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郴州市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2021-01-05曹斯蔚

林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森林康养郴州市发展对策

摘要:  探讨分析郴州市森林旅游康养资源特点、发展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从总体规划布局、旅游知名度、旅游线路、核心竞争力、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郴州市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  森林旅游;  森林康养;  发展对策;  郴州市

中图分类号:   S 78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1)04 - 0058 - 05

发展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 1 - 6 ]。郴州市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汇地带,特殊地理位置使郴州市的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资源独具特色。郴州市森林资源丰富,发挥当地森林旅游自然资源、人文社会资源和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是郴州市立足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战略举措,也是郴州市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选择。研究郴州市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问题,可以有效推动全市森林风景资源的科学利用、旅游新业态与新产品的发展创新、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业提质升级、科学发展[ 7 - 10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郴州市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1. 1 郴州市基本概况

郴州市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相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在这里分流,是华中与华南的分界地带,是赣江、湘江、珠江(北江)的“三江”源头。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东邻江西省赣州市,南交广东省韶关市,西接湖南省永州市,北连湖南省衡阳、株洲市,国土总面积1.94万km2,2018年末常住人口474.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 391.9亿元;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8.75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19.78万hm2,森林蓄积6 222.2万m3,森林覆盖率67.87%,是我国南岭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主体功能区和我国南方重要林区。

1. 2 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郴州市高标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先后投入340多亿元用于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旅游专线公路26 km,硬化油化通园公路220 km,改造园内旅游道路260 km,修建游客接待中心3个、生态停车场3.1万m2、旅游康养步道310 km。全市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实现了入园道路通畅,园内道路设置科学,园内主要景点道路通达,已建成游步道698 km,接待床位6 700个,接待餐位超过6 000个,旅游接待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了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发展的需要。郴州市大力开展森林旅游產品创新,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和创建森林旅游品牌,不断拓展客源市场,持续加强行业管理,全市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规划布局不断优化,项目建设提质增速,郴州市“林中之城、休闲之都”“一山一湖一温泉”森林旅游品牌日益彰显,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呈现出持续、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市2018年森林旅游从业人员5.5万人,森林旅游接待游客1 215.6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4.26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48.04亿元,近3年森林旅游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年增长率连续保持在13%以上(表1),森林旅游已成为林区群众就业、增收致富、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以及郴州市区域经济特别是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多年以来,郴州市先后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中国温泉之城、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等称号,森林旅游与康养品牌效应不断提升。通过开展创建活动,郴州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服务接待水平,已成功创建5A景区1个、4A景区3个、3A景区4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7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2个,全国林业科普基地2个,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个,省级秀美林场3个。基于森林旅游地资源的禀赋和特色,郴州市突出森林旅游特色品牌建设,实现特色发展。莽山突出原始生态、奇秀壮美,东江湖突出生态漂流、水上运动和“寿文化”,桂东八面山、齐云峰突出避暑养生和度假,九龙江突出温泉休闲,苏仙岭突出“福文化”,西河湿地突出仰天湖高山草原和野生杜鹃花海,南岭植物园突出生态科普科教等特色品牌打造,郴州市“一山一湖一泉”森林生态旅游品牌日益彰显。

2 郴州市森林旅游与康养资源特点

2. 1 林中之城,绿色屏障

郴州市是“林中之城”,处于中国南部森林腹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屏障。郴州市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属我国南岭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体功能区,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87%,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31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现有一级古树811株,二级古树13 043株,是我国南方古树名木保存最多的城市之一。

2. 2 赏雪避暑,气候分野

郴州市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交界地带,是广东人心目中最近的“北方”,具有避暑和看雪的气候优势。郴州市距粤港澳大湾区300 km以内,年均最低气温比大湾区低约6 ℃,夏天具有清凉避暑优势,冬季拥有飘雪冰挂景观;郴州市地理位置处于北纬25°黄金气候生态带,纬度与佛罗伦萨、迪拜、夏威夷、昆明等国内外知名度假地相近,特别是南岭、罗霄山区域拥有优越的纬度与海拔组合,气候舒适宜人,拥有天然的康养资源优势。

2. 3 水之源头,森林氧吧

郴州市是赣江、湘江、珠江(北江)三大水系源头,水质良好,全市2019年3月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达97.3%,2019年4月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达97.4%,2019年5月优良断面达100%,其中,东江湖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是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郴州市空气纯净、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汝城九龙江、桂东、东江湖负氧离子最高瞬时值均在9万个/cm3以上。2018年PM2.5/PM10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高于湖南其他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

