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滑雪医生付妍:白衣天使练成“特种兵”
2021-01-05阿丽
阿丽
她是一名急诊科的医生,工作地点却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几乎是云端上的海陀山滑雪赛场;她背着15公斤急救包,却能在4分钟之内抵达伤员身边;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酷寒中苦练滑雪,摔跤受伤是常有的事儿,她却从没想过放弃;为了增强体力,提高滑雪速度,她减重近30斤。她有幸成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在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3年中,她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说到医生,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在医院里穿着白大褂给患者看病的白衣天使。你可能想象不出,还有穿着滑雪板工作的白衣天使,每当有运动员发生意外,他们就要风驰电掣般冲上前去救治!付妍就是这样一位有点特别的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她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滑雪医疗保障队的一员。
80后女孩付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从医多年,有着丰富的抢救经验。为了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行,2018年冬天,有关部门筹备成立了“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十几家医院,共抽调72名临床医护人员,开始进行雪地救援和滑雪技能培训。平时喜爱滑雪的付妍,因综合条件较好顺利入选。
和她一起入选的医护人员,来自麻醉、骨科、脑外、胸外等科室,也都通过了滑雪技能、专业技术和外语水平的测试。可真正了解滑雪医生的职责和工作环境后,付妍惊讶地发现,尽管团队里的队友们都是来自各大医院的专家级人物,在医疗技能上没得说,但到了白雪皑皑的海陀山上,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立即承担起这项救援工作。而且会滑雪、医术好,也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滑雪医生”。
北京延庆海陀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赛场,这里也将是付妍和队友在赛道上的“手术室”。海坨山主赛道全长2950米,垂直落差894米,地势复杂、风向多变,将在这儿进行的高山滑雪比赛是速度最快、救援难度最大的冬奥会项目,因此,配备滑雪医生至关重要。
可在此之前,国内没有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专门的医疗保障队伍更无从谈起。付妍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参赛运动员在训练或者比赛过程中受伤时提供医疗保障服务,按照国际雪联的标准,付妍他们在运动员受伤4分钟之内必须到达现场,并为运动员诊治,然后迅速将其转移到山下的医疗救助站。
而付妍他们能依靠的交通工具只有滑雪板,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有非常娴熟的滑雪技术,就如同平时走路一样。最初大家的滑雪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滑行精确性、缩短救援时间,他们在训练中不能正常滑行,只能机械性地重复着一个个枯燥的动作以形成肌肉记忆。
第一次,当付妍站在雪道往下滑的时候,刚滑了不到十几米,就感觉自己的脸已经被寒风吹透了,像刀割一样非常疼。那天有很多队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伤,但是大家依旧坚持着,第二天仍然继续练习滑雪。
“因为在赛道上,一旦运动员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况,我们必须火速赶到运动员身边,并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付妍说,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环境中,晚一秒运动员可能都会有生命危险,医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快、更快。
海陀山上恶劣的气候条件,加上高强度的训练,对于付妍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严酷的考验,但她不曾退缩。付妍好不容易练到“咬咬牙能跑起来”的程度,但加上急救包、AED等近15公斤的负重后,她又得重新适应。突增15公斤重量上滑板,除了腿酸更难掌握平衡外,摔倒和受伤也是家常便饭。
因为需要跪在雪地上進行诊治,所以付妍他们平时更多地训练用跪姿滑行,这对膝盖磨损非常严重,每一次培训完付妍的膝盖都会有肿胀、淤青的情况。母亲看到后非常心疼,付妍却笑着说:“没事,大家都是这样!”
除此之外,去高山滑雪中心,在进入赛道到达海陀山时,一般人仅仅是站在上面都会感到恐惧,而付妍和队友们却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患者的身边进行救助。为了克服恐高,她平时会在雪场上加倍练习,尽管服务保障工作异常艰辛,但她始终都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记得在一次训练中,教练让大家背着沉重的急救包,扛着雪板,手拿雪杖,从终点往山上爬。教练还告诉他们:“救援和滑雪不同,滑雪只需要想着用最合理的姿势往下滑,而救援则要考虑如何在保存体力的同时,快速到达伤员身边,这不仅需要负重滑,更需要负重爬。”
令付妍纳闷的是,教练专挑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训练他们,好不容易爬到坡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儿就让他们演练救援。看着大家一脸的疑惑,教练严厉地说:“难道运动员摔倒后会找个平坦的地方等你们歇够了再救他们吗?”这句话让付妍明白了,只有这样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演练,才能应对赛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和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
