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纺织学报第41卷总目次
2021-01-05
磺胺化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对Cr(VI)和Pb(II)的吸附性能
王 杰等(1-1)
氧化石墨烯掺杂TiO2改性活性炭纤维
罗佳妮等(1-8)
棉秆皮纤维素/氧化石墨烯纤维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和吸附性能
李阵群等(1-15)
用竹浆粕/离子液体复配体系纺制的再生纤维及其性能
欧阳鹏飞等(1-21)
载药聚偏氟乙烯伤口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吴倩倩等(1-26)
废弃羽毛的结构特征及其吸声性能
吕丽华等(1-32)
纤维素纳米纤维/纳米蒙脱土复合气凝胶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党丹旸等(2-1)
木质素/聚丙烯腈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宋 乐等(2-7)
丝素基双层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钟红荣等(2-13)
聚天冬氨酸基纤维水凝胶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
李思捷等(2-20)
聚丙烯/聚酯双组分微纳米纤维熔喷非织造材料制备及其性能
甄 琪等(2-26)
防透明聚酯和消光聚酰胺6纤维中TiO2微粒分布的表征方法
邢丹丹等(2-33)
基于边界跟踪测量麻纤维横截面参数的算法研究与应用
张铮烨等(2-39)
碳化二亚胺/羟基丁二酰亚胺交联改性胶原蛋白纤维制备及其性能
岳程飞等(3-1)
超临界CO2处理温度对二醋酸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朱维维等(3-8)
氧化石墨烯协同二硫代焦磷酸酯阻燃粘胶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马君志等(3-15)
聚丙烯腈/聚氨酯透明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李国庆等(3-20)
聚丙烯腈/硝酸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压电性能
吴 横等(3-26)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其表征
王世贤等(3-33)
基于动力学特性的黑色高强聚酯工业丝研发
姬 洪等(4-1)
尿素脱胶对丝素蛋白气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宗乾等(4-9)
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纳米纤维增强聚丙烯微米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万雨彩等(4-15)
柔性可穿戴氨纶/聚苯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应变传感性能
吴颖欣等(4-21)
天然中空异形萝藦种毛纤维的吸油性能
王邓峰等(4-26)
竹红菌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甲基丙烯酸)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敏抗菌性能
王婷婷等(5-1)
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TiO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钱怡帆等(5-8)
聚羟基脂肪酸酯/海藻酸钠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孙范忱等(5-15)
聚乳酸/壳聚糖/Fe3O4超细纤维膜对酸性蓝MTR的吸附性能及机制
刘雷艮等(5-20)
偕胺肟化SiO2/聚丙烯腈复合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张一敏等(5-25)
磷酸改性芳纶对聚氨酯硬质泡沫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
许黛芳(5-30)
人造金刚石填充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防刺性能
陈立富等(5-38)
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低聚物的提取及其热性能
王晶晶等(6-1)
氧化石墨烯量子点/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王树博等(6-8)
聚丙烯腈抗菌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贾 琳等(6-14)