2. 4 福地药都,楚越孔道

郴州市是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融地,神农医药文化、福地文化、湘粤古道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交相辉映,是湖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郴州市自古盛产蒿、桂、芩等药材,相传“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发生在现在的安仁县一带。安仁县作为药王炎帝神农首创医药之地,素有“南国药都”之美誉,至今保留有“安仁赶分社”这一民俗;郴州市环山抱水、藏风纳气,成为“九仙二佛之地”,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孕育着“橘井泉香”这一古代医药史上脍炙人口的典故;南岭山脉的阻隔,使郴州市成为水运末梢和水陆转换枢纽,自秦设郴县开始,舟船沿耒水、便江、郴江上溯,在裕后街的码头转换为骡马运输,沿湘粤古道翻越南岭,使郴州市成为湘粤商贸与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节点;郴州市位于中央红军长征的主线,是湘南起义发生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地,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郴州市传统文化艺术厚重,昆曲艺术蜚声中外,境内有27个民族的民俗资源,傩戏傩舞、汝城香火龙、嘉禾伴嫁歌、瑶族盘王节、宜章夜故事等具有地方代表性。

2. 5 类型丰富,组合优良

郴州市森林旅游资源单体类型全、等级高、分布广、组合优。一是具有森林、水域、草甸、地质、生物五大类森林旅游资源类型。二是在全市20个国有林场和31处自然保护地、2个国家矿山公园中,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8972-  2017)标准体系评价,全市涵盖了8个主类、21个亚类、77个基本类型、352个资源单体,有四级资源3处,三级资源9处(见表2)。其中,南岭片区以奇绝山色、动植物宝库、稀有金属和湘粤古道为特色,罗霄山片区以沁爽氣候、高山氧吧、生态鸟道、红色文化、温泉为特色,东江湖片区以水质纯净和山水相融为特色,西北片区地势相对低平,以农林物产、矿产资源丰富、中药文化、神农文化和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为特色,中心城区的苏仙岭、王仙岭、骆仙岭等集中体现了郴州市深厚的福地文化,城市森林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

依据森林康养相关标准,利用GIS系统对可达性、旅游设施要素、森林要素等18项因子通过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郴州市森林康养资源质量呈东高西低分布,市域内的罗霄山区域和东江湖区域的森林资源最适宜康养,其中综合优质型、海拔气候型、阔叶苍郁型、针叶精气型、特色观赏型五类15处为优势康养资源(见表3)。

3 郴州市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 1 森林旅游优势不突出

与周边的衡阳、韶关、赣州区域城市相比较,郴州市森林旅游总接待人数处于中等水平,旅游收入处于中低水平,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森林康养基地数量较少,森林康养产品供给不足,核心吸引力缺失,与赣州、吉安、衡阳等城市相比无明显优势,与张家界、长沙等知名旅游城市有较大差距。

3. 2 森林景观同质单一

郴州市森林景观均质,林相景观单一,树种以杉木、马尾松等用材树种为主,中幼林面积超过40%,特色景观林少、规模小,没有突出郴州市的地方特色。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同质化,缺乏特色创新,对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内涵理解不足,对资源和文化的特色挖掘不够,产品浅表化、同质化情况严重,创新体验不足。

3. 3 森林旅游线路不足

郴州市景区与设施缺乏线路整合,游客停留时间短。郴州市当地旅游主要以“单一组团”的游览型和一日游两日游为主,区域自驾游以两条同程折返型线路为主。景区点多面广,但尚未形成有机串联和组合。

3. 4 产业发展条件受限

郴州市森林优势资源与土地错位明显,森林旅游发展用地困难,资金紧缺;各类自然保护地边界重叠、多块牌子管理,管理机制复杂,经营机制受限。当地花卉苗木、林果茶产、林下经济、中草药产业资源丰富,但产业联动和拓展不足,特色产业资源产业链未形成,未能与森林旅游形成融合发展。

4 郴州市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4. 1 郴州市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思路

郴州市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思路可以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绿色发展总原则,围绕建设大南岭生态文明先行区,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康养避暑后花园,创建森林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郴州市模式”。以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和自然公园机制创新为抓手,以森林旅游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大地理品牌,目的地驱动;专线引领,以文润绿;精准康养,林旅融合;模式探索,机制创新战略,进一步打造“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品牌,把郴州市建设成为国际有影响、中国南部知名的森林旅游目的地。

4. 2 郴州市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对策

4. 2. 1 总体规划布局,开发森林旅游与康养功能区

依托苏仙、北湖两区,建设森林旅游服务核心、森林康养服务核心和林中之城文化核心,形成林中之城康养服务核心。通过探索森林环境与医养服务结合的创新机制,实施一批优质森林康养项目,提升一批森林旅游地,打造供游客与市民共享的森林揽胜游线,建设“林中之城”森林城市典范;依托宜章县和临武县,打造南岭生态体验区。以桂东县和汝城县为主体,打造罗霄山康养度假区;依托资兴市打造大东江湖生态旅游区。以安仁、永兴、桂阳、嘉禾四县为依托,打造福地食药产业区。以郴州市东南部南岭和罗霄山生态屏障为支撑,以南岭国家森林步道和罗霄山国家森林步道为纽带,串联整合一线资源,建设集生态研学、避暑康养、红色文化、生态休闲、民俗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南岭-罗霄山生态绿脉。以京港澳高速和高铁为流量入口,以湘粤古道和西河风光带为骨架,基于福地文化、水陆古道文化建设湘粤通道森林旅游动脉。打造以郴州市避暑气候、森林景观为特色的大湾区沁爽自驾游专线和长株潭休闲自驾游专线。

