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探颐

2021-01-05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爱国主义信息

姜 彬

(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 布里斯班)

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战略人才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了战略部署和系统规划,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明确指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1]“把爱国主义主题融入贯穿媒体融合发展,打通网上网下、版面页面,推出系列专题专栏、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以及融媒体产品”。[1]这就指明要把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与融媒体发展耦合起来,使融媒体赋能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促进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较之少年儿童、中老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更为重要。因为青年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尚处于三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以及青年个性明显、三观可塑、追求新颖、热衷新事物等身心发展特点,所以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党和国家后继有人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青年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的客观需要。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如教育信息要实施分众化传播、教育方式要联通线上线下平台、教育内容要更加多样化,等等。当前,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之际,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内外深刻复杂的发展形势下,充分利用融媒体的发展优势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增强爱国意识,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凝心聚力、铸魂育人的客观需要。

一、融媒体时代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机遇

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融媒体能发挥不同媒介的传播优势,适应分众化传播趋势,通过整合众多信息资源,形成传播时效快、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宣传态势。因此,融媒体的独特优势能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角色互融:互动交流模式促进教育评价的有效反馈

传统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单向的教育模式,即教育者向教育对象施加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其中教育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导者、组织者、策划者、管理者等,而青年是教育者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受众对象。传统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模式适应信息传播、制作、整合、更新和衍生慢的传统媒介时代。随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呈现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角色互融的状态,形成了以教育者主导、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里所说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角色互融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当教师对青年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向青年传授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时,教师是作为教育者而存在。另一方面,当青年掌握教育信息,甚至比教师掌握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还全面系统,并向教师输出相关教育信息时,青年是作为教育者而存在。出现这情况的原因是各种新兴媒体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与获取,使得青年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收集、储存、整理、传播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大量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青年自我学习教育的自觉性。教师与青年角色互融不是简单地、一次性地交替互换,而是融入在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而融媒体的深入发展为师生的互动交流以及角色互融提供了重要的媒介平台。就是在教师与青年角色互融的过程中,教师传授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能得到学生的讨论、评价、反馈、内化,而青年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载体、模式等需求和诉求也能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能根据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不断改进完善,使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评价得到有效的反馈。

(二)内容共融:资源共建共享打破教育信息的隔阂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融媒体的一个优势是能充分利用各大媒体的优势,对不同的内容和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信息数据库。加之,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更是为信息的收集、储存、整理、分类、传播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融媒体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能打破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信息的隔阂状态,帮助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大平台。其一,融媒体具有信息收集与储存的功能,能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搭建资源数据库。融媒体能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和储存,从而形成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共享资源库,打破过去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信息的隔阂状态。其二,融媒体具有信息过滤和整合的功能,能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优质内容素材。融媒体能利用媒介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和整合,从而筛选出有利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以此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优质内容素材。其三,融媒体具有信息输出与传播功能,能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创建互动交流平台。融媒体具有全方位、共时性、即时性的传播优势,能并利用各类传播载体形成巨大的舆论引导氛围,从而不断对线上线下的青年群体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可见,融媒体能使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内容共融,形成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不断打破传统教育信息隔阂状态,以此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三)场域通融:线上线下联通扩大教育对象的覆盖范围

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3]而青年是互联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4]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渗透式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连接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域。网络虚拟场域是现实社会存在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投射,与现实社会存在一样都是现实的人的活动空间。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共时性、瞬时性、即时性特点使现实场域与虚拟场域实现了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融媒体的发展整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打通了现实场域和虚拟场域的界限,使线上线下实现共时传播。这就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发展契机,使其能通过占领现实场域和虚拟场域不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覆盖范围,能对不同时间、空间和接受特点的青年群体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其一,融媒体打破地域限制,使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受众对象具有跨地域特性。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具有跨地域宣传教育的独特优势。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借助融媒体的发展优势,能实现跨域地域教育,对不同地域的青年施加爱国主义教育。其二,融媒体打破时间限制,使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受众对象能在不同时间接受教育。融媒体的发展使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传播不受时间的限制,青年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从而避免因时间的限制而限制受众范围。其三,融媒体打破接受习惯限制,使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受众对象得以根据自身接受习惯有选择性地接受教育。融媒体是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于一体的运作模式。利用融媒体进行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时,不同的青年群体可以根据自身的信息接受习惯来接受教育,既可以通过传统媒体接受教育,也可以通过新兴媒体接受教育。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不同青年群体的发展需求,以此推动更多青年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融媒体时代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挑战