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共混纤维膜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郝志奋等(6-21)
镀铜碳纤维丝束细观耐磨性的有限元仿真模拟
戴 鑫等(6-27)
制备Lyocell纤维用纤维素浆粕的碱性酶处理工艺
元 伟等(7-1)
低折射率树脂对原液着色粘胶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刘 稀等(7-9)
纤维基介孔SiO2药物载体的构建及其释药性能
段红梅等(7-15)
再生纤维素纤维-纳米金柔性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尼尔兰的快速检测
刘思佳等(7-23)
基于ANSYS CFX的棉纤维马克隆值的建模与仿真
张梦阳等(7-29)
高邻位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杨 凯等(8-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热力学稳定性能
展晓晴等(8-9)
等离子体处理对聚四氟乙烯膜粘接性能的影响
陈 千等(8-15)
SiO2气凝胶/聚酯-聚乙烯双组分纤维复合保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张凌云等(8-22)
石墨烯纤维的湿法纺丝制备及其性能
庞雅莉等(9-1)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唐 峰等(9-8)
高强度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梅 硕等(9-16)
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研究
王凤龙等(9-21)
低聚物对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结晶性能的影响
陈 咏等(10-1)
聚乙烯醇/磷虾蛋白纤维的氢键作用机制及其性能
管福成等(10-7)
一锅法合成氨基化纳米纤维素及其性能表征
卢琳娜等(10-14)
丙烯基纳微米弹性过滤材料的熔喷成型及其过滤性能
孙焕惟等(10-20)
梯度结构活性碳纤维毡吸声性能分析
沈 岳等(10-29)
高强型聚酯工业丝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断裂机制
陈 康等(11-1)
基于ZnCo2O4的多孔碳纳米纤维制备及其储能性能
王子希等(11-10)
磺化聚醚砜纳米纤维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王利媛等(11-19)
聚丙烯腈/氯化钴纳米纤维比色湿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孙 倩等(11-27)
纤维素/氧化纤维素/南极磷虾蛋白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马 跃等(11-34)
蚕丝蛋白/明胶复合水凝胶的结构与生物相容性
王曙东等(11-41)
基于干法纺丝的含二氮杂萘酮结构聚芳醚酮纤维制备及其性能
董大林等(12-1)
丝素蛋白负电性增强改性及其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加载能力
宋广州等(12-7)
聚偏氟乙烯/FeCl3复合纤维膜柔性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张亦可等(12-13)
水引发L-丙交酯开环聚合工艺研究
温 馨等(12-21)
原子层沉积技术对纤维素膜功能化的影响
黎俊妤等(12-26)
交联改性对敷料用壳聚糖/聚氧化乙烯纳米纤维膜性能的影响
汪希铭等(12-31)
纳米SiO2对玄武岩纤维的表面改性
刘淑强等(12-37)
锡林刺辊速比对梳棉质量的影响
邵英海等(1-39)
纱条中纤维排列状态与纱条不匀的关系
苏玉恒等(1-45)
环锭数码纱Kubelka-Munk双常数配色模型构建及其色彩预测
张婷婷等(1-50)
碳纤维/涤纶刺绣心电电极制备及其性能
董 科等(1-56)
多经多纬纹织CAD简洁设计模式的实现与应用
余晓红等(1-63)
纬编两面提花针织物的工艺设计模型
梁佳璐等(1-69)
梯度空间下的丝饼表面缺陷检测
景军锋等(2-44)
管道修复用涤纶/苎麻非织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
伏立松等(2-52)
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原理及其实践
周 赳等(2-58)
立体几何褶皱织物的成型与织造
孙 婷等(2-6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织物表面绒毛质量的检测方法
金守峰等(2-69)
四罗拉集聚纺纱系统纤维运动数值模拟与分析
钱 成等(3-39)
不锈钢短纤维/棉包覆氨纶纱的弹性与电学性能
赵亚茹等(3-45)
高速经编机上纱线张力的波动规律
孙 帅等(3-51)