4. 2. 2 打造旅游名片,提升森林旅游知名度

一是按照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的总原则,以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积极争取实施南岭国家公园建设,整合建设大南岭生态体验区,以“奇绝南岭”品牌带动郴州市森林旅游发展。二是以“醉氧罗霄山”为品牌、整合桂东与汝城现有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资源,建设罗霄山康养度假区。以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打造罗霄森林人家。三是以“纯净东江湖”为品牌,依托目前东江湖知名度,扩展旅游空间,整合现有成熟线路,建设大东江湖生态旅游区。

4. 2. 3 对接自驾和避暑需求,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

一是依托乐广高速、平汝高速、资桂高速(规划中)、广连高速,形成“广州-韶关-郴州市-广州”环形游览专线,串联郴州市六大高等级森林旅游资源,建设千里森林沁爽自驾专线。二是依托气候差异优势,以南岭国家森林步道和罗霄山国家森林步道为骨架,打造湘粤古道森林特色线、湘粤赣生态屏障主题线和西河风光带等各具特色的四季森林风景旅游精品线路。

4. 2. 4 实施精准康养战略,打造森林康养核心竞争力

一是以“精准康养”为理念,瞄准专项康养市场,深挖差异化资源优势,精准细分森林康养资源,根据不同的资源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向建设康养项目。二是定向引入国际国内领先的健康服务和科技力量,提升康养服务水平,打造面向大湾区的避暑康养度假胜地。三是依托郴州市丰富的林下经济、中药材、林果产业资源,深挖神农中药文化,发展中药康养,提升神农宝地影响力。以神农尝百草的医药传奇、安仁赶分社国家非遗和食用药膳强身健体千年习俗为载体,打造神农传奇文化展示、非遗民俗体验和中药理疗特色康养;整合森林美食特产,以森鲜美食游、宝石科普游、茶产体验游等旅游产品为载体,打造郴州市森林物产品牌。

4. 2. 5 探索“郴州模式”,推进森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研究制定林草、民政、卫生健康、中医药等部门支持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的具体支持政策。通过开放合作、生态资源盘活、市场主体激活、智慧科技赋能、森林与医养结合等机制创新,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实现路径和森林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體系。鼓励森林康养与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争取依法将符合条件的以康复医疗为主的森林康养纳入医保范畴和职工疗养休养体系政策试点。二是加强用地保障,依法依规满足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治理面积从事康养产业开发;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可依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利用二级国家级公益林地开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活动;认真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合理利用农村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发展养老产业。三是支持有相关资质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森林康养基地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养老护理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支持国有医疗机构与森林旅游经营主体合资合作兴建森林康养、森林康复疗养医院。四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制定鼓励各类林业、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体育等产业基金进入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的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依法进入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支持社会资本结合森林康养资源,建设特色养老机构,加快森林旅游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俊,  孙瑞红,  李艳慧.  生态旅游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2] 吴楚材,  吴章文,  罗江滨.  植物精气研究[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3] 李卿,  王小平,  陈峻崎,  等.  森林医学[M].  科学出版社,  2013.

[4] 吴章文,  吴楚材,  文首文.  森林旅游学[M].  第二版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7.

[5] 刘拓,  何铭涛.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J].  林业经济,  2017, 39(2): 39 - 42 + 86.

[6] 庄晓纯.  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莲花顶森林公园为例[J].  林业科技情报,  2019, 51(2): 63 - 65 + 69.

[7] 潘洋刘,  刘苑秋,  曾进,  等.  基于康养功能的森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林业经济,  2018(8): 53 - 60 + 103.

[8] 苏全兴,  齐清琳,  姚历强,  等.  福建省森林康养发展现状与对策[J].  防护林科技,  2020(10): 72 - 75.

[9] 张绍全.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推进现代林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林业经济,  2018,  40(8): 42 - 46.

[10] 周作明.  中国内地养生旅游初论[J].  林业经济问题,2010, 30(2): 141 - 145.

第1作者简介:  曹斯蔚(1991-),  男,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生态经济学、  保险理论与实践、  财税理论与政策、  社会保障、  发展经济学、  资本市场、  公共政策评估。

收稿日期: 2021 - 01 -  25

(责任编辑:   王 岩)

猜你喜欢

森林康养郴州市发展对策
郴州市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落幕
同升国旗 同唱国歌
安化县芙蓉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四川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