融媒体时代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权威消融、环境混融、效果化融等重大时代挑战。

(一)权威消融:自由化的交流模式削弱教育者的权威

融媒体时代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越来越往自由平等的方向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为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知识和信息绝大部分都掌握在教育者手中,青年主要通过教育者传授的内容而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使教育者的权威得到有效发挥和巩固。随着融媒体的全面发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再是单向的教育信息传递过程,而是双向互动交流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实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自由平等交流,不仅使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能有效聚焦青年的内在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而且使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评价得到有效的反馈。但自由化的交流模式衍生了“去中心化”的交流局面,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者的权威,弱化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这种权威的削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青年通过互联网掌握了大量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信息并借助媒介平台经进行意见发表、讨论和评价等,而教育者已有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青年的需求、无法解答青年面临的思想困惑,因而使青年对教育者产生质疑;二是青年的由于个人阅历和经验以及网络多元文化的冲击,形成了自身的认知体系,因而不接受、不认可教育者施加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导致教育者的权威被漠视。总得来说,融媒体的发展在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自由化交流模式的同时,对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旦教育者无法在交流互动中及时有效解答青年的思想困惑,教育者的权威会不断被削弱,从而影响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环境混融:复杂化的网络环境影响教育环境的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青年作为网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会对青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网络环境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虚拟生态环境,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当网络环境风清气朗时,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能获得正向的发展助力。当网络环境乌烟瘴气时,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就会受到负面的影响。融媒体的深入发展在促进信息自由传播的同时,也降低了信息的准入门槛,导致低俗、恶俗和媚俗的信息对青年的思想意识产生冲击和影响。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媒介平台大肆宣扬西方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企图通过价值观渗透侵蚀中国青年一代。此外,西方敌对势力还通过抹黑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以及歪曲历史事实,企图影响中国青年一代的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可见,复杂化的网络环境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建设产生深刻影响,这是融媒体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重大时代挑战。

(三)效果化融:碎片化的信息传播阻碍教育效果的巩固

效果化融主要是指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被消解、融化、抵消的意思,主要是由于碎片化传播阻断了教育信息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导致青年对事物认识呈现出片面性特点,从而使得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被碎片化信息所化融。融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就是碎片化传播,这与新时代人们信息阅读和接受习惯相适应。人们习惯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媒体平台上获取碎片化的信息,从而形成碎片化的认识。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是人们信息阅读和接受习惯时代性嬗变的结果。碎片化的信息传播会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外在因素看,社会焦点或热点往往以碎片化信息呈现,容易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特别是负面舆论,以此加大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舆论引导难度。碎片化信息传播极度容易造成对知识或事件的片面认识,从而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和社会舆论。当一个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社会热点事件,特别是负面的社会热点事件以碎片化信息形式呈现出来时,往往会混淆青年的认知,从而在青年群体中形成巨大的舆论波动。这就在不同程度上加大青年舆论引导的难度,抵消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二是从内在因素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出现以碎片化信息呈现的情况,没有形成连贯、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以此造成教育内容的断裂,无法使青年形成科学、系统、全面的认知,从而影响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三、融媒体时代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理路

融媒体时代下,青年爱国主义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挑战,要通过搭建开放互动的教育平台、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营造风清气朗的教育环境、打造全程育人的教育机制,不断提升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提升传播力,搭建开放互动的教育平台