圆形纬编针织物电极导电性能及电阻理论模型构建
张佳慧等(3-56)
聚集态网点结构提花织物的灰度仿真特性
张爱丹等(3-62)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板簧式起落架结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
王翔华等(3-68)
纺纱方式对织物抗皱性能及拉伸弹性的影响
苏旭中等(4-33)
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化纤丝饼表面缺陷识别
王泽霞等(4-39)
织物纹样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比较
汪 会等(4-45)
基于机器视觉的碳纤维预浸料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路 浩等(4-51)
基于碳纳米管纱线扭电能的复合材料损伤监测
李 鹏等(4-58)
基于亚像素边缘检测的纱线条干均匀度测量
张缓缓等(5-45)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包覆纱的针织物致动器研究
熊祥章等(5-50)
混合色彩空间与多核学习的色纺织物组织点识别
龚 雪等(5-58)
洗后织物外观视觉特征编码与折皱评级
徐平华等(5-66)
基于低秩分解的织物疵点检测
杨恩君等(5-72)
开孔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
梁双强等(5-79)
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纺纱车间调度系统
郑小虎等(6-36)
方格立衬结构机织物的一次成形设计实践
马颜雪等(6-42)
具有双层效果的提花-印花-剪花织物的设计
金诗怡等(6-48)
基于介电谱的醋酸酯水刺非织造布含水率估算
吕汉明等(6-55)
自润滑关节轴承衬垫弹性参数的计算
汪久根等(6-61)
基于Rhino-Python的多圈高簇绒地毯三维仿真
代振兴等(6-69)
刺辊速度对棉结变化和重新分布的影响
曹继鹏等(7-35)
基于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方法的棉纤维梳理过程纤维检测识别技术
邵金鑫等(7-40)
丝织品的热老化及其寿命预测
郭 郎等(7-47)
全成形西服横向编织技术的工艺模型与实现
刘 博等(7-53)
基于数字单元法的三维正交织物微观几何结构建模
马 莹等(7-59)
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防刺与服用性能
马飞飞(7-67)
斜吹气流入射角对纱线折入的影响
刘宜胜等(7-72)
多智能体博弈的纺织车间搬运机器人任务分配
李 珣等(7-78)
基于滤波最小均方算法的簇绒地毯装备噪声主动控制
陈绍用等(7-88)
广角机织物的织造工艺及其偏轴拉伸力学性能
张祝辉等(8-27)
球形弹体冲击下三维正交机织物结构破坏机制有限元分析
武鲜艳等(8-32)
应用上下文视觉显著性的色织物疵点检测
周文明等(8-39)
锯齿轧花中含棉籽棉朵模型的构建与仿真
胡 文等(9-27)
不同压强条件下环锭旋流喷嘴内部流场模拟
初 曦等(9-33)
基于光谱反射率的色纺纱计算机修色算法
程 璐等(9-39)
色纺机织物组织结构对其呈色特性的影响
刘沐黎等(9-45)
基于椅子铺砌方法的织物组织设计
金 耀等(9-54)
基于图元分割与Gabor滤波的织物瑕疵检测方法
狄 岚等(9-59)
中国古代织锦重组织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彭 稀等(9-67)
全成形平肩袖毛衫袖身连接工艺分段设计
陈 曦等(9-76)
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朵永超等(9-81)
基于神经网络的籽棉颜色分级检测
徐守东等(10-34)
基于原位力学测试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表征
胡霄睿等(10-41)
基于三维悬垂模型和织物面密度的织物匹配
余志才等(10-46)
段染纱横编袜子花纹形成方法
徐艳华等(10-52)
基于相似性定位和超像素分割的织物疵点检测
朱 磊等(10-58)
三维四向和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冲击断裂行为的多尺度模拟
封端佩等(10-67)
循环应力松弛下黄麻织物/聚乙烯复合材料能量耗散演化规律
汪泽幸等(10-74)
喷气涡流纺纱线热黏合增强工艺优化与机制
陈玉香等(11-48)
针织西服面料的挺括风格研究
李新彤等(11-53)
层间间距对平纹双层结构靶体抗侵彻性能的影响
周 熠等(11-59)
典型纺织基人工韧带及其移出物结构与力学性能
刘明洁等(11-66)
用光谱成像技术与分光光度法测量织物颜色的比较分析
裘柯槟等(11-73)
数字化羊绒测色法及其在长度测量中的应用
衡 冲等(12-42)
防羽面料孔径及分布特征与透气性和防钻绒性的关系
董甜甜等(12-49)
开放/封闭空气层对阻燃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王 琦等(12-54)
