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制”:别开生面的儿童数学课堂
2021-01-05杨九俊
摘要:“领学制”儿童数学课堂通过“研习交流—小组领学—组际挑战—教师挑战”,实现多元关系重构,创新了学习共同体,体现了学习规律和数学学科特质,使儿童的数学学习真实发生,发挥了数学的学科育人价值。
关键词:“领学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2B-0014-03
在陈家梅老师的一再邀请下,2020年初冬,我造访了她执教的泗阳双语实验学校,观摩了她的“领学制”课堂。只见领学组的同学头头是道,学习组的同学踊跃参与。“领学制”课堂别开生面,让我受益匪浅。
一、“领学制”课堂实现多元的关系重构
人是一种关系存在。班级授课制,更是一种体制化的关系形式,教与学的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基于人与人关系的创新。“领学制”儿童数学课堂,实现了课堂多重关系重构。
在“领学制”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为6个左右学习小组,每天或者每周、每个完整的学习单元,有一个小组承担“领学”的任务,这个组就是领学组,其他组为学习组。“领学制”就是以制度化的形式,按照一定规则,由领学组带领或指导班级其他同学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如图1所示,“领学制”课堂基本操作流程为:研习交流—小组领学—组际挑战—教师挑战。
“领学制”课堂重构了师与生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师是主宰,课堂弥漫着教师的权力和意志。“领学制”课堂,教师“领”领学组,辅导、指导、引导的责任因此而格外重大。教师又是学习的参与者,因为他们也有挑战的任务,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拾级而上,不断攀登。
“领学制”课堂重构了学习小组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领学组“领”学习组。领学组要在前置学习中设计目标检测题,在课堂上负责新知领学、给学习组答疑解惑,并检测学习组的目标达成情况。学习组的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挑战性的学习者,每堂课都要至少设计一道挑战性的问题。这里的领学组就是“小先生”,而学习组不仅仅是学习者,他们的挑战也包含了“领”和“引”的意蕴。
“领学制”课堂重构了“群”与“个”的关系。在领学组内有个体领学,个体领学的学生就是领学者,其他学生就是学习者。领学者由组长综合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具体情况来确定。在小组内部,大家凝心聚力,相互支持。“群”与“个”的新型关系,就让学会合作成为日常学习生活的必备内容。
陈老师告诉我,“领学制”还创新了家校关系,家长成了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许多家长主动参与,献计献策。领学制的课堂更开放,关系更温馨,情境更优化,学习更高效,而“人”的成长自然是更蓬勃丰富了。
二、“领学制”课堂体现学习的基本规律
一是挑战的欲望贯穿学习始终,让每个学生的天性都得到释放。小学生的天性是爱挑战。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天生就是“密探”,爱探索,好奇心强。“领学制”课堂以挑战为手段,用挑战贯穿全过程。一堂课学生要进行三次挑战:自我挑战,同伴挑战,教师挑战。三次挑战层层递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领学制”让学生课前研习探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探究欲,进行自我挑战。课中同伴挑战(组际挑战),考验的是小组共同体的力量。当团队成员相互依赖形成群体内聚力时,成员就会自觉维护团队的目标和信念,并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在和谐的共同体气氛烘托下,即使竞争也是安全的,符合共同体的学习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尾教师挑战,主要是满足部分数学爱好者的学习需求,符合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个体为了实现理想、抱负,必须做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
二是课堂有合适的安静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領学制”课堂是领学组领着班级其他学生学习的课堂,是主体性的课堂。为了能够面向全体,真正让学习发生,“领学制”课堂进行了一些硬性规定,提出静思默想的要求。不管学生提问题还是教师提问题,规定每一次提问,给全班学生思考时间不少于5秒钟;每一次习题的出示,给全班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不少于1分钟;大题或多题,给全班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不少于2分钟。静思默想的课堂还原数学本真,使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严密性得到精准、严谨的表达,凸显数学的本质,保障思维的深度,提升学生的思考力。静思默想的课堂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这个时间是静静的、默默的、无声的时间,不受任何干扰的时间,属于每一个学生的时间,这是面向全体的基本保证;这个“静”是宁静,宁静得有力量,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才有自己的思考,才有发表意见的可能,这是独立自主的真正表现。静思默想让学生冷静沉静,让学生的心静如止水,这样他们才能注意力更加集中,才能思维真正活跃,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数学思维。
三是小组设置的针对性原则,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领学制”课堂的小组不是仅按照学生的文化成绩进行异质分组。分组之前,教师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调查学生成绩好或不好背后的原因以及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在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组合与搭配。同时,组内的个体领学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让成绩差距不大、学习水平差不多、性格相近的学生组成领学与被领学组合。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样搭配容易沟通,领学组合内的学生之间既是领学与被领学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双方都会获得自信。如果领学组合内的学生差距太大,被领学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领学者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特点组成领学组合,学生之间就既是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促互补、互利互惠的融合关系,又是共同发展、个性发展的共融关系,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三、“领学制”课堂凸显数学的学科特质
一是充分经历数学活动,发展思维品质。数学最大的特点是抽象性,数学知识蕴含在生活中,数学学习必须遵循“知识背景—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在“领学制”课堂中,课前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学生不管是研习课本,还是研习探究单,都拥有教师提供的丰富的生活情境,经历观察、发现、猜想、推理的过程,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领学制”课堂中,学生通过组内个体与个体、领学时组与组的合作、交流、分享、碰撞、辩论、质疑、批判等,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经历思路的剖析、矫正、转轨、选择、定型等过程。“领学制”课堂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痕迹,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等,使学生形成数学推理的严谨性,结论推导的逻辑性,概念理解的抽象性,语言表述的清晰性,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求异性、灵活性、创造性等;让学生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品质,达到数学经验的结构化,打通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自己思维具体性之间的联系,拥有数学的头脑,掌握数学的语言,发展数学的眼光。
二是在领学中经历挑战,学习数学的理性精神。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领学组的课前准备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必须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体会数学内在的逻辑与结构,理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领学组不仅课前自己要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课中还要引导班级其他学生去再创造,这就促使领学组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领学组必须认真仔细、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实事求是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经不住课中学习组的质疑、批判、挑战,胜任不了领学的职责。同时,“领学制”课堂的组际挑战、教师挑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向困难挑战、在逆境中前进、不畏风吹浪打的毅力,有利于引导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数学思考。通过“领学制”课堂的学习,学生不仅锻造了数学的思维品质,还培养了数学的理性精神,更形成了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刻苦顽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正直、诚实的品格。
“领学制”儿童数学课堂以“领学”为抓手,变革传统课堂的学习生态系统,还学习者以主体地位,让学生从学习共同体中汲取养分,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担当、勇于探索、乐观向上、学会合作的时代新人。我想,如果大家都一起致力于学科育人方式的变革,我们一定会看到新人辈出、云蒸霞蔚的美丽景象。
收稿日期:2021-10-21
作者简介: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南京,210024)名誉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