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

2021-01-05索芳芳刘辉李晓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肢体血脂血糖

索芳芳,刘辉,李晓华

(安阳市脉管炎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升,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率亦逐年增长,患者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残疾、死亡[1]。维持血液运行通畅,调节血液循环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疾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2]。常规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该病在中医中属于“脱疽”范畴,脾失健运,外邪侵体,以致经络痹阻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治疗时应以化痰除湿,活血通脉为治疗原则。该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46~72岁,平均(58.95±5.11)岁;糖尿病病程3~17年,平均(10.02±1.32)年;肢体病变病程0.3~11年,平均(5.61±0.60)年;Ⅰ期23例,Ⅱ期37例。观察组男43例,女17例;年龄45~73岁,平均(58.99±5.09)岁;糖尿病病程3~18年,平均(10.06±1.35)年;肢体病变病程0.2~12年,平均(5.59±0.59)年;Ⅰ期25例,Ⅱ期35例。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经血糖检查、血管彩超、症状体格等检查确诊[3]为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辨证为痰湿阻络证[4];患者抬高苍白试验阳性;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者;治疗前30 d采用同类药物治疗者;药物禁忌症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53020662)静脉滴注,200 mg/次,1次/d,前列地尔(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4565)静脉滴注,10 μg/次,1次/d,同时给予控制饮食,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水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除湿通脉汤,方中黄芪30 g、当归20 g、熟地20 g、牛膝15 g、赤药15 g、丹参15 g、地龙15 g、水蛭10 g、甘草10 g、川乌6 g、草乌6 g,水煎后取汁液300 ml分早晚两次分服,1剂/d,祛湿方方中桑枝30 g、苏木20 g、川乌15 g、没药12 g、红花12 g、官桂10 g,水煎40 min,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熏洗患处,30 min/次,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并对比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1)疗效: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症状体征积分≥3分;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偶有不适,症状体征积分≥2分;进步:症状明显减轻,症状体征积分≥1分;无效:无变化甚至加重[5]。症状积分:屈伸不利、肢体沉重、舌苔薄腻、肿胀麻木、脉弦滑每项计分0~4分,分数越高症状越轻。(2)足背动脉血流水平变化: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前足背动脉的全血浆粘度和血细胞比容。(3)踝肱指数:测量患者肱动脉血压及胫后动脉血压水平,计算踝肱指数(ABI)。(4)血脂: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5)血糖: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水平。(6)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水平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踝肱指数、血糖、血脂水平比较 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全血浆粘度及血细胞比容水平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浆粘度及血细胞比容水平,P<0.05。

images/BZ_62_1333_2370_2300_2432.png对照组 治疗前 60 56.21±12.31 55.11±8.20治疗后 39.77±10.22 50.03±6.59观察组 治疗前 60 56.19±12.29 55.06±8.16治疗后 29.19±9.66 45.31±5.35

表3 两组患者踝肱指数、血糖、血脂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踝肱指数、血糖、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踝肱指数、FBG、TG、TC水平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FBG、TG、TC水平比较,P<0.05。

images/BZ_63_404_395_2179_461.png对照组 治疗前 60 0.55±0.11 10.11±1.63 3.28±0.36 6.98±0.67治疗后 0.79±0.16 7.71±1.28 2.71±0.28 6.11±0.35观察组 治疗前 60 0.54±0.13 10.13±1.65 3.31±0.39 7.01±0.70治疗后 0.88±0.19 6.29±1.08 1.81±0.15 4.09±0.22

2.4 并发症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到明显并发症。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近年来经济水平提升、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进一步提升,糖尿病并发症较多,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6],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与脂质代谢紊乱、高血糖、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均有着重要关联。常规西医治疗主要通过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血塞通及前列地尔是西医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主要通过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抗自由基损伤、调节血脂,提升CAMP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活化,调节红细胞变形能力、溶栓等发挥改善微循环,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的效用。

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中医中属于“脉痹”、“脱疽”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外因为机体感受风寒湿邪而致,三气夹杂而致,是为痹也,其内因为正气不足,邪之所在,皆为不足,脾主运化,脾脏虚弱则运化不足,集聚为痰,肾气亏虚,痰湿内生,痰湿等邪气在体内积蓄过久,正气不足,血行无力,时日渐久则瘀阻脉络,是为痰湿阻络,而血瘀又贯穿疾病始终,治疗时应以温阳补气,除湿化痰,祛瘀通络为治疗原则。该研究内服方中以川乌、草乌共为君药,除湿化痰,温经止痛;以丹参、牛膝、水蛭、地龙共为臣药,补肝肾,强筋骨,祛瘀生新、活血调经,除痰镇痉,引血下行;以赤药、熟地、当归、黄芪共为佐药,补血活血,镇痛镇痉,补虚固表,祛瘀通经;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益气化痰,活血化瘀,除湿通络之功。外用方桑枝可行水祛湿,利关节,治四肢拘挛,湿痹;苏木行血祛瘀,消肿止痛;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红花活血行瘀,利气止痛;官桂温通血脉,治肢体疼痛,中药熏洗,利于药物快速吸收,更利于侧支循环建立,调节机体局部组织血供,产生消炎镇痛效用。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踝肱指数、TC、TC、FBG水平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内服外洗能够更为有效的调节机体血糖血脂水平,改善局部血供及足部血液流变学水平,有效消除患者症状体征。分析认为,川乌煎剂能够有效提升机体疼痛阈值,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产生抗炎效用,有效抑制病情进展[7];丹参煎剂能够调节脂质代谢发挥降血脂效用,其内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具有降低血糖的效用;牛膝水煎液能够通过影响脑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发挥调节血糖水平功用[8];水蛭内含有的水蛭素具有阻止凝血酶催化反应,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浆比粘度及全血比粘度,产生溶解血栓的功用,同时其能够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9];地龙煎剂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浆粘度,提升红细胞变形能力;赤芍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通透性,稳定红细胞膜结构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0]。

综上所述,除湿通脉汤口服联合祛湿方熏洗通过补肾健脾,除湿化痰,降脂控糖,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微循环,调节足背动脉血液流变学水平等,治疗糖尿病性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肢体血脂血糖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肢体语言
你了解“血脂”吗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