针织三维全成形口罩结构建模与工艺实践
赵博宇等(12-59)
腱骨修复用缝线在锚钉孔眼处的耐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张 倩等(12-66)
三维机织角联锁SiCf/SiC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及损伤机制
杨甜甜等(12-73)
铁盐媒介对靛蓝电化学还原体系的影响
汪康康等(1-75)
涤纶针织物碱减量和染色一浴一步法工艺
王小艳等(1-80)
亚麻废纱制备纤维素基絮凝材料及其混凝工业废水性能
陈冬芝等(1-88)
二氧化锰/石墨烯/棉织物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李育洲等(1-96)
石墨烯基锆钛复合材料改性棉织物的制备及其远红外发射性能
易 领等(1-10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蓝印花布纹样基元分类
贾小军等(1-110)
纺织品卷烟味去除效果的评价方法
于昕辰等(2-77)
植酸的铵化及其对Lyocell织物的阻燃整理
徐爱玲等(2-83)
甜菜碱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抗菌整理中的应用
高思梦等(2-89)
TiO2/MIL-88B(Fe)/聚丙烯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刘禹豪等(2-95)
基于汉风色典的不同色差公式的色差均匀性
杨红英等(2-103)
高疏水染料结构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
王晓春等(3-78)
基于系统布置设计-遗传算法的纱线浸染生产线布局优化
黄 淇等(3-84)
活性墨水流体特性对喷射性能的影响
侯学妮等(3-91)
磷氮阻燃剂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
丁 放等(3-100)
剪切增稠液对不同结构芳纶织物防刺性能的影响
李聃阳等(3-106)
聚吡咯/银导电涤纶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林佳濛等(3-113)
光交联丝素蛋白水凝胶的蓝光引发体系
孙广东等(4-64)
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纤维颜色的影响因素
张 戈等(4-72)
一色齿毛菌对直接大红4BS染料的脱色
徐红云等(4-78)
纳米ZnO/有机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应用
隋智慧等(4-84)
聚乙烯醇对芳纶复合纱聚苯胺导电层耐久性影响
胡铖烨等(4-91)
纬平针棉针织物平幅丝光条件与其线圈结构的关系
尉腾祥等(4-98)
棉织物的硅溶胶疏水整理
谭 淋等(4-106)
紫外线辐照聚吡咯/银导电涤纶织物的制备
王晓菲等(4-112)
硫酸钠在低带液轧-焙-蒸活性染料染色中的作用
吴 伟等(5-85)
小檗碱在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染色中的应用
刘艳春等(5-94)
涤纶织物上自交联型P(St-NMA)光子晶体的构筑及其结构稳固性
刘国金等(5-99)
纳米TiO2稳定乳液的制备及其在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
王 森等(5-105)
阻燃抗菌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周青青等(5-112)
氧化壳聚糖改性抗菌蚕丝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郑宏飞等(5-121)
己酸酯淀粉的制备及其上浆性能
李 伟等(6-76)
蚕丝织物的栀子蓝色素染色
宋慧君等(6-81)
乙醇/水体系中改性蚕丝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
张 炜等(6-86)
硼氮掺杂碳点对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
成世杰等(6-93)
亚麻粗纱的超临界CO2煮漂工艺
张 娟等(7-93)
棉纱线在活性染料皮克林乳液体系中的染色动力学
丁永生等(7-101)
磁性氧化石墨烯/聚丙烯胺盐酸盐微胶囊在染料吸附中的应用
赵芷芪等(7-109)
针织物表面结构色的构建
陈佳颖等(7-117)
二氧化钛水热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自清洁性能
陈文豆等(7-122)
聚氨酯/相变蜡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剂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刘国金等(7-129)
天然彩棉后整理加工中颜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曾玉晖等(8-45)
应用环保型还原剂的硫化黑染色工艺
李瑞卿等(8-50)
