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引导的历史经验

2021-01-05陶喜红,党李丹

编辑之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党性原则舆论引导媒介素养

陶喜红,党李丹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在新闻舆论引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宝贵的历史经验。具体包括:将党性原则融入舆论引导的政治观念、方向观念和服务观念之中,凸显党性原则的导向作用;发挥组织传播优势,将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紧密结合,提升舆论引导的动员力、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先进典型反映社会现实,传播社会形象,弘扬时代精神,强化社会认同;注重舆论引导工作方法的时代创新,在“时、度、效”上做到有机统一;重视舆论引导工作队伍专业能力、媒介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育,提升舆论引导的能力。由此所塑造的舆论环境极大地推进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为今后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舆论引导 党性原则 组织传播 典型宣传 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1)12-058-07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1.12.009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新闻舆论引导一直都被视为中国共产党传播真理、组织群众及推进工作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在很多场合通过不同方式论述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早期,毛泽东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方针以推进新闻工作;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党的报刊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凸显了党中央对舆论工作的重视;江泽民提出,“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1]强化了舆论导向的作用;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2]“导向金不换”成为推进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新闻舆论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3](33)通过多种方法开展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中国共产党在新闻实践中已形成一系列成熟、科学、优秀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舆论引导工作的创新和应对复杂舆论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舆论引导观念

党性就是党的意识和观念,是“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在一定的社会集团的立场上”。[4]因此,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舆论引导中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把握牢固的方向观念,树立真诚的服务观念。

1. 舆论引导的政治观念

舆论是社会大众意识的一种反映,具有自发性、混乱无序性和可变性。引导舆论要坚持党性原则,有一定的政治高度,这样才能确保新闻舆论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非常重视新闻舆论引导的政治观念。毛泽东强调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只有这样才能“拥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敏锐的判断能力,能从政治上总揽全局,从长远看待、分析问题,使新闻宣传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服务”。[5]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守牢社会主义阵地,旗帜鲜明、坚持不懈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在长期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中,中国共产党要求各类新闻工作在政治观念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各新闻单位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多样、生动、及时地讲好党的方针政策、观点看法,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3](58)新闻媒体还要做到准确、迅速地反映民情民意,多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多反映群众面临的经验和实际情况,真正起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桥梁作用。

2. 舆论引导的方向观念

媒体是社会中的重要部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和立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是国家意识形态、党的事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具体来讲,舆论引导方向必须同党的方针政策一致,要多宣传进步和光明的东西,批判腐败、落后、黑暗、消极的东西。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曾经遇到过挫折,但只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最终都能够很好地发挥引导人民群众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闻事业逐步成熟,舆论引导格局不断完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6]促进了新闻行业自身的改革,为人民群众塑造了良好的生产氛围和工作环境。新时代背景下,新闻舆论引导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3. 舆论引导的服务观念

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堅持以人为本,在执政理念上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因此,舆论引导的党性就要体现在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心声和愿望上。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事业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早在1944年,毛泽东同志就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次年,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写入党章。此后,《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党的报刊广泛宣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服务人民群众,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宣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毛泽东认为,报纸、刊物、讲坛等应该反映人民群众的情绪和愿望;邓小平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7]1996年,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新闻舆论要符合社会主义主旋律,要弘扬人民群众的英勇气概和刻苦精神,歌颂人民群众在改革创新中的成就和业绩;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提出“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群众乐于接受,能够回答群众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也是党性原则的重要要求和重要体现”。[3](59)因此,新闻工作者要把党性同服务人民群众结合起来,以此来贯彻党性,进一步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二、加强组织传播,提升舆论引导效力

列宁曾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指出,社会主义写作事业不同于资产阶级媒体“超然”“中立”的伪自由性质,前者是社会主义民主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传播事业很好地将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有机结合起来,是党和国家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经验之一。

