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视频中教师形象呈现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021-01-05姜惠玲刘和海

科技风 2021年35期
关键词:元分析教学视频学习效果

姜惠玲 刘和海

摘 要:对于教学视频中教师形象的呈现是会增强还是削弱学习效果,抑或是不会对其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各项研究众说纷纭。为探究此问题,文章采用元分析的方法,以知识保持、知识迁移、学习成绩、认知负荷和社会存在感为结果变量,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角度探讨教学视频中教师形象的呈现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和其中的调节因素。

关键词:教学视频;教师形象;学习效果;元分析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领我们走进了互联共建共享的时代,教育领域也正逐步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纵观国内外课程平台,视频都是教学资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多媒体学习领域关于视频教学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话题,其学习效果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高质量的授课视频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的效果,也能够推动教育教学中数字资源的建设。教学视频中的教师呈现指以视频形式出现真人教师动态授课形象。教师形象已大范围出现于教学视频,成为影响视频质量的要素之一,因此其在视频中的呈现对学习效果是否存在影響,及有着怎样的影响也颇具研究价值。

一、研究现状及问题提出

对于上述问题,目前众多研究中尚存在着争议。部分研究者认为教师形象的呈现对视频学习者学习存在显著影响,例如Jiahui Wang等[1]借助脑电实验探讨了教师在场对学习者信息加工的影响,指出教师呈现的视频提高了学生传递信息的能力,并与较低的自我报告的内在和外部负荷相关。曹建霞等[2]借助四组视频的对比学习实验,指出教师画面是否出现对学生的社会存在感和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其中有教师形象出现的组别学习效果明显要好于没有出现的。Gog和Verveer[3]借助眼动追踪技术分析了教学视频中有无教师形象组的学习效果差异,指出有教师形象组的结果要明显高于未呈现的组别。与上述研究相反的是,部分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则是并未呈现显著影响。例如Homer等[4]人使用社会存在感问卷,对比被试在学习有无教师画面两种不同视频时的社会存在感体验,保持和迁移成绩之间均未发现显著差异。Kizilcec等[5]通过眼球追踪和回忆测试实验,研究在教学视频中加入教师的脸如何影响信息记忆、视觉注意力和情感,并指出有无指导者图像对视频学习效果、学生记忆能力影响不显著。

据此提出本研究的焦点问题:教师形象的呈现到底是否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影响会影响哪些方面?哪些因素会对影响起到调节作用?确定如右图的研究变量关系并提出研究假设。假设1:教学视频中的教师形象呈现对学习者的认知负荷(1a)、社会存在感(1b)有显著影响。假设2:教学视频中的教师形象呈现对学习者的知识保持(2a)、知识迁移(2b)、学习成绩(2c)有显著影响。假设3:教学视频中教师呈现类型(3a)、呈现位置(3b)、呈现大小(3c)对教师形象呈现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起调节作用。假设4:教学视频知识类型(4a)、学科属性(4b)、视频时长(4c)可能会对教师形象呈现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起调节作用。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文采用的元分析方法可以将来自不同研究的定量数据组合和统计分析,并集中在统一研究问题上,最终得出一个研究结论。研究采用的元分析软件是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3.0。本研究采用失安全系数和Egger线性回归检验两种方法检验发表偏差。

(一)文献检索

本研究主要对中、英两种语言的文献进行检索。英文数据库主要包括EBSCO、ProQuest、Springer linic、Web of science等,联合搜索instructor presence、instructor`s image、teacher、video lectures、learning effect等关键词。中文数据库包含CNKI期刊论文库、CNKI硕博论文库、万方学位论文库等。联合检索教师呈现、教师形象、教师画面、教学视频、学习效果等关键词。文献时间范围为2005.1.1-2020.12.1。采用文献回溯法对参考文献进一步检索,利用Google scholar和百度学术进行补查。文献筛选遵循以下6点原则:必须是开展实验并有数据统计分析的实证类研究;必须关于教学视频;包括关于教师形象呈现的教学视频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对比;需要报告可以生成效应量的数据(样本数、平均值、标准差等);至少包含六种因变量之一;各研究间样本需独立,若存在样本重复或交叉则纳入报告内容更详细或样本更大的。经筛选后共归入元分析23篇文献39项独立研究。

(二)文献编码及效应量

获得可供分析的文献后将文献进行编码以便于信息提取与数据分析。根据从提取的信息,对结果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编码,编码规则如表1,编码结果示例如表2。

三、研究结果

(一)主效应检验

根据异质性检验中Q检验结果表明含有知识保持和认知负荷研究的效应量异质性非常显著,含有学习成绩研究的效应量异质性显著。故总体来说本研究样本的异质性程度较高,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主效应进行检验,分析其促进视频学习效果的有效性(见表3)。选用标准化均数差Hedges's g为效果量,根据0.8、0.5和0.2分别为大、中、小效果量的划分标准。发现在知识保持、知识迁移和学习成绩上,教师呈现的平均效应量均在0.5左右且95%CI的上下限均大于0,表明该效应量非偶然因素引起。双尾检验p值小于0.001表示在教学视频加入教师形象对学习结果方面的提升作用要明显高于无教师形象。同理在学习过程方面也可得出,教学视频加入教师形象后对社会存在感的促进作用和对认知负荷的削弱效应均显著高于无教师形象。