水性聚丙烯酸酯对涂层商标织物图案打印效果的影响
朱 清等(8-55)
基于染料掺杂型液晶微胶囊的电刺激响应智能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性能
盛明非等(8-63)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柔软剂中的环硅氧烷
于 岩等(8-69)
纺织品色彩管理色表测量数据的误差优化
应双双等(8-74)
织物基载体在含盐废水蒸发处理中的应用
刘 捷等(8-81)
热敏变色微胶囊的变色色谱拓展及其应用
王 亮等(9-88)
C.I.分散棕19在超临界CO2及水中溶解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王纯怡等(9-95)
涤纶织物的氧化石墨烯负载及其抗静电性能
李 亮等(9-102)
磷酸酯-己酸酯化淀粉的制备及其浆膜性能
李 伟等10-81)
光敏剂敏化Cu-有机骨架对活性深蓝K-R的高效光催化降解
李 庆等(10-87)
植酸作用下锆离子修饰羽绒及其保温性能
应丽丽等(10-94)
可拉伸聚吡咯/棉针织物的制备及其储电性能
王 博等(10-101)
紫外光接枝/溶胶-凝胶技术制备耐久性阻燃腈纶织物
王 阳等(10-107)
导电涤纶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王秋萍等(10-116)
蒽醌助剂对乙二醇溶剂脱胶苎麻纤维性能的影响
屈永帅等(11-81)
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工艺性能研究
刘 芳等(11-89)
骨架镍的制备及其在染料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
冯鹏耀等(11-95)
二氧化硅包覆银铜纳米颗粒的结构及其抗菌性能
姜兴茂等(11-10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无卤阻燃整理
杨雅茹等(11-109)
石墨烯气凝胶复合防火面料防护性能的影响因素
孟 晶等(11-116)
织物表面导电线路喷射打印起始端凸起形成过程研究
肖 渊等(12-81)
F-12芳纶织物输送带的制备及其性能
李美真等(12-87)
模拟太阳光下金属酞菁/多壁碳纳米管催化降解染料
夏 云等(12-94)
可见光激发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漂浮球的制备
宋英琦等(12-102)
蒸汽暴露条件对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邱 浩等(1-118)
服装结构及假人模型对电磁辐射防护服屏蔽效能的影响
王秋寒等(1-124)
基于AutoCAD参数化功能的A型裙样板自动化生成
娄少红(1-131)
非稳态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及其在防护服隔热预报中的运用
丁 宁等(1-139)
基于Flexsim的T恤衫单件流水线仿真优化
宋 莹等(1-145)
新零售时代服装品牌商的全渠道融合模式
邵 鹏等(1-150)
手臂活动角度对服装局部热阻的影响
肖 平等(2-109)
充气防寒服的保暖性能
苏文桢等(2-115)
腰部运动损伤防护智能服装的研发
李柽安等(2-119)
基于遗传算法的服装缝制生产线平衡优化
张旭靖等(2-125)
电发热袜发热区域对足部表面温度的影响
刘咏梅等(2-130)
基于全织物传感网络的温敏服装设计
陈 慧等(3-118)
相变降温矿工服的设计与评价
郑 晴等(3-124)
跑步运动中运动文胸对乳房振幅的影响
郑晶晶等(3-130)
互联网环境下男衬衫定制顾客感知价值评价方法
于欣禾等(3-136)
服装缝制生产物料的低碳配送路径优化
张旭靖等(3-143)
石墨烯气凝胶复合防火织物的热防护性能
高 珊等(4-117)
基于二维图像的三维服装重建
潘 博等(4-123)
四针床全成形休闲西服的工艺设计与成形原理
刘 博等(4-129)
面料及运动速度对连衣裙三围形态的影响
陈丽丽等(4-135)
基于改进YOLO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缝纫手势检测
王晓华等(4-142)
微信平台上服装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与传播意愿的影响
杜沁盈等(4-149)
斜向分割线在现代旗袍结构中的应用
李雨虹等(5-129)
中国东部地区青年女性人体体型分类
余佳佳等(5-134)
新型充气夹克的研制与保暖性能评价
苏文桢等(5-140)
基于改进快速搜索和发现密度峰值算法的男童体型分类及判别
周 捷等(5-146)
服装视错图案对人体视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王佳宁等(5-153)
无省旗袍的结构设计方法
刘咏梅等(6-99)
智能运动文胸电子监测系统设计方案与实施
王建萍等(6-105)
基于最大衰减因子模型的服装热防护性能预测
何佳臻等(6-112)
加热装置在防寒服中的位置及其热效用
吴黛唯等(6-118)
基于迁移学习与支持向量机的服装舒适度评估
夏海浜等(6-125)
面向中小型服装企业的个性化定制订单管理体系构建
