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背景下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培养的重要性

2021-01-05古再丽努尔阿布都哈力克布娃加吾守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8期
关键词:老年医学医患医学生

古再丽努尔·阿布都哈力克,布娃加·吾守尔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内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平均寿命随之延长,老年人口在迅速增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止2020年,全国总人口14.1亿,位列全球第一,其中60岁以上2.64亿,占比18.7%[1]。当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加注重关心患者心理状态,注重沟通的重要性,而老年医学涉及的疾病种类繁多,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群体,常见病非典型临床表现,多种慢性病并存,病因较复杂,病情进展快、恢复慢、死亡率高,加之近年来中国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上升,医患关系紧张,临床上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老年医学的特点,如何培养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医患沟通技能成为了迫切课题。本文结合目前老年医学研究生培养情况,浅谈如何培养老年医学硕士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

1 目前医患关系状况

医患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医学道德为核心,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一种人际关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认知水平随之提高,对医疗需求日益增大,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限于医学技术层面,还需依靠新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对医者“不信任”等方面去思考,更注重心理因素、社会功能对患者健康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仍较紧张,调查表明80%的医疗纠纷是因医患沟通不良 或障碍所致,其余20%的医疗纠纷也都与医患沟通不到位密切相关[2]。究其原因,一方面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过高,对医生陈述的医学内容无法完全理解,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甚至认为医生“无所不能”,进到医院就能药到病除,却不能接受不良的后果,容易引发情绪激动或极端行为;另一方面患者诊病同时希望自己心理和生理也能得到充分重视,但部分医者对患者的关心关爱不够,医患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此同时,舆论与媒体的片面报道从某一方面使医患关系趋于紧张,使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伤医事件也时有发生。国内某医学院校关于影响医患关系紧张原因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有关“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你认为医生方面所担负的最主要的责任”一问中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部分医生与患者沟通能力欠缺”,而关于“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你认为患者方面所担负的最主要的责任”一问中,40.32%的学生选择“受社会谣言影响,对医护人员有心理偏见”,26.79%选择“自身法律意识、心理素质偏低”,22.81%选择“基础医学知识欠缺”[3]。

2 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沟通现状

我国研究生培养现行“四证合一”(四证指“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培养模式,这是根据1993年原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和2014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立的一种医学研究的教育教学模式,目的在于让医学研究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培训基地通过严格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实践,加强对医学伦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

然而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大部分院校往往只重视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如何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而往往忽略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绝大部分研究生缺乏与患者有效沟通能力,谈话显得生硬,不会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使医患关系更加脆弱。针对这一情况,孙文瑶等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证实36.02%的医学生基本未接受过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4]。

我国存在的医患矛盾与冲突主要源于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患者尤其对医学生的身份认同度及其临床工作能力信任度欠佳,一项纳入了402名国内医学生、74名国外医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5],医学生遭遇患者不信任、被拒绝医疗操作的比率普遍较高,且国内(分别为74.4%、62.4%)高于国外(分别为58.0%、31.1%)。因此,如何对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沟通能力进行优化培育,是研究生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及教学医院应该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3 培养老年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著名结核病学家特鲁多的墓志铭上写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6]。医学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即便是如今也并非万能,这种局限来自每个生命个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总是去安慰”则反映了新医学模式下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和谐的医患关系是顺利进行诊疗行为的基础,医学研究生作为医疗事业的后继者,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医学生的沟通技能,有利于提高理论学习效果,有利于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有助于疾病诊治,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老年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在诊治过程中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不能做到全面的认识,甚至通过网络上琐碎信息来了解病情,以至对实际病情的判断出现偏差。老年疾病不同于普通人群的单病种,有“四多”特点:多种病共存一体;多症状共集一身;多种药共用一人;多器官共同受损[7]。据报道,65岁上老年人平均患病7种,最多已达25种,而且老年患者中因疾病伴发的情绪障碍比较常见,因而尤其是对于与老年患者直接接触的以住院医师的身份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如何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成为其必备技能。

4 如何培养老年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4.1 提升专业理论知识

出色的医术是执业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要求。现阶段许多研究生往往机械式地开列各种医嘱,书写病程记录等,对临床诊治病人兴趣低,不会独立分析诊治思路,专业知识得不到提升。专业知识薄弱容易导致医学生对患者病情了解不透彻,医患沟通难以进行[7]。首先,医学生应加强理论知识积累,了解及掌握老年病的特殊性,并通过实践结合患者病情总结临床经验,提高临床思维,以便较好的行诊疗决策;其次,轮转科室也可采取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床旁带教、定期举办专科知识小讲课、病案讨论、报告会等,帮助医学生巩固相关疾病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实践,及时洞察患者心理变化,进行有效沟通。

4.2 及时沟通,强化职业素养

基于老年病多病性、不典型性、进展快的特点,老年医学研究生应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积极主动参与患者的诊疗工作,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做到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有效沟通。关注患者的文化及社会背景,强化职业素养,应对不同文化背景患者及家属运用不同沟通技巧向患者交待诊疗方案、判断病情及预后,确保其对疾病充分了解,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困惑。若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活动中需给患者行有创操作时,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换药、拆线等,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沟通,主动表明身份,告知操作的整个过程均在上级医师的指导及帮助下进行,取得患者信任并同意,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告知检查的必要性,充分预测并评估风险,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以及预防措施。

4.3 发挥导师的导向作用,优化课程设置

导师应在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对人文精神和心理属性的关注度。由于老年患者多病一身,常并存情绪障碍,治疗难度大,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考虑老年人心理,更注重人文与医学相结合,培养研究生“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医学院校也应重视医学生的伦理学教育,优化课程,通过采用课堂讲授、专家讲座、专题小组讨论、SP情景模拟、问题式教学(PBL)和临床实践等教学方法加强医学伦理学知识学习,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感。此外,要培养医学生对于医学传承的责任感[8]。

5 结语

医患沟通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临床培养阶段的研究生询问病情时应真诚耐心的沟通有助于正确判断疾病,采取正确的诊疗措施;住院期间及时有效沟通,关注病情变化,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其目前病情、预后及诊疗方案,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做出决策,积极配合治疗,加快疾病恢复;出院时客观评估疾病转归,详细交代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满意度,尽可能减少有医疗纠纷。培养医患沟通的措施需要从提高理论知识、强化职业素养、发挥导师导向作用等实现。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培养合格的老年医学临床研究生对于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至关重要。加强老年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诊疗效率,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和谐发展,有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老年医学医患医学生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实用老年医学》第七届编委会名单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关于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的教学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