付妍说,在冬奥会高山滑雪的速降比赛中,运动员最快的速度可能超过每小时140公里,在这样高速的滑行中,稍有闪失,对于运动员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加上高山滑雪比赛场地环境极为特殊,寒冷的天气、陡峭的雪道坡面、赛道上的冰状雪都会成为现场急救的障碍。
在极端低温的环境下,救援人员如果摘下手套,手指可能在半分钟内就会被冻得麻木失去感知能力,而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救治操作,需要长期的培训和反复的模拟演练。
他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尝试,让身体习惯彻骨的冰凉,“在假人身上练,从开始的30秒练到20秒,再到15秒,10秒”。
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雪场中,付妍需要跪在雪地上练习心肺复苏、趴在陡坡上练习气管插管,每次训练结束她都被冻得手脚麻木、全身冰凉。
付妍说,在手术室里,医生能提前知道患者的情况,手术方案有A计划、B计划,周围是熟悉的搭档。但在雪道上,滑雪医生处理的是突发事故,必须先安全快速抵达现场,然后迅速作出判断,再利用救援包里的装备进行比较完善的救援。同时,因为运动员用药不能违反兴奋剂规定,整个救援过程会进行音视频采集,届时甚至要经受全球转播镜头的考验,时间紧、任务重、变数大。
在西方人眼里,滑雪医生就是医护人员中的“特种兵”。他们需要在极端低温的环境下,长时间与冰雪相伴,而且每天都充满危险与挑战。尽管女性每月都有生理期,但是她们不会受到任何特殊照顾。
在备战2022年冬奥会的3年中,付妍经常练习负重滑行,摔跤受伤是常有的事儿。第一年,她就瘦了30斤。
付妍还记得,她在一次训练中被撞飞,摔出去5米远,经诊断,她肩膀骨折,必须静养。作为医生,她当然知道自己的情况,但静养就意味着不能训练,不能训练就跟不上进度,就有可能被淘汰。当时家里人都不让付妍再滑了,她却坚定地说,自己本来就热爱滑雪,同时还是治病救人的医生,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工作环境,换了一个地方继续治病救人而已。丈夫坐在那里半天没说话,虽然他非常心疼妻子,但他也了解付妍不服输的性格,最终还是支持了她的决定。
可对于滑雪,真正让付妍他們感到有压力的,是如何在极端条件下更好地开展救治工作。学医近20年,作为青年骨干医生的付妍发现,以前临床上熟练掌握的技术,到了雪道上却像被加了封印。以最常见的心肺复苏为例,患者需平躺,按压要垂直于患者胸壁,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在坡面雪道上,选择按压角度就得费一番周折,是选择站姿还是跪姿?在坡上还是坡下?怎么防止自己摔倒?怎么和队友配合稳定住患者?这些都是问题。
付妍说,心肺复苏是个体力活儿,通常施救的医生力竭,其他医生需要马上接替,然而在雪道上交换位置都是一个“大工程”。
“如果遇上气管插管这样的技术活儿,在医院里能做到又快又准的医生,在雪道上必须跪着、趴着,甚至侧躺着操作,一边使劲儿蹬地保持平衡,一边还要能做出准确的动作。”
高山滑雪中心赛道险峻,医疗救援难度大,伤员转运困难。国际雪联要求比赛时要有直升机进行救援,并且有良好的转运能力,以确保运动员得到最好的医疗保障。但在训练中,意外情况却在所难免。
2019年9月的一天,一场全要素的直升机医疗救援演练的实战打响了。付妍和几名队友,一同参加在海坨山举行的中国第一次高山滑雪直升机长绳救援演练,演练中由滑雪医生完成现场急救并呼叫直升机支援。
当时,山谷里突然出现了强烈乱流。由于风太大,救援直升机几进几出却无法到达急救地点,最后艰难悬停,就在将伤员吊起的一瞬间,由于重量增加和向下气流的影响,飞机突然快速下坠,情况非常危急。
付妍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大家准备冲过去保护伤员,只见飞机努力挣扎着,最终摆脱了乱流。从山上下来,付妍知道了是机长临危不乱,才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剧发生,所有人都说这是自己离死神最近的一次。
付妍说,从指定模拟“伤员”,到看到直升机带着“伤员”腾空而起,现在回想起这些仍记忆犹新。大家齐心协力成功打造了一条“空中救援通道”。而这次演练任务的顺利完成,也是国内高山滑雪救援领域的一次突破。
训练期间,他们白天练习滑雪,晚上鏖战到深夜讨论和制定“属于我们自己的救援方案”。“但没有经验借鉴也意味着发挥的空间很大,”付妍说,“每次推演,大家都争着发言。”队伍里不少医生已是权威专家,但常常就“救援人员站位”这样的细节争论不休,她说这算是“学医人的坏毛病”,即习惯作最坏的打算,“把最坏的情况处理了,后面发生比较小的问题就更有信心应对了。”
经过两个冬季的日夜训练,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付妍最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
2021年1月,作为首批高山滑雪医疗保障队队员,付妍团队正式坐镇海坨山,参与了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高山滑雪项目医疗保障任务。在这期间,付妍他们每天天不亮就从驻地出发,早早到达赛场,在比赛期间始终守候在赛道旁待命。遇到运动员摔倒受伤,他们会第一时间为伤员包扎、将伤员固定,再用雪橇船将伤员转运到竞技结束区的运动员医疗站,如果伤情较重,他们甚至还需要将运动员从医疗站转运至医院。
从最开始的探讨摸索,到后面整个团队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医疗救助预案,付妍他们在不断提高滑雪水平的基础上,更有信心在北京冬奥会的转播镜头前,接受全世界的检验。
2022年2月,第24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奥运圣火将再度点亮北京的夜空,北京也将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为世界奉献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
如今经过三个冬季的严格训练, 付妍和她的队友们,个个都成了身轻如燕的滑雪能手及身手敏捷的“医疗特种兵”。付妍说,她期待和队友们并肩站在赛道上驰骋,在北京冬奥会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的风采。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