于小利等(6-132)
斜裁裙参数化结构模型的构建
陈 咪等(7-135)
基于连衣裙结构特征匹配的款式识别技术
夏 明等(7-141)
基于XGBoost算法对新疆女性臀部体型判别及原型修正
刘婷婷等(7-147)
基于遗传算法及仿真技术的服装生产流水线平衡
黄珍珍等(7-154)
基于熵值法的服装品牌形象价值创造指标定量化评价
邱丽俊等(7-160)
管道式通风服头部与躯干部位的热湿舒适性评价
张昭华等(8-88)
服装设计知识图谱中的服装装饰工艺分类模型
杨 娟等(8-95)
服装印花图案设计的感性研究
郑畑子等(8-101)
快时尚品牌形象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安 娜等(8-108)
亚洲男士西服基本纸样自动生成系统的建立
凌雅丽等(9-108)
七巧板原理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厉 谦等(9-114)
柔性康复手套设计与工效性评价
沈津竹等(9-119)
基于消费者感知价值的线上线下服装定制模式
李 浩等(9-128)
女装搭配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甘美辰等(10-122)
服装波点图案消费感知与设计要素的相关性
李 杨等(10-132)
基于B/S架构的数字人台变形NURBS曲面模型
刘 芸等(10-137)
衬衫吊挂流水线的自适应动态调度
谢子昂等(10-144)
幼童用智能示警蚕丝被的研发
黄阳阳等(10-150)
针织运动服的通风设计与热湿舒适性评价
孙岑文捷等(11-122)
基于翻领松量结构模型的翻折领结构设计方法
张 恒(11-128)
基于局部特征的青年女性腿部形态分类
陈希雅等(11-136)
具有实时瓦斯监测功能的新型智能矿工服设计
金 鹏等(11-143)
基于二维图像的青年女性颈肩部形态自动识别
王 婷等(12-111)
漂浮自救泳衣设计开发
方佳璐等(12-118)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汉服关键尺寸自动测量
王奕文等(12-124)
线上渠道服装品牌的微信营销策略
李 雪等(12-130)
棉精梳机分离罗拉伺服驱动研究
刘立东等(1-158)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针织机械互联互通结构研究
汪松松等(1-165)
多弹性支承-轴向运动导纱梳栉的振动模型
苏柳元等(2-136)
经编机梳栉电子横移伺服的最优滑模控制
汪健东等(2-143)
基于OPC UA的纺织智能染整车间信息模型研究与实现
李 锋等(2-149)
高速纺纱锭子弹性管减振机制与振动特性
莫 帅等(3-148)
剑杆织机打纬凸轮接触碰撞力建模与仿真
魏 展等(3-154)
筒子纱纱笼纱杆的定位检测方法
王文胜等(3-160)
基于缓冲对刀策略的自动化铲板组件设计
丁彩红等(4-155)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锭子弹性管性能优化
莫 帅等(4-161)
多臂机旋转变速机构凸轮廓线建模与重构
肖志涛等(5-159)
OPC统一架构框架下的针织装备信息模型
汪松松等(5-167)
基于机器视觉的筒子纱密度在线检测系统
张建新等(6-141)
筒子纱包装自动配重方法研究
彭来湖等(6-147)
多辊型整纬器改进方案及其实践
刘建宝等(6-153)
无缝内衣机密度电动机的控制技术
戴 宁等(6-161)
直接成筒缫丝的自动缫丝机结构设计
罗海林等(8-115)
基于BP神经网络及其改进算法的织机效率预测
张晓侠等(8-121)
混合磁悬浮织针驱动的永磁织针磁场分布规律
李冬冬等(9-136)
自动化铲板的对刀运动分析及其参数设计
丁彩红等(9-143)
长条状细薄带钩零件变形自动检测系统
朱世根等(10-158)
三维增材鞋面印花机对位平台的冗余驱动控制策略
沈瑞超等(10-164)
纬编针织机织针自由状态下固有频率测试方法
戴 宁等(11-150)
回转结构预制体柔性针刺成型系统设计
陈小明等(11-156)
绗缝机花样加工代码自动生成算法
李 亮等(11-162)
基于机器视觉的纱笼纱杆快速定位方法
张文昌等(12-137)
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的无缝内衣机织针编织过程固有频率特性研究
戴 宁等(12-144)
镍-磷-纳米碳化硅-聚四氟乙烯化学复合镀对纺纱钢丝圈寿命的影响
马沙沙等(12-151)
生物基聚酯与聚酰胺纤维的研发进展
董奎勇等(1-174)
芳香族聚酰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赵颖会等(1-184)
被服系统热舒适性研究进展
刘玉萍等(1-190)
聚丙烯腈纤维差别化及其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进展
李 甫等(2-155)
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研究进展
刘宇健等(2-165)
织物起毛起球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进展
肖 琪等(2-172)
纺织品的石墨烯耐久功能整理研究进展