1. 以组织传播提升新闻舆论的动员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共产党》《向导》《新青年》《前锋》等报刊在引导舆论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向导》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政治机关报,《新青年》和《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的机关刊物,《前锋》是大革命前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政治性机关刊物。此后,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报刊,这些刊物有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能够很好地将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有机结合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委设立宣传部门,负责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地开展舆论引导工作。改革开放之后,传媒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随后又实行集团化建设、数字化发展、媒介融合变革等。无论如何改革,有一条宝贵的经验是一以贯之的:强化党对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领导。正是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保证了大众传媒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将组织传播与大众传媒很好地衔接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组织传播的动员力。组织传播并不是要改变新闻舆论的客观性、真实性,而是为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一步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动员力。

2. 以组织传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

舆论引导是党的重要工作,中国共产党为舆论引导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单靠以媒体为基础的大众传播系统发挥舆论引导功能是有限的,以党组织为基础的组织保障为我国舆论传播提供了强大的靶向力和传播力。

从组织管理上讲,国家各级新闻媒体接受中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级党委宣传部的领导,包括参加新闻宣传工作例会、部署宣传报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加强舆情采集等工作。从组织引导上讲,各级党组织、团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要确立正确的引导方向,发挥其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理论引导作用,使其能在舆论环境中保持清醒,在大是大非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从组织方式上讲,通过组织内上行传播、下行传播以及组织外传播等方式,加强各组织成员的政治建设,提升组织成员的思想觉悟,尤其发挥党员同志的先锋带头作用,在舆论导向上不会发生较大偏差。组织保障与大众传播相互配合,在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主题宣传上,党内组织和媒体形成舆论合力,大大提升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

3. 以组织传播提升新闻舆论的影响力

新闻舆论是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对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能够避免大众传媒分散力量,从而形成聚合力,提升新闻舆论的影响力。

组织传播能够保证传媒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宣传报道成为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建设类报道成了新闻宣传的主旋律;21世纪以来,宣传思想战线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新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工作。总之,不同的历史阶段,新闻舆论工作始终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组织传播,大大提升了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媒体大量报道了人民群众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光辉业绩,激励了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创造新生活中的积极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抓好典型宣传,拓展舆论引导功能

新闻舆论不仅承担着反映舆情的社会功能,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引导作用,人们通常用“射程最远的大炮”来形容它对社会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所产生的重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科学的新闻舆论引导方针,坚持正向舆论和正面宣传,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和基本规律。

1. 通过先进典型传播社会形象

“典型报道是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8]反映着社会现实。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大力宣传了一系列先进典型,董存瑞、刘胡兰等,大家耳熟能详。他们打下了时代英雄的烙印,展示了为国献身的英雄形象。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通过榜样事迹讲好中国故事,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通过先进典型的报道,可以塑造出良性的社会环境,这体现为典型报道中包含着诸多积极进步、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角色,共同构筑了人们关于社会的总体印象,即社会形象。

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必须要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尤其是面对全球语境,通过先进典型的报道,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围绕国人共通的情感经验,还要站在他者的角度整合传播资源,“连接中外、沟通世界”。[3](26)如今,我国媒体一方面通过塑造典型、挖掘正能量等方式对内讲述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英雄业绩和事迹;另一方面通过命运共同体等话語框架对外报道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使中国故事能够内外生根,塑造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

2. 通过先进典型弘扬时代精神

新闻媒体会对具有普遍宣传意义的典型人物或事件进行集中、连续、强化的报道,体现着特定时期的新闻事实和文化内涵,有着较强的时代烙印。典型报道必须具有强烈的时代脉搏共振点才能与社会现实相适应,中国共产党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十分重视通过先进典型突出时代精神。