融媒体的发展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使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在多向互动交流、资源共建共享、线上线下联动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因而,要通过抓住融媒体发展大势,不断提升传播力,搭建开放互动的教育平台,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其一,要以视觉传播为抓手,加强传播内容建设。当代青年是网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获取主要来自于开放式、互动式的网络平台。因而,要依据青年的信息接受习惯,以视觉传播为抓手,充分利用图像通信技术加强传播内容建设,通过制形式多样的动态化宣传精品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以此提升传播力,引导青年主动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其二,要以阵地建设为依托,加强传播场域建设。网络场域是现实场域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发展,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域。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官方教育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用好用活官方教育平台,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创建资源共享、信息流动、交流互动、问题反馈、教育评价等网络平台,打破过去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受时空限制、交流限制、资源限制等问题。其三,要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传播队伍建设。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需要一批高精尖的传播队伍为支撑,使传播队伍“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6]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加强传播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传播队伍的创新意识、专业素养和互动交流技能,使传播队伍不断适应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二)加大引导力,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

要解决融媒体时代下教育者权威被自由化交流模式削弱的困境,就要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各方力量协同并进的教育格局,以此不断加大引导力,提高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让教育者的权威得到提升和巩固。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需要发挥多元主体的教育力量,形成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合力,以此不断引导青年加强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自觉团结和凝聚在党中央周围。一方面,要以思政课为关键,形成其他课程助力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模式。学校要着力构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大思政”格局,通过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引导青年养成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切实以主流思想引领青青年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在发挥思政主渠道作用的过程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他课程当中,发挥其他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使“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以此不断加大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力。这就要求各类教师要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解答不同青年群体的思想困惑和政治迷茫,并从中提升自身的权威。另一方面,要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形成家庭和社会履行爱国主义教育职责的教育格局。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事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工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肩负起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职责,不断引导青年群体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家庭和社会要在学校教育的指引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青年发展的新特点,对青年施加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形成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让青年进一步认同教育者施加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使教育者的权威得到巩固。其中,家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家风家教建设当中,通过家庭教育引导青年厚植家国情怀。社会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宣传党情国情社情,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帮助青年全面理解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从而使青年在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增强“四个自信”,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三)提升管控力,营造风清气朗的教育环境

如前所述,融媒体时代下的复杂网络环境会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极大的挑战,因而要通过提升管控力,加大网络空间治理,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营造风清气朗的教育环境。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发挥道治与法治的作用,才能有效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发挥道德的“软性”约束作用。道德具有德润人心的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的思想行为。层出不穷的网络乱象容易误导青年的思想认识,影响青年的判断和选择,因而要在网络空间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向上向善的网络空间环境,为青年的网络行为提供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选择方向。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发挥法律的“刚性”约束作用。法律是网络空间行为的最后底线,任何网络空间行为都不能触犯和僭越法律红线。要通过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依法依规把低俗、媚俗、庸俗的网络空间乱象加以整治,把抹黑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歪曲党史等网络行为加以重击,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环境。

(四)增强整合力,打造全程育人的教育机制

融媒体的发展在促进海量化信息生产的同时,也催生了碎片化信息传播的趋势。这种趋势消解了信息传播的全面性和连贯性,不利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这种挑战,要通过增强整合力,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和内容素材进行整合,构建起系统化、可持续性的全程育人机制。一方面,提升过程整合力,构建层次递进的全程教育机制。《纲要》明确指出:“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成长阶段,坚持精品标准,加大创作力度,推出反映爱国主义内容的高质量儿童读物、教辅读物,让广大青少年自觉接受爱国主义熏陶。”[1]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整合适应青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容素材。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递进性,分阶段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做到全程性和阶段性的辩证统一。另一方面,提升效果整合力,构建追踪反馈机制,推进评价式的全程教育。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实现全程育人就要构建追踪反馈机制,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以及时发现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教育优化。

四、结语

做好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后继有人。融媒体时代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既要抓住融媒体分众化传播、精准化传播等重要优势,顺势而为,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也要处理好融媒体自由化、碎片化等传播特点带来的问题,从而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对策实施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把青年培养成为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教育者爱国主义信息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