常 硕等(2-179)
新型纺织用生物基抗菌整理剂的研究进展
高 雪等(2-187)
防护口罩用非织造滤料的制备技术与研究现状
张 星等(3-168)
纤维材料降噪结构体的研究进展
李辉芹等(3-175)
二维碳化物在柔性电磁吸波领域的研究进展
张恒宇等(3-182)
基于共价结合的纳米银抗菌棉织物研究进展
赵 兵等(3-188)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建坤等(4-167)
自由基引发剂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腈研究进展
赵亚奇等(4-174)
基于光子晶体的结构色织物研究进展
陈佳颖等(4-181)
环境温度突变时人体热感觉变化机制研究进展
黄倩倩等(4-188)
纤维基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研究进展
刘爱荣等(5-176)
吸能缓冲防护服装的研究进展
王雅娴等(5-184)
化学防护服的研究进展
吕凯敏等(5-191)
电泳沉积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修饰碳纤维表面的研究进展
李莉萍等(6-168)
静电纺多级结构空气过滤材料的研究进展
洪贤良等(6-174)
应用光学成像技术检测棉花中异性纤维的研究进展
董超群等(6-183)
棉纺细纱锭子发展演变与研究展望
莫 帅等(6-190)
柔性ZrO2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吴 红等(7-167)
织物散湿性能的研究进展
雷 敏等(7-174)
双亲性淀粉浆料的研究进展
李 伟等(7-182)
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染色与功能整理研究进展
王亚停等(7-188)
微波处理在蛋白质纤维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占镠祥等(8-128)
碳纳米纤维结构设计及其对水污染物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方 舟等(8-135)
服装款式图识别与样板转换技术研究进展
李 涛等(8-145)
罗布麻抑菌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徐绚绚等(9-149)
成像技术在纺织品颜色测量中的应用进展
裘柯槟等(9-155)
淀粉纤维的成形及其载药控释研究进展
段方燕等(10-170)
织物阻燃表面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刘晋旭等(10-178)
热防护服装测评用传感器的发展过程及其研究现状
翟丽娜等(10-188)
过氧化氢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向 忠等(10-197)
纳米纤维吸声降噪研究进展
李好义等(11-168)
用无机纳米粒子制备耐久性抗菌棉织物的研究进展
张艳艳等(11-174)
阻燃织物老化对其拉伸强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晓涵等(11-181)
用于油水分离的超润湿性纺织品研究进展
余钰骢等(11-189)
纤维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研究进展
王霁龙等(12-157)
缝合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林 琛等(12-166)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研究进展
张婷婷等(12-174)
木质素生物质阻燃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肖梦苑等(12-180)
医用防护纺织品
口罩过滤效率检测用颗粒物粒径的换算和标准比对
杨小兵等(8-152)
医用口罩过滤材料的研究进展
周惠林等(8-158)
闪蒸纺纳微米纤维非织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夏 磊等(8-166)
国内外医用防护服结构与功能的比较与分析
闵小豹等(8-172)
医用防护服的构效特点及其研发趋势
陈诗萍等(8-179)
医用防护服用非织造材料的研究进展
安 琪等(8-188)
医用纺织材料及其制品
聚多巴胺涂层聚丙烯疝气补片的制备及其体外炎性反应
乔燕莎等(9-162)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大孔径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组织工程支架中的应用
潘 璐等(9-167)
医用敷料用柔性金属电极的制备及其细胞毒性分析
韩佳蕊等(9-174)
含银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
秦益民(9-183)
医用纺织品的研究进展
严 佳等(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