典型报道诞生于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媒体挖掘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性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现了我国在各时代的精神内涵。20世纪50年代,在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等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上,黄继光、邱少云、王崇伦、郝建秀等优秀事迹鼓舞着人心;20世纪60年代,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先进典型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感染着无数民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更多普通人成为创造历史、改造社会、建设生活的英雄;20世纪90年代,抗洪战士李向群、女排运动员、孔繁森等激励着人们;2000年以来,来自各行各业的“感动中国”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授予者成为新的时代英雄,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的鼓舞、引领作用。在典型人物的挖掘报道中,我国媒体也经历了从硬到软、从极特别到挖掘普通、从单方面描写到全方位刻画的叙事策略转变,在报道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呈现出典型人物多维立体的时代样貌。

3. 通过先进典型强化社会认同

典型报道是对社会事实突出部分的集中反映,“媒体通过挖掘采写典型报道,不断建构和延展集体记忆的内涵”。[9]一方面,媒体在典型人物塑造中将其看成某种社会事实的时代精神符号,通过对事实的遴选与组合,建构人们的记忆;另一方面,媒体通过集中性、重复性、纪念性报道等方式,又不断强化、延展人们的记忆。集体记忆的建构、强化与延展能够达成社会认同,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增强社会凝聚力。

“集体记忆是社会认同的基础,社会认同也是集体记忆生成和建构的重要目的。”[10]在典型报道中人们会表现出社会认同中“积极区分”①的一面,即刻意寻找或接受所属群体的优秀品质,增强社会认同。党领导的新闻媒体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强化了社会认同,主要表现在:一是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奋斗和社会建设中的优秀成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二是运用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英雄业绩来影响人民、熏陶人民、教育人民,让这些典型事迹、先进经验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三是将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学习落到实处,把情感行为转换成生活行为,通过多种形式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合力,提高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如每年3月5日的“学习雷锋纪念日”便是如此。

四、注重时空转换,创新舆论引导方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大致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硬到软、从内到外等转变,引导方法不断改进。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坚持“时、度、效”相统一的方法,能够对国内外重要活动、重大舆情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发挥主动性,引领社会共识,赢得群众口碑。

1. 注重时代创新与时机把握的统一

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要求,尤其是涉及重要的舆论问题,需要精准把握时机与节奏,把握好舆论进程,建构健康的舆论场。时效性影响着舆论的发酵情况,一旦人们对某些舆情事件有了负面看法,产生负面情绪,形成了首因效应,就会给此后的舆论引导带来巨大的困难,因此建立快速、准确、完善的舆论反应机制,是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宣传手段。

为了快速回应社会关切,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党和国家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始终坚持“第一时间原则”,要求新闻媒体在面对重要舆论事件时发挥主动性。在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媒体在第一时间将“鲜凌笋”“活鱼虾”呈现给读者,有助于提高舆论的引导力和公信力。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时机与内容,充分利用新闻资源,有效回答公众的疑问与关切,实现“时”与“实”的有机结合,体现新闻报道最大价值。“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受灾地区的情況,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零时差、零距离地让全国人民群众了解到灾区的需要,对众志成城齐心抗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与鼓舞作用。为保障新闻媒体能够做到快速回应,党和国家还十分注重舆情的采集与监测。舆情监测自2003年发展至今,已成为各级党政部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此外,传统内参、网络舆情、网上动态等渠道的舆情采集也为党引导媒体开展预警防范、及时报道和合理疏导等工作做了补充。

近年来,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改进:在方法上,注意从硬新闻宣传到采取鲜活、生动、灵活的报道方式,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在内容上,鼓励媒体从单一的政策宣传转变为对多种题材的报道,显得更加全面,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这些变化使得新闻媒体能够切实回应时代和人民的关切,展现其责任与担当。

2. 注重力度与尺寸的拿捏

准确地把握好新闻舆论引导的“度”,协调好局部舆论和整体舆论的关系,是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中,非常注重新闻舆论引导的“度”,强调对新闻报道力度与分寸的把握。首先,面对重大舆情事件,新闻媒体要坚持正向引导的基调,不过度渲染,以免产生排浪式宣传使得新闻报道“失真”“失范”;其次,新闻报道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大轰大嗡一味博人眼球,为获取受众注意力而“失态”“失准”;最后,新闻报道要处理好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握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不能因为误判舆情而“失向”“失实”。在新闻生产中,要坚持履行三级把关制度,即“三审三校”制度,由各部门主编、领导或负责人负责舆论把关,编前会制度、例会制度等监评机制也有助于媒体把握新闻报道的火候和尺度。

