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群体互联网应用研究进展

2021-01-05刘佳敏戴付敏

护理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老龄群体老年人

刘佳敏,戴付敏

1.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475004;2.河南省人民医院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已进入到一个以信息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经济时代,带领人们进入信息共享型社会。据《2020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20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 亿人,较2020 年3 月增长3 625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较2020 年3 月提升2.5%,网民中60 岁以上的老龄群体占10.3%,老年数字鸿沟现象明显。老龄群体受年龄、教育程度、居住地、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满意度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其互联网技术使用状况[2]。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截至2019 年12 月,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1%。预计到2050 年,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 亿,占总人口的35%[3]。中国老龄化加速推进、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数字化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网络信息化与老龄化的关系、如何弥合老年数字鸿沟迫在眉睫,采取措施帮助老龄群体更好地融入互联网信息时代,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4]。现通过深入探讨和剖析影响老龄群体使用互联网的因素以及他们利用互联网时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帮助他们积极融入互联网信息时代,满足老龄群体各方面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并推动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

1 老龄群体互联网利用的影响因素

1.1 年龄及性别因素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龄群体的身体机能退化,自主学习能力和意愿减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降低,引起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变化[5],给老龄群体使用互联网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生理方面:由于视力、听力、手眼协调能力下降,限制了老龄群体使用互联网的种类和范围[5],从而降低他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信心。视力下降使老龄群体难以分辨相近的颜色,如黄色、绿色和蓝色,对网页识别的难度加大;肌肉退化,手指精细运动减弱,触觉降低,反应迟缓,电子产品上的小按钮和菜单栏,对于老龄群体来说很难操控[6]。心理方面:年龄增长和身体机能退化,降低了老年群体使用电子产品的信心,产生焦虑、恐惧、愤怒心理[7]。认知方面:老龄群体因为理解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的降低,管理复杂程序的能力减弱,面对复杂难懂的互联网信息设备无法适从[8]。性别因素与老龄群体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障碍也有一定的关系,老龄女性对互联网的使用率低于男性[9],这可能是由于男性对互联网技术设备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操控能力较女性强。

1.2 地域因素 农村和城市的老龄群体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和频率有所差异。有研究表明,农村老龄群体互联网使用比例低(4.8%)[10],对外界新事物的了解程度低于城市老龄群体,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方面的限制影响农村老龄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能力和频率[1],大多数农村老人使用的依旧是上网功能受限制的手机,有的农村老年人没有手机,面对医院名医网上预约挂号、咨询服务和网上支付时,由于使用网络能力的限制,不能满足自己的就医需求。互联网普及率调查显示,北京(35.0%)、广东(17.1%)、上海(12.0%),占据全国前3 名[11]。由此可以看出,老龄群体的网络生活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个差异与互联网的普及率高度吻合。城市老龄群体相对于农村的来说,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经济条件、信息设备、基础设施、周围环境等较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老龄群体对网络设备的使用能力和频率。

1.3 社会、经济地位因素 老龄群体的经济状况决定其对互联网电子信息设备的购买力,硬件设备齐全是老龄群体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2]。相关研究表明,老龄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使用互联网的程度和意愿也越高[13]。是否具有干部身份在某种程度上既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文化水平的标志,具有干部身份的老年人中,36.8%会使用网络新媒体技术,而非干部身份老年人中只有17% 会使用网络新媒体技术[13]。

1.4 基础疾病因素 存在基础疾病的老龄群体,身体健康水平的下降和残疾等阻碍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有研究发现,老年期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引起的手指关节灵活性下降会导致操作鼠标困难,晶状体浑浊引起的视力下降将导致注视电脑屏幕困难[14],在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老龄群体会更关心自己的身体情况,认为自己没有过多的精力或体力学习使用互联网技术,但是互联网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老龄群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宋士杰等[15]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通信技术对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的促进作用更大。这一结论在陆杰华等[16]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他们认为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媒介可能通过健康信息的传播对居民的自评健康产生了促进效应。