(二)调节效应检验

对结果变量进行调节效应检验探究各调节变量的调节作用。在知识保持中,呈现位置和呈现类型对教师形象呈现的调节作用边缘显著,其他变量调节作用均不显著。但是学科类型、知识类型和视频时长仍是研究者需关注的变量,因为其在单个变量上均呈现显著性。在知识迁移中,学科类型、呈现类型、呈现位置、呈现大小均显著调节教师形象呈现的作用,其他变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但同样需关注知识类型和视频时长变量。在学习成绩中,呈现类型对教师形象呈现的调节作用显著,其他变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但需关注学科类型和知识类型。在认知负荷中,所有变量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但因为在单个变量上均呈现显著性,研究者仍需关注学科类型、呈现类型、视频时长变量。在社会存在感中,呈现大小和视频时长显著调节教师形象呈现的作用。其他变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三)发表偏差检验

从失安全系数来看(见表4),知识保持、知识迁移、学习成绩和认知负荷的数值均大于5k+10,表明在此四项上存有发表偏差的可能性较小。在社会存在感上可能有一定的发表偏差。采取Egger线性回归检验进一步定量评估发表偏差。在知识迁移和学习成绩上截距值都不接近0,且95%CI不含有0,p值也小于0.05,表示这两方面可能会有发表偏差。但在知识保持、认知负荷、社会存在感上95%CI均包含0,且p>0.05,暗示在此三项上只有较小可能性会存在发表偏差。综上,整体来看本研究并无较大发表偏差。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总的来说,教师形象呈现对学习过程影响显著,假设1a、1b成立。原因可能如下:教师形象的适当呈现,可在重要时间点将学生的视觉注意焦点有效转移至关键区域。以减轻其在全区域内搜素定位所产生的认知资源消耗,从而降低视频学习时的认知负荷[6]。教师的存在可能会使学生更多关注教师身上与学习不相关的内容,以致注意力分散。教师画面的显示能够减短学生与学习资源间的心理距离,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亲密感,从而加强社会存在感[2]。

教师形象呈现对学习结果影响显著,假设2a、2b、2c成立。可能原因有:视频中教师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目光、手势等肢体语言,教师通过这些社会线索进行互动可以激活学习者的社会回应,促进其对信息的主动选择、组织和整合,从而推进有意义学习的出现,改变学习的质量[7]。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编码为抽象的符号系统,还包括感知觉和动作等[8]。当从记忆系统中提取相关的知识时,与之相关的感知觉表征和动作表征也会被记起,这种多模式的记忆痕迹有益于信息的提取[9]。因此教师形象的出现,可能更有利于视频学习者的知识表征与加工,从而影响知识识记与保持。

不同调节变量对影响过程的调节作用不一,存在部分调节变量影响学习效果中一个或多个结果变量,假设3a、3b、3c、4c成立4a、4b不成立,可能原因有:教师画面呈现方式、大小的改变,会影响学生视频学习时的视觉注意,能够让学生更专心投注于学习材料,或是会使其注意力分散,由此影响最终成绩。在学习陈述性或是程序性等不同知识类型教学视频时,学习者采用的元认知策略并不一致[6]。不同的教师形象呈现类型对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先验知识水平学习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而教师形象大小、视频时长等的区别会影响学习者对教师存在的感知强度,由此产生显著调节作用。

五、总结与展望

此次研究发现,以往对教师形象呈现的研究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未来研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部分实证研究在探索教师形象呈现有效性的因素时,只比较教师形象的某些呈现形式差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缺少无教师条件作为控制组,导致在进行元分析时大量实证研究由于缺少控制组而无法纳入。很多教师形象呈现研究普遍对实验细节介绍不够清楚,例如教师特征(性别、手势、目光等)、学习者特征(先验知识水平等)等都可能是影响指导者呈现有效性的要素之一。以往大部分的实证研究采用的学习材料时长相对较短,且都是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结果的生态效度较低。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将实验由实验室扩展到真实学习环境中,并适当增加学习材料的长度,以此进一步验证教师形象呈现的真实效果。

参考文献:

[1]Wang J,Antonenko P P,Keil A,et al.Converging Subjective and Psychophysiological Measures of Cognitive Loa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Instructorresent Video[J].Mind Brain and Education,2020(3).

[2]曹建霞,傅安娜,王锐,周莉萍,黄磊.教学视频中教师呈现方式对学习者社会存在感和学习效果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7):75-81.

[3]Gog T V,Verveer I,Verveer L.Learning from video modeling examples:Effects of seeing the human model's face[J].Instructional ence,2014,72(mar.):323-327.

[4]Homer,B.D.,Plass,J.L.,& Blake,L.The effects of video on cognitive load and social presence in multimedia-learning[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8,24(3):786-797.

[5]Kizilcec R F,Papadopoulos K,Sritanyaratana L.Showing face in video instruction:Effects on information retention,visual attention,and affect[J].2014.

[6]徐佩瑤.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教师呈现形式对MOOC视频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7]郑俊,赵欢欢,颜志强,王福兴,马征,张红萍.多媒体视频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心理研究,2012,5(05):85-90.

[8]Barsalou,L.W.(1999).Perceptions of perceptual symbols.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2(4),637-660.

[9]Kent,C.,& Lamberts,K.(2008).The encoding-retrieval relationship:Retrieval as mental simulation.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2(3),92-98.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互联网+’时代面向深度学习的知识供给与引导机制研究”(编号:AHSKY2019D036)

作者简介:姜惠玲(1997— ),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与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元分析教学视频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教学视频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教学视频也可以这样拍
护理实践教学中在线学习效果的元分析
信任性别差异的元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