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治疗上胞下垂验案两则

2021-01-05胡文静殷克敬杜一鸣李銛鋆杜旭

环球中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视物眼睑眼球

胡文静 殷克敬 杜一鸣 李銛鋆 杜旭

上胞下垂,在《目经大成》中,又被称为“睑废”,是指上睑筋脉迟缓不用而下垂的一类病证, 属于中医“痿病”范畴。《素问·痿论篇》中根据脏腑学说以及五脏所主理论,又将痿病分为筋痿、脉痿、肉痿、痿躄、骨痿五类,上胞下垂当属筋痿范畴[1]。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统一治疗方法,现将临床针药治疗上胞下垂验案2则整理报道于下。

1 风痰阻络证上胞下垂案

患者,男,28 岁,2019 年7 月26 日主因左眼睑下垂伴复视3月余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睑下垂,视物重影,自认为加班劳累过度所致,未予以重视。休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次日同事发现其左眼向外偏,内收受限,遂前于西京医院就诊,行颅脑MRI示: 额窦囊肿;新斯的明试验(-);断续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效果欠佳,遂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医馆。刻下症:神志清,精神可,语言利,左侧眼睑下垂,视物重影,纳差,寐欠佳,小便调,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有齿痕,脉沉滑。查体: 神志清,查体合作,右侧瞳孔2.5,对光反射正常,左侧瞳孔3.5,对光反射略减慢,视力粗试正常,右侧眼球正中位,左眼球外下斜位,左侧眼睑下垂,遮盖眼球约3/4,左侧眼球内收、上视、下视受限,高级神经活动正常,双侧角膜活动存在,其余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家族疾病史。西医诊断: 左动眼神经麻痹; 中医诊断: 上胞下垂(风痰阻络证)。治则: 祛风通络,健脾化痰。针刺选穴: 神庭、头维(双)、攒竹(单)、丝竹空透瞳子髎(单)、四白(单)、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血海(双)。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选用 0. 25 mm×40 mm毫针,取丝竹空向瞳子髎方向深透25~35 mm,捻转泻法,针感放射到整个眼球周围为佳;四白直刺入眶下孔约15 mm,攒竹向下平刺约20 mm,神庭、头维向上平刺约20 mm,均施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直刺25 mm左右,施捻转补法。留针25分钟,每日1次,6次为 1 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天。中药处方如下:生黄芪15 g、夏枯草9 g、地龙9 g、葛根15 g、伸筋草15 g、青葙子12 g、谷精草15 g、鸡血藤15 g、荔枝核15 g、茯苓15 g、鸡内金12 g、炒莱菔子15 g、佛手9 g、肉豆蔻12 g、炒山药30 g、芡实9 g、菟丝子9 g、蚤休6 g。7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饭后温服。

2019年8月2日二诊,患者左眼睑可抬起约1/2,眼球活动较前好转,可向上、向下活动,视物重影未见明显改善。继续针刺治疗。处方:前方加决明子12 g、沙苑子12 g。7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饭后温服。

2019年8月9日三诊,连续治疗后,患者复视缓解,患者左眼睑能完全抬起,眼球活动亦恢复正常。继针刺治疗,守方再进7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饭后温服。

按 本案系动眼神经麻痹所导致的上胞下垂,动眼神经主要支配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等眼部肌肉[2]。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复杂,常出现上胞下垂、视物重影、眼肌麻痹、瞳孔功能障碍等一种或多种临床症状[3]。针刺治疗该病疗效肯定,与西医治疗相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无明显依赖性[4]。依其病史及症状该患者系营卫失调,腠理不固,风痰入络,客于胞睑所致。《灵枢·大惑论》曰:“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脑转则引目系急……邪中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患者因工作压力大,饮食及作息不规律,机体免疫力下降,风痰痹阻脑络,清气不升,目失濡养,而出现上胞下垂,视物重影,偏视等症状。《证治准绳》曰: “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为目下纲,热则筋纵目不开。”攒竹为足太阳经穴,四白、头维为足阳明经穴,配以丝竹空、瞳子髎等局部穴位疏通局部气血、祛风通络,促使目纲复常,眼睑开合有力。《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头维为足阳明胃经、阳维脉、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神庭为阳脉之海督脉之穴位,两穴配伍能补阳柔筋,濡养目系经筋。足三里燥湿化痰,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申脉阳跷脉起始穴,阳跷脉主眼开阖和肌肉运动。诸穴合用,共奏补脾益肾、祛风化痰、疏经通络之功。

脾在中焦,主肌肉,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且五轮学说中脾主肉轮。该患者本为营卫失调,腠理不固,风邪入络,客于胞睑所致,故重用黄芪、鸡血藤补益气血,山药、芡实、茯苓健脾利湿,鸡内金、莱菔子健脾消食,使气血生化有源,固其后天之本,痰湿得消。地龙、葛根、伸筋草疏通经络,青葙子、谷精草、夏枯草明目;肉豆蔻温中行气,荔枝核行气散结,佛手燥湿化痰。菟丝子温而不燥,补益脾肾,补而不滞。诸药合用,标本同治,使气血补,痰湿消、经络通,诸症除。患者二诊,视物重影改善不明显,肝开窍于目,肝肾同源,故加决明子、沙苑子滋其肝肾,使肝之精华上朝于目。