2 老龄群体无法适应互联网信息时代而出现的问题

2.1 孤独感水平上升、幸福感水平下降 孤独感是个体由于感知到社会关系的缺失而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主观情绪体验[17]。目前,我国正面临家庭结构小型化,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比例不断增多的现状,加上老龄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能力不足,如网上聊天、视频讲话等,会引起老年人与子女、亲朋好友远程交流困难,导致老龄群体产生孤独感。有研究把48 名老年人分为试验组(22 人)和对照组(26 人)进行互联网学习和使用的试验,在15 周的时间内,鼓励、培训试验组老年人使用电脑和网络收发邮件、浏览网页、参与论坛等网络活动,对照组仅参与绘画、缝纫或制陶等活动。结果发现,对照组老年人群抑郁感和孤独感有升高的趋势,观察组老年人的抑郁感和孤独感明显降低[18],充分证明互联网使用与否与老龄群体的幸福感和孤独感水平相关。幸福感指个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总体满意程度,包括感觉到积极情绪的出现和消极情绪的消失[19]。有研究表明,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20]。据报道,网络聊天、看新闻、听歌、追剧是中老年人上网的四大喜好[21],能够满足老年群体的社交需求、信息接收需求、娱乐需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而对于不擅长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老龄群体来说,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当看到身边同龄的伙伴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愉悦时,这类老龄群体会产生焦虑、自卑、无法融入集体的心理[8]。

2.2 社会隔离感增高 社会隔离是以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断的一种状态[22],其不同于孤独,社会隔离是一种客观的缺失中断状态。老年人社会隔离问题已成为令人担忧的公共健康问题[23],造成老龄群体社会隔离感升高的一个原因是互联网使用能力不足。有研究表明,互联网的使用能显著降低老龄群体的社会隔离感,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比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的社会隔离降低了40.5%[24],但是老龄群体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制约着他们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导致他们会产生社会隔离感,如老龄群体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或者是远离居住地到子女家里为其照顾后代,使老龄群体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工作伙伴、亲朋好友,在网络通信技术迅速发达的时代,由于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力的制约,不能时常与自己的好朋友联系寒暄,致使他们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社会隔离感[25]。社会隔离感的出现对老龄群体的身心健康影响更为严重,处于社会隔离中的老龄群体不仅会出现一系列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提早死亡等严重后果[26]。

2.3 社会不公平感和冲突出现 互联网的出现给老龄群体带来明显的数字鸿沟现象[27],让老龄群体感到社会的不公平感,容易引起情绪不稳定、失落、焦虑,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社会冲突[28]。特别是网上支付手段的普及,互联网的便捷性不断显现出来。《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29]调查数据显示,46.3%的老龄群体表示从未用过手机支付,36.4%的中老年人表示偶尔用,17.4%的中老年人表示经常用,从未使用过的老龄群体占比较大。如网上支付购票,经访谈了解到很多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网上支付购票的软件,所以仍会选择传统的购票方式——车站购票,因为网络购票和车站购票都来自同一票池,车票网上售完意味着车站也售完,老龄群体由于不会利用互联网获得车票信息,导致购票失败,增大老龄群体的心理落差,引起他们的不满;网约车的流行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但是老龄群体由于不了解网上预约流程,而不能享受网约车出行的便捷;医院网上预约挂号、有关疾病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指导的网页/APP 以及“互联网+家庭医生”的管理服务等的实行,对于不会使用互联网的老龄群体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的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模式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病人知识的预防和知晓率,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0],但是对于互联网使用能力薄弱的老龄群体来说,无法受益于互联网与医疗结合的种种益处,容易引起他们对社会的不满,从而产生社会不公平感。

