人思想的结晶,传达了他对于许多社会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其中,在春秋战国时代大变革的背景下,他也就当时儒家、墨家等学派热议的“民本”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学界许多学者质疑《老子》对于人民作用的看法,认为老子本人作为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其民本思想是空洞和片面的;但笔者认为,《老子》中的“民本”和儒家经典《论语》《孟子》乃至墨家《墨子》中的“民本”在本质上并无多少区别,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关键词:《老子》;民本;道家学派

学术界普遍认为,先秦的民本思想基本萌发于殷商至西周时期,发展壮大于春秋,最终真正成熟于战国时期。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已注意到当时居于社会下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热切地提出了多种含义丰富的“民本”思想。《老子》一书成书于春秋时期,正是民本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老子》的“民本”与日后的《孟子》等儒家经典相比,具有着相当独特的思想特点。虽然按照主流思想来评判,《老子》中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奴隶主和小私有者的要求,对于中下层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并不天然地亲近,但正如陈鼓应先生在《老子注释及评介》一书中指出的一样,“我们讨论一个人的思想所反映的立场时,不能机械地以出身下定论,而应当从他的言行来判断”。《老子》鲜明地体现出了对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极大重视,并批评了当时剥削统治底层人民的上层贵族阶级。《老子》有曰:“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道夸。非道也哉。”由此可见,老子的思想宗旨便是“以民为本”,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一、《老子》的隐性民本思想

相比于儒家而言,老子对于民本思想的看法并不是显性的,甚至在某些时候是“非民本”的。《老子》一书的核心思想观点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而围绕这一核心所阐发的民本思想带有天然的冷静和客观性。老子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因此首先他认为人民要回归“自然”——即返回到所谓的“道”中去,而人类社会前进发展本质上是人类破坏了“自然”的“道”。所以《老子》中反复提及人民必须“清心寡欲”“淡泊无为”,保持无忧无虑的心境。这样的规劝并不仅仅局限于广大劳动人民,同样还扩展到了国家的统治者身上,与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统治阶级对普通百姓进行残酷剥削的行为在老子本人看来是不符合“天道”的,这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些统治者的合理性,变相地强调了统治者对于劳苦百姓的保护责任,肯定了人民的重要性。老子甚至进一步认为,“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样也就直截了当地在主观上警告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要求他们站在上位者的角度管理好人民群众,尽量构建一种平等关爱的和谐关系。

然而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老子》在某些地方将“民本思想”做了过度的阐释,甚至使得其背离了原本固有的民本思想体系,产生了一定的争议。如《老子》第六十五章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提出了一种颇具争议的“愚民”策略,老子还主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希望打破甚至废除仁、义、礼等基本的纲常伦理,让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行走的工具。当然,我们并不能够绝对地说这种民本哲学是错误的,因为按照道家的观点,人民“无知无欲”自然便会“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进而也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同时由于“小国寡民”的存在,统治者的特权和权力也被最大程度上地稀释了,普通百姓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主宰自己生活的权利,从而达成了一种另类的“民贵君轻”。可见,《老子》中提及的“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回归原始的倒退历史观,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

二、《老子》的民本主义框架和特色

老子在著作中将一切的本源划定为所谓的“道”,并在此基础上把“民本”同“道”联系在一起,使得民本思想有了天然的正统性,也有利于其理论的进一步展开。当然,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老子》的民本思想实际上并不是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展开的,而是主要面向统治阶级以及奴隶主、地主阶级——这算是《老子》中民本主义思想的一个独有特色。借用《老子》中的一句话总结其统治者层面的民本思想,即“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正是“道生万物”的核心思想和“无为而治”方法论的社会体现。事实上,《老子》所体现的民本主义具有着一个同儒家、墨家等学派完全不同的特点,即老子的民本主义最终目标是达到所谓“小国寡民”的绝对理想境界。劳苦大众所受到的压迫、剥削在这样一个社会中被极大地弱化和稀释了,人民不被看做是奴隶,而将作为生活的主人幸福美满地生活下去。不过究其根源,在“小国寡民”主张的背后,实际上体现的是“平等”和“均平”的朴素思想。《老子》中处处可见对于“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道”社会的鞭挞,对于“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社会的向往。卢梭曾说,造成一切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財产的私有。因此当一个社会的结构足够简单,达到“小国寡民”时,财产的私有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社会的不平等也就随之消亡了。这时,《老子》中提出的民本的最终社会也就来临了。

三、结语

在“以民为本”成为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加强对于《老子》这一重要哲学经典的挖掘和研究具有着重大意义。《老子》的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极为超前的,它的不少论断即使放在今天也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尽管老子本人在主观上强调要维护统治阶级和地主、奴隶主阶级的阶级利益,告诫他们应该“清静寡欲”,这样才能江山永继,最终前进到“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但是客观上而言,他的初心还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福祉的,相关主张也对老百姓有着积极作用,进一步缓和了统治阶级与普通百姓的利益矛盾,维护了整个社会长远的发展前途。我想,通过对《老子》民本思想的研读,能够深刻地启示当今社会民本主义思想的发展方向,深化和丰富民本思想的内涵,推动当今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伟,李晓东.老子思想的民本架构及其特色[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2):17-29.

[2]赵琦.马克思和老子人本思想比较研究[J].智富时代,2018(09):160.

猜你喜欢

民本老子
先秦“民本”思想的源起与嬗变分析
兜底治疫
漫画
小论民本与民主融合之可能性
浅谈民主与民本思想
漫画
政治合法性的三种来源及其内在关系
智者老子
寻找老子【三】
大愚者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