2 脾阳虚上胞下垂案

患者,女,4岁。2018年9月22日主因双眼睑下垂就诊。患者家属代述:患者于1年8个月前感冒发烧后出现双眼睑下垂,晨轻暮重。经当地医院检查,X线片示:胸腺无增大;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RNS未见明显异常。经新斯的明试验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病情未见好转,患者已自行停用激素。刻下见:精神差,双眼睑下垂,两眼自然睁开向前平视时,双侧上眼睑遮盖瞳孔约3 mm,双眼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向上、向内运动受限,无眼震;视物时有仰头、眉毛高耸之势。平素怕冷,纳差,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2018年9月22日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 血常规:白细胞12.10×109/L,淋巴细胞计数3.47×109/L,红细胞3.42×1012/L。红细胞沉降率34 mm/h末(0~15 mm/h 末), 头颅MRI、生化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中医诊断:上胞下垂(脾阳虚)。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8 g、升麻5 g、益智仁8 g、柴胡5 g、茯苓8 g、佛手6 g、巴戟天5 g、红景天8 g、鹿晗草8 g、黄精8 g、菟丝子6 g、鸡内金8 g、陈皮6g、炒白术8g。7剂,每剂3煎,50 mL装。

2018年9月29日二诊:服药后双眼睑下垂较前缓解,视物时仰头、眉毛高耸之势较前减轻。双侧上眼睑遮盖瞳孔约2 mm,眼球向上、向内运动受限明显减轻,纳欠佳,寐差,二便调。处方:前方加党参12 g、生黄芪加至12 g、益智仁12 g、夜交藤8 g、清半夏6 g、石菖蒲8 g。7剂,每剂3煎,50 mL装。

2018年10月8日三诊:服药后眼睑下垂明显好转,双侧上眼睑遮盖瞳孔不足1 mm,眼球向上、向内运动受限较前亦减轻。怕冷已明显缓解,纳欠佳,寐安。处方:前方去巴戟天,加络石藤8 g、当归6 g、川芎6 g、僵蚕5 g。7剂,每剂3煎,50 mL装。

四诊:服药后眼睑下垂基本消失,活动正常。但活动后汗出多,纳可,寐安,二便调。查体:精神可,视物时仰头、眉毛高耸之势已基本消失。双侧上眼睑遮盖瞳孔不足1 mm,眼球向上、向内运动已较灵活。上方去红景天,加山萸肉8 g、浮小麦12 g。14剂,每剂3煎,50 mL装。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按 该患儿上胞下垂属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程中仅眼外肌受累,全身其它部位的骨骼肌却不受牵连为特点,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部分患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少数患者有家族史[5]。现代医学尚无特效药物根治本病,目前主要采用抗胆碱酯酶类、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胸腺切除术等手段治疗[6-7],但存在不良反应大,易复发等问题[8]。

依其临床症状及病史,该患儿属脾阳虚证。中医认为阳气盛衰直接影响则经筋主司、肌肉运动的功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又清代张振鋆著《厘正按摩要术》一书有“目锐眦,内眦属心,上下胞属脾胃,白珠属肺”,胞睑为“肉轮”,脾主之,脾有病可以反映到肉轮,脾气虚弱,不能生化水谷精微,中气衰微,且升举无力,精气不能上注头目;《银海指南》载“中气不足,为眼皮宽纵”,脾阳虚损,中气不足,则脾主肌肉功能欠佳,故出现眼睑下垂。

方中大剂量应用黄芪为君,益气健脾,意在补中培元,张锡纯认为肢体痿废实由胸中大气虚损导致,黄芪有补胸中大气之功,其补气之性擅治肢体痿废[9];徐鹏[10]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规律分析,得出使用频数最多的中药即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前人誉“白术为脾脏健脾祛湿第一要药”;佛手宽中理气健脾;鸡内金健脾消食;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红景天、黄精可健脾益气,擅治脾气虚衰,倦怠乏力等症;益智仁温脾止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有提高免疫力、神经保护等多方面药理活性[11];共为臣药,加强君药健脾祛湿,补气行气之功,脏腑经络之气自和;巴戟天补肾助阳;鹿衔草归肝、肾经,有强筋骨之效;菟丝子亦可补肝肾;三药补先天之本可培补后天之脾胃,共为佐药;以升麻、柴胡为使药,长于升举阳气,《本草纲目》引张元素之说,“补脾胃药,非此为引用不能取效。”虞抟《医学正传》云:“又升麻能令清气从右而上达,柴胡能令清气从左而上达。”方中用升麻、柴胡升举阳气,引气上行,使诸药到达病所。诸药合用,使脾气健,湿邪祛,切中病机,自当奏效。

3 讨论

中医关于上胞下垂的病因病机主要有“筋热驰缓,目纲失司”“脾胃气虚,升阳无力”“ 气血亏虚,风邪客睑”3种类型[12]。《灵枢·经筋》载:“足阳明之筋……上合于太阳为目上網,阳明则为目下網……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即上胞下垂病因为经筋受热,病机为“筋纵”“目纲”失司,从而造成了“目不开”;《类经》有载:“眼胞也,能开能合,为肌肉之精,主于脾也”。脾主肌肉,故脾的功能可以间接影响到眼睑的开合。此外,《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有“脾之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的记载,金代李杲在《脾胃论·脾虚则九窍不通论》明确提出“脾升清阳”的功能障碍是“目窍之不利”的直接原因。故脾胃气虚,升阳无力也是上胞下垂另一重要病机;《诸病源候论》记载:“目,是腑脏血气之精华……然则五脏六腑之血气,皆上荣于目也。若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血气亏虚,风邪客睑亦会导致上胞下垂。

上述医案患者虽发病机制不一,但都表现为眼睑下垂,治疗上胞下垂当明辨病因,阐发病机,辨证论治。案1针药结合,疗效显著;案2患儿年幼,故单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重视培补后天之本,有宁中土,万邪祛之意。

猜你喜欢

视物眼睑眼球
常用电脑,眼镜度数不宜过高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眼睑病的一些常识
“上帝”视角回顾2017年:8张照片震撼眼球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皱眉视物或因上眼睑下垂
患上眼睑假性黄色瘤要紧吗?
看电视别摘老花镜