新闻舆论“度”的把握还体现在对不同传播渠道和主要受众群的选择上。媒介融合和“中央厨房”实现了新闻产品的多样化生产、加工及多渠道传播,智能分发和算法推荐能够较为精准地满足受众需求,实现个性化新闻生产,做到有的放矢。这些做法为精准研判舆情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有助于把握舆论引导的尺度与密度。

3. 注重效果与口碑的协同

新闻舆论工作的落实最终是要看传播效果。具体来讲,新闻舆论要服务党和国家的大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表达人民意愿,增强社会共识,化解社会矛盾。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讲求传播艺术,改进传播方法,增强政策传播、答疑解惑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新闻报道中要多反映和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既能覆盖宏观的舆论话题,又能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报纸的改进工作,要求报纸注重批评艺术,讲求政策宣传的艺术。1954年,毛泽东提出“开、好、管”,认为报纸工作要有良好效果,尤其是新闻批评要对人民有利,不能乱批一通。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我国新闻文体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后,媒体注重对普通老百姓事迹的报道,从“‘眼睛向上’到‘眼睛向下’,从‘眼睛向内’转变为‘眼睛向外’,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11]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各级新闻战线积极响应,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切实提升了舆论引导力,回应了社会和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闻舆论工作要讲求艺术,认真研究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采取分众化和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

五、推动专业教育,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12](333)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渠道,分类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新闻舆论引导的能力。

1. 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培育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建设,通过环境创造、政策支持、纪律要求、激励奖励等多种方式逐步完成对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培养,引导其成为“党和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12](332)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社将原来的新闻培训班改建为北京新闻学校,专门用来培养新闻人才,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新闻专业学校。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新闻学系,同年,毛泽东指示需要增加驻外记者,旨在“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13]自此,我国新闻人才队伍的培养更加体系化、专业化、国际化。除了从专业角度加大培养力度之外,党和国家还十分重视对新闻人才政治素养的培养,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举办会议、作出指示,加强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政治意识的引导,如1955年的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1994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1996年、2008年,江泽民和胡锦涛先后视察人民日报社,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及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都为新闻工作者打好政治底色指明了方向。二是规范新闻报道尤其是舆情事件报道,为我国新闻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纪律规范,如1978年《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1989年《关于改进突发事件报道工作的通知》对新闻报道尤其是舆情事件报道做了规定,又如21世纪以来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及“账号十条”“约谈十条”等规定,对我国媒体从业者形成纪律约束,从而保障舆论环境整体的真实性、可信性、权威性。

新闻人才是优质报道内容的提供者,发挥好人才优势是做好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新闻人才的重视是增强新闻媒体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957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记协)在北京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协会在政策引导、业务指导、行业自律上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提供了范本,在权益保障、业务培训、业内交流、评选表彰优秀新闻作品等方面为新闻人才搭建了平台,激励其奋战在第一线。如通过记协举办的“新闻茶座”交流活动,记者们学习国内外社会舆论焦点;由记协组织的“夜班编辑采访调研”及各类培训活动,大大增强记者的参与感,提升了其专业素养;“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等奖项的评选,在很大程度上引導、激励新闻工作者,增强了其职业成就感,为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领导班子舆论素养培育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各级领导班子对舆情事件处理的能力,并将其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准,这也是党加强对新闻舆论工作领导的具体体现。领导班子舆论素养的形成,不仅体现在各级领导班子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上,也体现在新闻媒体机构领导班子的建设上。

