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姿态建立教学新常态
2021-01-05李梅
李梅
在教育信息化进入2.0的新时代,一所学校如何与发展同步、与改革同行、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校的影响力,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题”。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小学抓住网络迅速发展的机遇,积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创“生动”网络空间
基于学校的“悦生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能动起来,课堂能活起来,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灵动起来,我们确定了“基标下的生动教学”目标,积极开展“三聚焦”行动,以提升教师建设“生动”网络空间的执行力。
第一,聚焦“骨干先行”。我们成立了“智慧云种子团队”,主要成员包括管理人员、名师名班、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充分发挥名优骨干教师学习力强、研究力強、信息技术水平高的优势,组成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排头兵。通过专题会议和研讨活动,骨干教师明确了网络空间建设的标准和行动策略。
第二,聚焦“基标下的生动教学”。空间建设力求体现共性动作与个性动作两者的有机结合。共性动作为围绕课题研究,设立“生动早读、生动课堂、生动社团”等栏目,将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的案例、成果等汇集其中,留下师生共同成长的足迹。个性动作为结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和角色定位以及承担的课题研究,自主设立相应的栏目,体现教师个人风格。比如“三味书屋”“动感中队”“高谈阔论”“曾经的我们”“精彩回放”等。
第三,聚焦“评价跟进”。评价是工作进一步提升的强化剂。学校在每学期末会集合全校教师之力,对教师的个人空间进行评价,为每一位教师的个人空间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评选出网络“优秀个人空间”。
建教育教学新常态
曾经教育教学的常态是什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慢慢演变成一支粉笔、一个课件、一个多媒体。如今,教学工作的各个流程几乎都要在平台中完成,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已来。教师如何从原有的工作阵地转移到云平台的建设中,是教育教学新常态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
首先,建立“用以致学”的新思维。“用以致学”以任务为导向,聚焦目标,精准学习。在推广云平台之初,学校可以用行政力推动。骨干教师手中并不缺乏资源,他们可以将个人优质资源分享至云平台,极大地提高云平台的利用率,使云平台逐渐变成教师的刚性需求。
其次,建立“泛在教研”的新模式。网络介入了教育,让泛在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教学研究应顺应新时代,改变定点、定时、定内容、定人员的旧传统,让随时随地的“泛在教研”成为常态,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随机为发动机,以互联互通为加速器,更快地扫清云平台中的应用障碍。通过泛在教研,我们希望“生动教学”研究团队对基于信息化的原创微课程研究更加深入,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资源库。
最后,建立“教分制”管理的新评价。借鉴管理学生学习的学分制,设立教分制管理教师工作。学校研究制定了《教师空间建设与评价标准》《原创数字教学资源评价标准》,以评促建、以评促用,让教学的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起来。我们希望在教学各环节的共建共享中,实现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
教育并非易事,需要具有前瞻意识的破局者,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者,需要思维开放的创新者。为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未来我们将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迎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