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15分钟服务圈”实现幸福养老
2021-01-05胡洁超
胡洁超
近年来,杭州市上城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全周期康养为目标,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条线发力,全面推进“居家康养、社区助养、机构护养”多层次为老服务体系。积极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实现家庭、街区、社会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满足不同老年人、不同家庭的养老需求,实现服务人群“零遗漏”,不断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链接需求,促进居家服务品质提升
81岁的老人王连香自2015年老伴去世后,便独自居住在上城区彭埠街道红五月嘉苑的房子里。客厅内虽然摆了些旧桌椅,但看得出来,经常有人打扫房间,干净整洁。前几年,社区登记居家养老人口时,社区工作人员胡珍珠按照区里居家养老政策,给王连香办理了各项补助,享受由政府购买的助洁、助餐、助医、助浴、助行等生活服务。这几年,心连心居家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周提供两次的上门服务,包括打扫卫生、洗衣服、洗澡等。
这几年,上城区以项目化方式、市场化运作,引进多家优质为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家政保洁、生活照料、助医服务等20多项内容的居家上门服务,政府提供相应补贴。保障对象从特困、低保低边等人群拓展到高龄、失能失智等群体,形成合理的福利梯度。同时,持续开展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日和重阳节困难老人慰问、80周岁以上家电“统保”服务等深受老年人欢迎的居家养老特色项目,让公共服务惠及更多的老年群体。
数智赋能,推进养老模式迭代升级
今年5月,上城区委托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公羊会养老服务中心两家第三方养老服务专业运营公司,为闸弄口、采荷、凯旋三个街道的辖区内独居、空巢、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今年6月,社区帮助首批老人申请了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在适老化智能建床完成后,7月开始享受居家照护服务。生命体征检测设备、SOS报警装置等智能设备的保驾护航,让独居老人生活得更安全、更安心。
早在2019年,上城区已率先推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工作,通过为居家老年人配备离床感应、体征监测、活动监测、智能药箱等设备,实行每天24小时生命体征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2021年,上城区家庭养老床位应用场景建设被浙江省民政厅列为“浙里养”平台应用场景试点之一。
同时,上城区深入实施“互联网+养老”服务,将传统的排班式居家养老服务转为电子津贴“重阳分”,充入市民卡养老专户,老年人可以即时在线选择各种居家服务,全面实现线上预约、线上结算、线上监管。稳步实施第三轮智慧养老服务项目,引导老人从传统签约型服务逐渐过渡到在线自助型服务,提供居家紧急救助、生活服务、一键呼叫、亲情通话等服务项目。各街道围绕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推出各类智慧照料特色项目,为居家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供需对接、质量评价、远程监测等服务。
创新驱动,加快社区康养深度融合
日前,上城区首家居家养老智能体验中心——望江街道耀华社区康养驿站正式落成开放。走进康养驿站大门,可以看到一块数据大屏,辖区老年人在家安装的智能化设备使用情况以及一键呼叫等功能都接入这个系统后台。如果老人在家发生意外,按一下按钮,系统马上就会接收到信号,还能实时视频连线,安排工作人员上门处理。大数据跟踪也便于康养驿站掌握辖区老人的生活动态和疾病情况,可以针对性开展服务。
不少老人对智能养老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只要一按按钮,就可以把床调整成座椅的角度,上下床、起身、躺下,整个过程都可以协助完成。”工作人员介绍道。床上还放着一只大熊娃娃,不要以为是摆设,其实,这是专门为老人提供心理抚慰用的,作为起居陪伴,可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
在卫浴体验区的墙上挂着一面“魔镜”,能够播报新闻、播放音乐,当连接其他的智能化设备后,还能测量体重、血压等。“这种镜子我还是头一次见到,感觉挺新鲜的,我们老年人也应该多接触新鲜事物,居家养老也不一定非要靠子女了。”家住富星苑小区的邬奶奶说。
康养驿站里还有一个“热门”体验项目——小病快问线上平台远程医疗,有300余名执业医生实时在线,一分钟内即可接通问诊。
为破解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配套用房短缺的难题,上城区提前谋划布局,试点街道康养联合体建设。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联合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力量等康养资源,按照“有设施、有器材、有队伍、有标准、有数据”的“五有”标准,因地制宜建设不同模式、不同路径的康养联合体。为失能失智和失能高风险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和生活照护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