2.4 易受虚假信息侵害 目前,网络虚假信息正在逐渐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老年人本身的防范意识就弱于年轻人,所以老龄群体常成为网上诈骗集团的目标人群[31]。《2015 反信息诈骗大数据报告》显示,2015 年全国接到诈骗信息的人数高达4.38 亿人,占总人口32%。诈骗受害人往往是中老年人,占受骗人数的62%,其中男性居多,是女性受害者的1.75 倍[32]。《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中老年人比例高达67.3%。网络诈骗类型包括网上保健品推销被骗、领取免费流量后银行卡被盗、网络购物遭遇退款骗局、免费红包实为广告链接、优惠打折团购商品被骗等[33],个别老人被骗光了所有的积蓄,给老人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原本老年网民人数占全部网民的比例就低,通过网络上当受骗的老年人数又多,让原本有学习互联网意愿的老龄群体更加望而生畏,不敢轻易尝试对他们来说的“有风险的新事物”,导致老龄群体参与互联网社会的比例越来越低,老年数字鸿沟将会越来越大。

2.5 因网络依赖而忽视现实生活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互联网技术也不例外,它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性和益处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也有相反的一面——过度使用致成瘾现象的出现。如网上玩棋牌游戏成瘾[34]等,影响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35]。研究表明,老龄群体手机成瘾程度与认知能力、言语、记忆呈负相关,即手机成瘾程度越高,言语记忆能力越差,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只注意到手机呈现的场景,而场景仅需要通过眼睛和耳朵,从而导致缺少语言表达[36]。在老龄群体缺乏一定自制力的情况下,无时不在和泛娱乐化的互联网信息导致老年人沉迷虚拟网络世界无法自拔,逐渐忽略现实生活,使他们失去了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和来往,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淡薄,进一步导致老龄群体的孤独感升高和人际关系的脱节,影响老龄群体晚年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3 老龄群体融入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应对策略

3.1 国家及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广泛普及互联网与净化网络环境 面对全国老年网民占比较低的情况,国家应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老龄群体参与到互联网社会中,增强互联网技术使用的易用性和可及性,提高互联网在老龄群体中的普及率;城乡地域差异制约农村地区的老龄群体接触互联网,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支持政策,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老龄群体接触互联网的机会和能力,充分满足老龄群体的网络服务使用需求,加快“互联网+农村”计划的发展进程。同时,加大对网上诈骗的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给老龄群体营造一个静谧、和谐、值得信任的网络环境。

3.2 互联网企业及开发商讲究社会效益 互联网技术企业和开发商在面对老龄群体这个用户群体时,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应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使两者协调;老龄群体在使用互联网技术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操作的复杂性,作为企业和开发商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老龄群体,开发符合不同老龄群体特质的软件,做到“精准对应”,并简化互联网技术使用的操作流程,增强老龄群体对网络技术的感知有用性、易用性和可及性,增强老龄群体对网络技术的使用体验感。

3.3 社会各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推动构建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 每个人在享受互联网技术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坚决抵制不良信息、举报相关诈骗链接或者网页,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促进网络环境的纯净和安全,从而为老龄群体使用互联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他们使用网络技术的信心。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积极为网络信息化与老龄化有机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作为志愿者,也可以举办讲座,定时、定点进入社区或者家庭为老龄群体进行有关互联网使用方面的指导。社区、老年大学等机构可以举办一些有关互联网技术使用方面的公益培训,以老龄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特色化和个性化的网络技术指导服务,传播和普及互联网技术,提高老龄群体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水平。

3.4 完善家庭支持网络系统,促进老龄群体自我提升 利用文化反哺,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知识传递模式——父母向子女传递,由年轻一代向父母自下而上地传播相关的互联网使用知识;子女首先要为父母提供一些互联网技术的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等,然后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耐心指导父母及老一辈人使用互联网技术设备;其次,老龄群体要对互联网社会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向身边人、家庭成员等学习和提高网络信息素养和能力,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警惕心,特别是要注意网络上不良信息、诈骗方式层出不穷,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向周围人或者政府有关部门寻求帮助。

4 小结

忽视老年人的社会进步是不真实的进步;远离老年人的科技发展是不完整的发展;没有老年人参与的互联网世界也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国家和社会各界要帮助老龄群体积极融入互联网信息时代,弥合老年数字鸿沟,促进网络信息化和老龄化协调发展,提高老龄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猜你喜欢

老龄群体老年人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