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全党办报”“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集中体现在党和政府对新闻宣传方向的把控、资源的管理以及新闻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把一些政治坚定、思想过硬、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和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其任免、考核、提拔、调动,都遵循“党管干部”的组织原则和程序;二是各级媒体领导班子在统筹报社、电视台、编辑室等采编流程和日常工作时,必须带头遵守党的纪律,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切实加强舆论阵地建设,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做新闻业务强的“政治家”。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这既是对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要求,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舆论工作领导的重要方式。干部在工作中要了解媒体、善待媒体,学会用媒体推进日常工作,让新闻舆论和媒体成为实际工作的助推器和进军号,实现不同舆论场之间的有效沟通,加强信息的流动。另外,定期组织的干部舆情培训工作,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媒介素养和舆情应变能力。近几年来,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开通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政务账号,加强了和人民的沟通,提升了各级行政部门的服务功能。这种业内和业外领导班子的双向联合,共同推进了党的舆论引导工作,为社会的整体稳定与和谐建构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 新闻发言人的综合素质培育

1983年,中国正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SARS事件之后,党和国家进一步规范了新闻发言人制度。2020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这意味着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一步成熟。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新闻发言人队伍的逐渐壮大,大大优化了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的效果,使政府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促进了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

新闻发言人是能够针对某部门或团体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做出统一回答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一般能够代表有关部门发布新闻、阐述观点以及回答记者提问等,是实现政府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和新闻来源。新闻发言人业务水平体现着该部门的形象,自新闻发言人制度确立以来,党就特别重视对发言人的专业化培训。2003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至今国新办每年都举办1至2次发言人培训班。2004年年底,国务院首次公布62个部委和75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截至2006年,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08年以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成了信息公开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2010年,中宣部等11个中共中央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各级党委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成为新闻发布工作的亮点。同年,教育部要求全国所有高校必须设立新闻发言人。2011年,全国首次党委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北京举行。同时,新华网公布了国资委直属121家央企新闻发言人信息,这标志着各级党委新闻发言人就位,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渐完善。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大致分为主管领导、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宣传部门负责人等,他们负责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实际工作,如召开新闻发布会及吹风会、组织媒体集体采访或专访、答复记者询问、发布新闻稿、接受互联网访谈等,宣传政策方针、了解民情、引导情绪、动员群众。新闻发言人制度极大地保证了党务信息的权威性,有利于党委部门把握话语权和主导权,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結语

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关乎旗帜和道路的确立,关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的落实,关乎全党全国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更关乎各族人民凝聚力的提升及国家的前途命运。回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新闻舆论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可以为今后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进一步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杜飞进. 挺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脊梁[N]. 光明日报,2016-04-18(001).

[2] 胡锦涛. 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08-06-21(004).

[3] 本书编写组. 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

[4] 列宁. 列宁全集:第一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63.

[5] 毛泽东.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215-216.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40.

[7]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1.

[8] 甘惜分. 新闻学大辞典[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48.

[9] 王春晓,陈旭光. 记忆的建构与变迁:典型报道的时代印记[J]. 当代传播,2018(5):59.

[10] 胡洁. 基础、生成与建构:从社会记忆到社会认同[J]. 天津社会科学,2020(5):151.

[11] 王雄. 新闻舆论研究[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65.

[12]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3] 丁淦林. 中国新闻事业史[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310.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News and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TAO Xi-hong1, DANG Li-dan2(1.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 2.School of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its 100 years' development, it has gained a series of valuable historical experience in the guidance of news and public opinion, which includes integrating CPC's principle into the political concept, direction concept and service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More importantly, the CPC's historical experience highlights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party principle,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closely combine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with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enhances the mobiliza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fluence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The models and their typical progress are emphasized to reflect social reality, spread social image, champion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strengthen social identit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helps the CPC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ime, scale and the effect of publicity. Treasuring the talents in journalism, improving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they will help to shape the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which can greatly promote the various undertakings of the CPC and our country,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innovation of news and public opinion in the future as well.

Keywords: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the principle of CPC;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typical example publicity; media competence

猜你喜欢

党性原则舆论引导媒介素养
浅析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责任与担当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