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心房颤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1-01-05张先林黄娟胡翔稳陈濛濛唐碧张恒王洪巨
张先林,黄娟,胡翔稳,陈濛濛,唐碧,张恒,王洪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因其形成机制复杂,教学内容晦涩难懂,学习周期长,但在大部分医学院校其教学时长相对较短。因此,对于无论是进入临床实习学习阶段的医学生还是需要进行理论知识完善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对其整体知识体系架构仍需要加强完善。为了在教学中全面与当前心房颤动诊疗指南进行良好接轨,要求授课老师在对临床医学生进行心房颤动临床教学实践中需要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该疾病。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新的医学实践形式,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兼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的科学[1-2]。有报道称利用循证医学教学理念与模式对传统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化教学,可能会成为未来医学高等教学的发展方向[3]。由于此类教学方式在提升房颤教学质量的研究较少,可供参考的实际效果不足。因此,本资料选取60名临床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心房颤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名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年龄(21~24)岁,其中对照组男16名,女14名,实验组男18名,女12名,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已实习超过2周,并且2位带教责任教师稳定在岗教学,2组学生的年龄、男女生比例、研究前成绩(上一学期的学业成绩平均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为:带教教师通过课件投影的教学方式定期教学,并详细解答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带教老师的查房、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临床环节。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学生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为:学生在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根据PICOS原则构建结构化的具体性问题[4],根据结构化问题全面检索与之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病例报告,以找出立足于科学研究之外的支持证据,对已有的科研证据的真实性、适用性、有效性进行严格的系统评价,将收集的科研证据与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相结合,即将科研证据转化为临床证据的过程,同时查询关于引发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方法、诊断依据及诊疗方法等文献资料,继而依据临床证据做出符合患者的个体化临床诊疗决策,并通过实际疗效评价、自身临床水平与能力评估的方式观测临床证据的实施治疗效果,全面检验具体方案的有效性及合理性[5]。
1.3 观察指标 带教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通过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对2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理论考核以书面考核的方式进行并计算得分,满分为100分;临床技能主要通过根据病例分析,得出诊断及诊断依据的同时制定出相应的诊疗方案。通过问卷调查分析2组学生对带教教学满意度、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等方面)的情况,教学满意度分为四个评价等级,分别为很满意、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很满意+满意+较满意)/总人数×100%。
2 结果
2.1 2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及临床技能考核比较 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2.2 2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及教学效果评价的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2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评价比较
表4 2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但心房颤动目前具体形成机制不明,是心血管临床教学中重点、难点,同时该章节教学时长短,急需一种能让临床医学生易于接受、提高学习兴趣的高效教学方法。循证医学为现代医学临床诊疗决策引入了一套全新的医学思维理念与方法,在现有传统医学教学体系中引入循证医学教学理念模式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6],这种教学模式正改变着传统医学教学的本质。传统教学采用的课堂授课模式中,由于教学方式及教学时间的限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低应答率、授课过程中师生缺乏交流互动,而试卷考核模式多为记忆性内容考核,内容多为基本理论知识及概念,大部分学生在考核结束后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以整体化视角解决问题和将最新医学信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及先进理念不断更新提出,互联网的普及,各种国内外数据库文献的不断更新,关于心房颤动的知识也不断在更新及增加,新的治疗措施不断出现,这种现状给房颤临床教学及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循证医学(EBM)教学本质是一个医学实践的过程,而将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镶嵌入教学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意识及思维,锻炼在遇到临床问题时能灵活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与原理去寻找解决此类问题的证据以及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该证据的能力[7],更重要的是将严格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授予学生。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步骤[8]主要为:第一,提出相关临床实际问题;第二,通过各种途径及方法收集相关证据;第三,严格评价所收集的证据;第四,使用经过严格评价的证据;第五,评价应用后效果。实施循证医学教学过程中,带教教师要认真耐心进行指导教学[9]。国内一些研究[5,8-12]显示在临床教学中,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运用现代网络平台,查询相关文献,解决临床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等。国外Sanchez-Mendiola M等[13]的研究也表明其EBM组的学生不论是从态度,认知还是临床实践方面都更胜一筹。本资料亦显示,在房颤临床教学中实验组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无论在理论考核还是临床技能考核等指标方面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实验组学生不仅能取得更高满意度,而且在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等主要内容的教学效果评估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仅能学习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并更好的运用于临床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